본문 바로가기
  • 의미의 공간
  • 자연과 인간
음식문화

중국 다관茶館, 다루茶樓의 역사

by 8866 2009. 9. 24.

 

중국 다관茶館, 다루茶樓의 역사

 

茶馆的历史


  饮茶始于中国,中国茶馆之多,严格地说来,冠于世界。茶馆文化丰富,是中
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馆,又名茶肆、茶坊、茶店、茶铺、茶楼等,是以饮
茶为中心的综合性活动场所。茶馆是随着饮茶的兴盛而出现的,是随着城镇经济、
市民文化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从古到今,茶馆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不仅具有各
个时代的烙印,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使得茶馆由单纯经营茶水的功能,衍生出
了诸多其它的功能。

(一)茶馆的萌芽
  茶馆最早的雏形是茶摊,中国最早的茶摊出现于晋代,据《广陵耆老传》中记
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日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也就是说,当
时已有人将茶水作为商品到集市进行买卖了。不过这还属于流动摊贩,不能称为“
茶馆”。此时茶摊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为人解渴而已。

(二)茶馆的兴起
  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了茶馆的雏形。唐玄宗天宝末年进士封演在其《封氏闻
见记》卷六“饮茶”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
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这种在乡镇、集市、道边“煎茶卖之”的“店铺”,当是茶馆的雏形。
  《旧唐书·王涯传》记:“太和……九年五月……涯等仓惶步出,至永昌里茶
肆,为禁兵所擒”,则唐文宗太和年间已有正式的茶馆。
  大唐中期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加之陆羽《茶经》的问世,使得
“天下益知饮茶矣”,因而茶馆不仅在产茶的江南地区迅速普及,也流传到了北方
城市。此时,茶馆除予人解渴外,还兼有予人休息,供人进食的功能。

(三)茶馆的兴盛
  至宋代,便进入了中国茶馆的兴盛时期。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生动地
描绘了当时繁盛的市井景象,再现了万商云集、百业兴旺的情形,其中亦有很多的
茶馆。而孟元老的《东京华梦录》中的记载则更让人感受到当时茶肆的兴盛“东十
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晚即
散,谓之鬼市子……归曹门街,北山于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
于彼。”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时的杭州,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定都临安(即今
杭州),统治阶级的骄奢、享乐、安逸的生活使杭州这个产茶地的茶馆业更加兴旺
发达起来,当时的杭州不仅“处处有茶坊”,且“今之茶肆,刻花架,安顿奇松异
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都城纪胜》中记载“大茶坊张挂名
人书画……多有都人子弟占此会聚,习学乐器或唱叫之类,谓之挂牌儿。”
  宋时茶馆具有很多特殊的功能,如供人们喝茶聊天、品尝小吃、谈生意、做买
卖,进行各种演艺活动、行业聚会等。

(四)茶馆普及
  到明清之时,品茗之风更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民丰物富造成了市民们对各种娱乐生活的需求,而作为一种集休闲、饮食、娱乐、
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大众活动场所,茶馆成了人们的首选,因此,茶馆业得
到了极大的发展,形式愈益多样,茶馆功能也愈加丰富。

(五)茶馆衰微
  近现代,中国经历了战争,贫困和一些非常时期,茶馆也就一度衰微。

(六)茶馆复兴
  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导致了人们对
精神生活的追求,茶馆作为文化生活的一种形式也悄然回复,茶馆已成为人们业余
生活的重要选择之一。

 

 

 

 

茶楼的历史

 

    茶楼有一个旧称,叫“二厘馆”。原来,茶楼的前身,有如江南地区的茶肆,设备简陋,只摆几张桌子、条凳,供人们歇脚之用,供应的食物粗糙只有芋头糕一类的燕赵环保网文字广告招商位小吃,泡茶的茶壶是石湾产的大耳粗嘴园壶,形状似鹌鹑故以名鹌鹑壶,上茶楼饮茶戏称为去“揸鹌鹑”。茶资只收二厘钱,故又称之为“二厘馆”后来,经济发展了,饮食行业兴旺起来,以经营茶点为主的茶楼才逐渐出现。
    茶楼又称居。所以,“老广州”称去饮茶为“上茶居”。广州人上茶楼饮茶叫“叹茶”。叹者,享受也。这种享受是多种多样,“欲谈心里事,请酒家楼”这是一间老茶楼挂的一副对联,此联正好道出了广州人把上茶楼饮茶作为谈心雅聚的一种赏心乐事。但是,在旧社会,那些官僚巨贾,却另有所求了,巴金在一篇“旅途随笔”中就曾记下陶陶居的见闻:“席间有位老妇人掀帘而入,还带有两位女子进来,说她们睇相论银......”巴金起先有点茫然,不知所以,后经朋友说明,才知是受辱受损害的少女、少妇。她们是为生活所迫,被人骗到这里作色相买卖。只有解放以后,才象郭老所写的那样:“南园不是大观园,乃是工人极乐园,工友如信念今天下主,南园仍是大观园。”
    茶楼里也有不少文人学者的行踪。“陶陶居”门厅上的黑底金字大招牌,据说是康有为的手笔。过去,陶陶居曾是粤剧艺人不挂牌的俱乐部,是他们埋组班”的活动场所。五十年代,陈残支的<香飘四季>中有几个典型人物,是在茶楼中找到模特儿的。鲁迅的小说中的人物有没有在广州的茶楼中拾缀,不大清楚但在他的笔记中却可看到,一九二七年,他在广州的那一段日子里,曾经到山泉太平馆、陆园、妙奇香、别有春、北园、南园、一景酒家、国民餐店、陶陶居和拱北楼、晋华斋、福来居、大观饭店等地方,看来鲁迅之到茶楼,除日常所需饮馔外,也会有观察民情的因素在内。作家韦君宜来穗坐了三四个茶楼,对广东人上茶楼很有体会。她称赞茶楼“象个群众的社交场合,气氛确实可爱”,这点人情味实在令人愉快。“说”茶楼的楼梯上下人头攒动,食后自动招呼服务员以碟为单位计价是“君子之交”,“不止有情趣,而且有风格”,是“真正老广东人的风格。”这不是虚言妄赞而是体验入微。

'음식문화'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중국의 다문화  (0) 2009.09.24
고대다전古代茶典 모음  (0) 2009.09.24
한중일 차문화  (0) 2009.09.23
식품첨가물의 세계사   (0) 2009.04.28
통전通典 식화지  (0) 2009.04.26

댓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