림구현지
林口縣志
중국어원문
대사기, 자연
군사, 교육 등
大事记
太古代(距今约25—39亿年前)
林口县域为一片海洋,地质地层最初形成。
元古代(距今约6—25亿年前)
在元古代的第一个造山运动——兴凯旋回运动中,县域大地隆起,抬升为陆地。县域大地
绝大部分位于“兴凯——佳木斯隆起带”的佳木斯隆起带南端。
古生代(距今约2.3—6亿年前)
地球上发生“加里东和华力西”两次造山运动,使林口南部老爷岭地块上升并与褶皱整体
分离开来,称老爷岭地块林口台块;使张广才岭优地槽褶皱成山,主脊呈带状展布,露出海面,
其中包括本县牡丹江以西地域。
中生代(距今约0.65—2.3亿年前)
地球上发生“印支、燕山”两大造山运动。受此影响,在白垩纪中晚期(距今约 1亿年),
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脉起伏加大,地势西高东低,统一了构造线的发育走向,形成了以
北北东为主的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奠定了林口县域现代地貌基础。此时期,由于褶皱带最终形
成,县域各主要河流均已出现。
新生代(开始于6500万年以前)
地壳处于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时期,差异上升运动不断。直至第四纪全新世中期以后,地壳
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县域大地没再有大的地质构造运动发生。林口县域地势、地貌和地层在这
时最终形成。
新石器时代
县域牡丹江两岸及其支流乌斯浑河两岸,有古肃慎人劳动生息。今奎山、柳树、五星、莲
花、三道通和建堂6乡出土的新石器晚期(约四五千年前)的石器、陶器等文物,为实物印证。
夏商周秦时期
县域牡丹江、乌斯浑河两岸一带处于肃慎人活动的中心地带,为肃慎人发祥地。
汉晋时期
肃慎后裔称挹娄,县域为挹娄人居住地。
北魏时期
挹娄人后裔勿吉七部建国,与中原联系密切,县域属勿吉人拂涅部辖区。
隋 代
勿吉改称靺鞨,县域为靺鞨人居住地。
唐 代
靺鞨人粟末部和黑水部都受到唐朝册封,县域大部分属黑水靺鞨都督府辖区,小部分属粟
末靺鞨渤海都督府辖区。
756年(唐肃宗至德元年),粟末靺鞨所建渤海国出兵征服黑水靺鞨诸部。 征服后,承袭唐
朝制度在全国设5京、15府、62州、130余县。县域为其独奏州郢州属地。
辽 代
靺鞨族称女真,县域为辽王朝东京道辽阳府五国部之一的越里吉(治所今依兰)直辖地。
金 代
县域属上京路所辖的胡里改路(治所今依兰)辖区。
元 代
县域为辽阳行中书省水达达路(治所今阿城)胡里改万户府(治所今依兰)辖治。
明 代
县域初为建州女真部辖区。建州部南迁后,县域为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部辖区。据《明实录》太宗朝卷68载:明代永乐八年(1410年),在县域五虎林河流域设立法因河卫,后又增设甫儿河卫。卫所之间经常交往,并入朝进贡。页码:19-20
1647年(清顺治四年)
设牛录章京驻防宁古塔(今宁安)地区,县域归其所辖。
1653年(清顺治十年)
升宁古塔牛录章京为昂邦章京,县域辖于宁古塔昂邦章京。
1662年(清康熙元年)
升宁古塔昂邦章京为将军,县域辖于宁古塔将军。
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
改宁古塔将军为吉林将军,治所由宁古塔迁往吉林乌拉(今吉林市)。吉林将军下设宁古塔、
三姓(今依兰)副都统,县域分辖于宁古塔副都统和三姓副都统。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
三姓洪水成灾,饥民风闻黑背(今属双丰乡)出沙金纷纷前往黑背大川一带淘金糊口。至1862
年,黑背一带淘金者达万人以上。
1863年(清同治二年)
1月 13日 葛成隆与李玉、董任田等人领导三姓金矿(今黑背金坑旧址)工人发动反清起义。
义军分兵三路:一路进攻乌斯浑卡伦城,一路攻打黑瞎子沟,一路逼进漂阳河。沿途农民、矿
工群起响应,迅速发展到万人左右。14日,在三姓城外与清军作战受挫,军师董任田阵亡,葛
成隆受重伤退回黑背金矿。2月 27日 清政府令吉林将军景纶调集重兵剿除葛成隆,同时,命黑龙江将军特普钦派兵配合,勿使葛众闯入黑龙江地域。3月1日 葛成隆率 200余人,在罗家窝棚同官军作战再次失利。16日,葛成隆率残部百余人转移到兴凯湖一带。4月16日 葛成隆兵败被俘,28日在吉林(今吉林市)被杀害。
1875年(清光绪元年)
4月 孔广才、阎兆仁、李春领导三姓金矿 (包括今黑背金矿区)工人发动反清起义。6—9
月,起义军攻克崇古尔库、乌斯浑河口等驿站,攻占巴彦苏苏,攻打呼兰、宁古塔、阿勒楚喀
等地。清政府命奉天、黑龙江方面派兵协助吉林将军合击起义军。10月,起义军失败,余部坚
持斗争到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
1880年(清光绪六年)
清政府派左副督御使三品卿吴大澂赴吉林帮办边防事宜,在东北开展“移民实边”,驻军
屯田,编练近代化边防军。
1881年(清光绪七年)
吴大潋决定重点开发三姓至宁古塔一带(包括林口县域),向朝廷奏请与俄接壤处全部开垦,
三四十里建一屯,招民居住垦耕,屯田实边,巩固边防。同时开辟了宁古塔至三姓驿道,拨兵
员驻守。这条驿道属吉林东北线站道,中途设 9个驿站。县域有莲花泡(今莲花乡莲花村)、小
巴彦苏苏(今三道通乡江东村)、乌斯浑河口(今刁翎镇东岗子村西) 3个驿站,共驻驿兵45人,
其中哨长1人。此后县域逐渐进入垦荒盛期。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
吉林将军在黑背设查局,派员征收金税,并检查偷漏税者。 4月,成立三姓金矿局,将黑
背、东沟两地金矿收归官办。金矿局按采金量抽收三成为金税。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吉林将军长顺向朝廷奏报金矿分布情况,指出三姓地区金矿最盛,黑背沟为著名金矿之一。
3月,黑背、东沟金矿转为官督商办。五虎林(今五林)地区发现沙金,在五虎林北沟、苇子沟、烟筒砬子、仙人泡、四人沟、白草沟、柳树河子(今柳树乡柳树村)、土豆甸子(今柳树乡土甸村)等地开始有私人采金。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境内爆发。俄人沿中东铁路向附近地区活动。在此期间,俄人霸占五
虎林、凉水泉子等 4处金矿,强行开采。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经中俄协商后,收归吉林
将军官办。有采金人员近200人,年产黄金1 000两。同年,黑背、东沟金矿再次转为官办,有
采金人员100人左右,年产黄金6 000两。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4月20日 清政府决定东三省改制,颁发新官制。废将军制,置行省,县域为吉林行省(治
所今吉林市)属下的依兰府和宁安府分辖。页码:20-21
1913年(民国2年)
1月 23日 中华民国大总统教令:为划行现行官厅组织,将各道官员改为观察使,各府、
厅、州名称一律改为县;各县建立行政公署,知事为一县行政长官。县域为吉林省属下的依兰、
密山、穆棱、方正、宁安等县分别辖治。年内 三道通首创私塾,由张巨能、王省三任教,此为本县小学教育开端。
1918年(民国7年)
9月 15日 经吉林省公署批准设勃利县。今亚河、古城、林口、中兴、龙爪等乡镇全部和
建堂、宝林等乡部分地区从依兰县划归勃利县辖;今奎山乡部分地区由穆棱县划归勃利县辖。年内 刁翎万昌德、裕盛永油坊开业,此为本县近代民族工业的萌芽。
1925年(民国14年)
春 依兰县知事王世选带衙役巡察境内风土人情,自依兰城循旧驿道,沿江南行。经滚兔
子岭时,见道路崎岖,山势峻峭,行人在古驿道上攀崖越岭行进,上倚绝壁,下临大江,稍有
不慎失足,非坠崖沉江即滚岭伤身。于是召集附近一带石匠,在险要路段上凿出 151级石磴,
并设置栏杆扶手,方便来往行人。此后,这条路一直为民间沿用,莲花、三道通两地居民受益较多。
1926年(民国15年)
中共北满地委派杜省吾到牡丹江开辟工作,以牡丹江为基地向宁安、海林、五虎林和穆棱
等地发展,在林业工人和金矿工人中开展工人运动。年末,杜省吾来到五虎林金矿,对工人进
行争生存、护国权教育。五虎林已有中共党员活动,后来建立了中共五虎林支部委员会。
1927年(民国16年)
勃利县修筑梨勃官道,自勃利至梨树镇(今属穆棱县),经过今青山、亚河、古城、林口、
白草沟,总长102公里,林口县域80公里。1928年竣工。
1928年(民国17年)
三道通私塾转为官办小学,由李润堂、李积山任教,此为本县第一所官办小学校。俄国人在今虎山、振兴、永胜、植场、土甸等地使用拖拉机耕作,链轨、胶轮式都有,俗称“火犁”。
1929年(民国18年)
6月 今古城一带有张兴一、刘忠达、吕振宇等人创办兴达火犁有限公司,购进30马力“火
犁”两台,当年开荒1.8万亩。年内 老中医尹树乾在刁翎地区行医,医术高明,深得群众信赖,许多患者慕名求医。此为本县最早的知名医生与医务活动。
1930年(民国19年)
9月 中共五虎林支部委员会有党员10人左右,隶属中共宁安县委领导。年内 龙爪沟一带土地开发进入盛期。北兴村(今属五星乡)创办靠山国民学校,此为本县少数民族(朝鲜族)教育之始。
1932年(伪满大同元年)
3月 12日 中国国民救国军总司令王德林在五河林(今五林)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抗日作战
计划。会上李延禄补充团主动承担了阻击敦化北犯之敌的任务。5月30日 宁安、海林、五河林群众举行反满抗日示威,纪念“五卅”运动7周年。8月 驻防刁翎地区的吉林自卫军李杜所部李华堂部队,在小土城子(今属依兰县) 收编地方大排队及部分山林队,在兴隆镇(今刁翎)组建中国自卫军吉林混成旅第二支队;李华堂任支队长,下属3个营,共400余人。该支队此后活动在兴隆镇、土城子、三道通、五道河子、小江沿(今属依兰县)一带,以抵御日伪军保卫地方为主要任务,是县域最早组织起来的地方抗日武装队伍。年内 西医传入林口县域。页码:21-22
1933年(伪满大同2年)
1月 1日 李延禄率吉林自卫军补充团和救国军十七团千余人,在中东路东部磨刀石(今属
穆棱县) 抗击日军第十师团三十九联队,被日军包围。李率部奋力突出重围,连夜撤往五河林。
2日,部队到达五河林, 李延禄、孟泾清组织召开党支部会议,决定按中共绥宁中心县委指示,
立即改编部队,成立抗日游击总队。 4日,召开全体军官会议,宣布将部队改编为抗日游击总
队,脱离救国军,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总队长李延禄,政治委员孟泾清,参谋长张建东。下
辖4个团、1个支队。由于五河林保董赵保义投敌封锁山口,并向日军告密;当日夜,部队分散
突围,转移到密山、宁安等地开展游击战。同月 中共穆棱县委派六七名党员(多系朝鲜族)来古城镇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党小组,郑昌国任党小组长。春 日本侵略者从兴隆镇方向开来,侵占龙爪沟中亮子(今林口);同时从牡丹江方向也开来日军和满铁株式会社人员,驻扎在中亮子东南部(今工商银行南)。6月 中共密山区委派崔洪基(刘青山)、李成来(女)、权一、李永柞、朴钢、金百万(金中曼)、李春根 (大老朴)、李述等十三四名党团员(其中两名团员)到古城镇,会同穆棱县委派来的同志,组建中共勃利特别支部(又称古城镇特支)。特支书记郑昌国,组织委员郑贵锡,宣传委员崔洪基。党员20余人,其中汉族两人。9月 特支在古城镇的活动引起敌人注意 是转移到青山河口(今亚河乡联合村),继续开展秘密革命活动。10月 在特支基础上成立中共勃利区委(又称青山河口区委),委员 7人;区委书记康山,副书记崔洪基,宣传委员郑昌国、李述、安某,组织委员阚玉坤(李海山)、安丙哲、李春根。同时成立共青团区委,书记陈玉,组织委员小赵,宣传委员富振声。中共勃利区委接受密山县委领导。区委下设青山河口支部,书记金百万,党员10余名;古城镇支部,书记蔡兴坤,党员10余名;靠山屯支部,书记李春根,党员10名左右。年内 王荫武在刁翎地区三家子组建抗日救世军。日本人在五河(今属五林镇)设利源金矿公司,招工100余人采金。页码:22-23
1934年(伪满康德元年)
1月 满铁工事负责人来到龙爪沟中亮子,在此正式设立满铁工事区驻在机构,开展铁路
修筑工作。4月 中共穆棱县委在奎山建立区委,冯丕让任区委书记。同月 李成林(金大伦)任勃利区委书记。他领导区委发动西北楞(今属建堂乡)百余名伐木工人罢工,向资本家提出增加工资、提高待遇的要求,罢工持续6天取得胜利。12月 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成立,所部三团和独立营在青山沟(今属亚河乡)一带建立密营。军长李延禄率军部和卫队连转战到大通沟(今属建堂乡),与二团会合。年内 杨木岗(今中兴乡兴华村)发现煤,居民三五成群,结伙采煤自用。牡丹江宪兵本部牡丹江宪兵分队林口宪兵分驻所设立,从事镇压抗日军民的特务和警务活动。页码:23
1935年(伪满康德2年)
1月 李延禄率四军军部和二团与日伪军作战后,转移到青山沟三团密营休整。2月6日 李延禄命四军三团团长苏衍仁、独立营营长文荣率队攻打青山沟里日资木场——清水木业组合和军马场伪满森林警察中队。此战毙敌 7人,余敌溃逃,夺得军马百余匹。战后,军马武装了四军骑兵,剩余马分给附近农户。伐木劳工纷纷报名参军,三团由建团时 115人发展到近300人。“清水组合木场”成为三团营地。5月6日 赵尚志率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与李华堂支队、谢文东民众救国军,联合“满天星”、“东来好”等山林队和王荫武救世军攻打三道通,火烧警察署。同月 四军三团和独立营连续袭击龙爪沟自卫团和日本人办的东稻田公司,共缴获步枪22枝、子弹一批。中旬以后,反日联合军第五军东部派遣队进入穆棱、林口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此间 3次进攻林口,夜袭日军守备队,在马鹿(今马路)沟、大小杨木背 (今上三阳、六合)、龙爪沟(今龙爪)等地多次与日伪军战斗。6月 18日 晨,四军政治部主任何忠国率三团和“自来好”部在奎山附近何家屯消灭日军一个侦察小队,缴获机枪1挺、长短枪6 枝、掷弹筒1个。之后,部队转移到马鞍山北沟刘家店休息。中午,日军奎山守备队乘汽车追踪而至,在突围激战中何忠国壮烈牺牲。7月末 李华堂支队在牡丹江西打死日军“讨伐”队20余人,缴枪10余枝、军马六七匹。同月 中共勃利县委在县域建立,隶属吉东特委领导。县委机关设于青山河口西北20余公里的青山沟里。县委书记李成林,组织部长阚玉坤,宣传部长崔洪基,妇女主任李春根,县委委员 7人。同时中共青山沟、青山河口、古城镇、兴隆镇等支部改为区委,隶属勃利县委领导。9月2日 五军东部派遣队在马鹿沟与四军三团会合。9月26日 李延禄率四军军部、二团和三军一团联合谢文东、李华堂两部共600余人攻打南刁翎获胜,守备伪军段营起义参加谢文东部。28日联合部队夜袭林口,29日占领日军兵营,缴获军马百匹和一批粮食、弹药。9月下旬 李华堂支队在三道通到前刁翎之间设伏,消灭敌骑兵 15人,缴获军马六七匹、枪10余枝。9月 28日 五军东部派遣队和四军三团各派出一部分人,组成一支34人的小部队,到马鹿沟截击敌人货车,误入敌人伏击圈,截车未果。五军政治部主任胡仁率队赶来接应,实行内外夹击,打退敌人。29日,五军东部派遣队和四军三团留守部队与敌“讨伐”队再次激战数小时,毙敌7人。同月 郭铁坚等3名地下党人智取大通沟自卫团,建立20余人的抗日队伍。中共勃利县委机关离开青山沟,迁往勃利大四站镇。10月 李延禄在方正县五道河子(今属林口县)召开四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八一宣言》精神。10月30日 三军军长赵尚志率军部及四团东来,到达勃利县九龙沟(今属林口县)与四军三
团苏衍仁等会合。11月初 四军三团调动部队引起三军怀疑,当即将三团团部及部分部队缴械,并打死团长苏衍仁。经三团政委邓化南出面解释,始知发生误会。苏衍仁的几名亲信,出于狭隘的报复心理,不顾民族大义,在三军离开后打死留在九龙沟养伤的三军四团政治部主任张一武和四军原卫队连连长崔成浩(金百万)后投敌,并造成四军大罗勒密镇(今属方正县)秘密关系被破坏,损失严重。此后,三团各部全部散失。11月中旬 赵尚志率三军司令部到达五道河子一带,与三军一团会合。下旬,在三军一团长刘海涛引荐下,赵尚志与四军军长李延禄会面。赵尚志就三军四团误缴四军三团枪械事向李延禄作了解释,消除了误会。三、四军领导人一致表示,两军应加强团结,共同行动以粉碎敌人的冬季“讨伐”。同月 三军军长赵尚志和金策等三军党委成员与四军军长李延禄等人在青山沟里召开重要会议,传达贯彻《八一宣言》和《六三指示信》(1935年 6月3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给东北负责同志的秘密信》)的精神。 会议决定赵尚志率三军主力北上,协助李延禄、谢文东、李华堂等部队及汤原游击队;把东北反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改为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使其成为北满抗日游击运动的军事集中领导机关;以小兴安岭为依托,开辟下江新的游击区。年末 中共吉东特委在林口设立 3个地下联络点(交通站):东街的石印局和钟表铺,西街的鲜货床子。主要任务是联络密山与国际交通线,并与勃利、穆棱县委和抗日武装进行联络。年内 日本侵略者在兴隆镇建成飞机场,在林口建成铁路机务段;在兴隆镇建立采金株式会社兴隆镇矿业所,在黑背建立分所,共管理采金工人 5 000人;在林口建立杨木煤矿(开掘5个斜井,年产原煤125吨),实行统一经营,禁止民间散采。页码:23-25
1936年(伪满康德3年)
1月 牡丹江至勃利、林口至密山铁路通车,两线交汇处设林口驿(站)。2月 日本侵略军第四守备队所属土房大队800余人,自牡丹江来到林口地区驻守。大队部及二中队驻林口,三、四中队分驻古城和奎山,一中队驻仙洞(今朱家)。春 赵尚志率抗联三军 300余名骑兵在大盘道东山与日军“讨伐”队百余人激战,日军溃败,三军缴获敌满载军需物资的爬犁40余张。4月 抗联四军一师二团团长张奎在渡牡丹江向莲花转移时,因风浪翻船牺牲。5月 龙爪沟高云屯猎手杨绍臣在抗联徐副官帮助下将屯中猎手组织起来, 带领乡亲们发动武装暴动,夜袭驻在屯中的日军10余人、伪警察20余人,将其全部歼灭。然后率队伍投奔抗联五军,编为抗日游击队,杨绍臣任队长。5月末 中共奎山地下党人冯丕让、 杜吉臣在抗联五军二师师长王光宇、中共穆棱县委书
记刘曙华领导、帮助下,发动武装暴动,袭击奎山伪甲所,缴获枪械,组建起穆棱县抗日游击连。6月 五军副军长柴世荣率一师和军部教导团第二队袭击三道通,歼灭日军150余人,俘虏25人;击伤击毙伪军10余人,缴获其全部武器装备。7月 中共道北特委在林口街成立,直属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负责领导中东铁路道北的工作和抗日斗争,辖穆棱、勃利、依兰 3个县委。特委书记宋一夫,委员关书范、王光宇等。同月 中共穆棱县委机关迁至古城镇。9月 抗联五军一连长马连升被捕叛变,供出钟表铺联络点。 特委当天即将钟表铺解散,联络员李振江、郑万岩迅速转移。因其他几处活动点没被发现,道北特委仍在林口开展工作。不久,又设一个首饰铺活动点,继续坚持斗争。10月 五军军部从宁安地区转移到林口西方头道河子建立军部临时办事处。此后,军部和一师部队活动在以兴隆镇为中心的牡丹江下游地区,建立刁翎抗日根据地。11月5日 抗联五军二师四团在大盘道伏击伪满警察队骑兵。打死伪警 3人,伤5人,其余
溃逃。11月9日 抗联五军二师四团在大盘道伏击日军中村守备队 45人。经半小时战斗,毙伤敌
兵9人,其余30余人不支而逃。四团缴获马28匹、无线电台1部、子弹900发、伪币3 763元、地
图40余张和其他军用物品。11月27日 抗联五军一师在大盘道截获伪军二十九团二连37人武装保护的货运车 9辆,俘敌3人,缴枪3枝、子弹300发、马57匹和大量给养。同月 中共穆棱县委机关迁至马鹿沟。12月3日 抗联二、三、五军步骑兵237人,路经大通沟时与由林口出来的日伪军 270人的“讨伐”队遭遇。激战一昼夜各自撤退。此战击毙日军8人、伪军两人,俘日军3人、伪军 5人,缴获全鞍马7匹、子弹500发、手榴弹9颗;抗联战士牺牲3人,负伤4人。12月26日 因道北特委机关活动点石印局和鲜货床子被敌破坏,于化南妥善安排工作后,带领部分人员转移到抗联五军,道北特委在林口的活动停止。年内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武装统一军队建制,将各军先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日本人在龙爪西山设立绵羊饲养场,养羊千余只。牡丹江日本宪兵分队林口宪兵分驻所升格为林口宪兵分队。黑背设日本金矿局,筑有高大围墙和炮台,内驻日本守备队和警察数百人。林口西街创办国民初级小学(今林口镇第一小学),校长张升堂,教师有关积民、刘维汉等3人;设3个班,学生100余人。柳树河子一带垦荒进入盛期。页码:25-26
1937年(伪满康德4年)
1月28日 五军副军长柴世荣指挥五军二师五团、军部警卫营、青年义勇军和妇女团800余
人,在大盘道伏击乘坐200余张爬犁从兴隆镇向林口转移的日军,全歼日军官兵300余人,其中
生俘28人,缴获敌人全部辎重。同月 抗联三军一师一团在李学福率领下袭击林口,毙敌10余人,缴步枪15枝。中共穆棱县委机关迁至八面通(今属穆棱县)。
2月1日 柴世荣率五军四团、五团、警卫营和青年义勇军全部,夜袭前刁翎,击毙日伪军
40余人,俘虏伪军440人,缴获伪军全部武器装备。2月22日 五军二师四团一连在小盘道与50余日军遭遇,击毙敌人22人;抗联战士牺牲1人,负伤3人。2月26日 五军一师和二、三军各一部与大通沟伪军300余人发生遭遇战,歼敌30余人。
3月 14日 吉东党组织在方正县四道河子张家大房山(今属林口县)召开扩大会议。出席人
员有抗联五军军长周保中、政治部主任宋一夫、五军一师政治部主任关书范、五军副军长柴世
荣、五军二师师长王光宇、八军政治部主任刘曙华、五军一师二团政治委员颜志、五军二师四
团政委陶净非、五军二师五团政委王克仁等 9人。会议根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关于在满洲
地区成立 4个省委的指示,决定在道北特委基础上成立吉东省委,以领导吉东地区的抗日斗争。
会议选举成立中共吉东省委员会,执委 9人,书记宋一夫,常委周保中、王光宇,执委关书范、
柴世荣、李延平、陈翰章、颜志、于化南。吉东省委负责领导道南、下江特委和中东铁路职工
部。会议决定在四道河子设立省委秘书处,处长姚新一。林口区委为吉东省委的直属区委,刘
通为区委交通员。
4月5日 五军军部教导第一队与一团、四团各一部在兴隆镇徐家屯宿营时,遭日军及伪军
二十九团70余人袭击,经5小时战斗,毙敌7人,伤9人;抗联战士牺牲两人。
5月 周保中从九军回到五军军部四道河子, 将二军二师五团整顿改编为独立旅,旅长方
振声,政委伊俊山;将其派回道南,打通与一、二军的联络。5月22日 五军二师一部在兴隆镇与敌激战一日,击毙日军近 20人,伤10人。抗联战士牺牲和负伤共10人。
6月 抗联四、五、八、九军在小盘道联合伏击押运军需物资的日军。 缴获满载军需物资
的大车40余辆,其中有小炮、轻机枪等武器。6月末抗联五军教导队在军部直接领导下, 将三道通江东伪军二十九团张营留守部队全部缴械,得步枪80枝、迫击炮1门、轻机枪1挺、手枪1枝、炮弹60发及服装等。
7月12日 在全国抗战形势的影响和抗联五军地下党员策动下,伪宁安三道河子(今属海林
县)森林警察队150人,在大队长李文彬率领下,打死日本指挥官以下 8人,缴了敌人新由五河
林派来的50多人的武装队的枪械,焚烧了防所,带出全部军用物资起义反正。15日在三道通举
行誓师大会,宣告参加抗联五军,改编为五军警卫旅。旅长李文彬,政治部主任张镇华。7月21日 五军一师部队解除了兴隆镇南围子(今得胜)伪警察队、自卫团武装,俘敌 23人,缴获步枪21枝、手枪两枝、服装40余套。7月25日 五军一师一团三连、教导队和四军三团在三道通与敌激战 6小时,击退日军170余人的进攻。打死少佐、中尉军官各1人,士兵10余人,其余狼狈而逃。
8月3日 抗联五军在兴隆镇破坏兴隆沟、双丫子集团部落,解除自卫团武装。8月13日 抗联二、四、五、八军各一部共250人,在柴世荣指挥下,攻打来三道通修筑兵营的日军120余人。激战半日,击毙击伤敌人40余人;抗联战士牺牲1人,负伤3人。8月15日 五军二、三团120人在图佳线南向阳车站(今属龙爪乡)埋伏,袭击开向林口的货车。破坏火车头1个、车厢6节,击毙日军70人、伪军20人,击伤日伪军50余人。8月中旬 五军一师二团在五河林半拉砬子设伏,打死白俄伪军21人,伤8人,缴获部分枪支。
9月 29日 周保中在四道河子主持召开吉东省委常委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
二路军。第二路军以五军为骨干,以四、五、七军为基础,联合八、十军、姚振山的东北义勇
军及王荫武的救世军组成。
10月初 日伪军从二道河子、土城子等地集中 2 000余人的兵力,向抗联根据地四道河子
发动大规模围攻,1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掩护敌步骑兵攻击,企图摧毁抗联五、八、九军的后
方根据地。抗联部队歼敌百余人后,为保存有生力量放弃根据地,转移到牡丹江东岸开展游击
战。10月10日 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筹备委员会成立并发布通告,宣布周保中任第二路军总
指挥。10月中旬 周保中率领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和精干卫队从刁翎地区出发东进宝清。
12月1日 图佳、林虎两条铁路全线正式运营。年内 日本侵略者为掠夺林木资源修筑古城镇至湖水间森林轻轨铁路9公里。修筑三道通至勃利、林口至鸡西两条警备道。林口发电所第一台机组发电,供县城军政机关、商号、手工业作坊和部分居民照明用电。刁翎地区土地开发进入盛期。页码:26-27
1938年(伪满康德5年)
年初根据中共吉东省委关于第二路军进行西征的决定,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制定了西征的具
体行动计划,确定西征部队总负责人为吉东省委书记宋一夫。从此,抗联五军一、二师全部参
加西征,三师留守下江富锦、宝清地区,军部活动在以刁翎地区为根据地的牡丹江下游一带。
县域抗日斗争进入最艰苦阶段。
5月 27日 四、五军参加西征的部队,在吉东省委书记宋一夫、四军军长李延平、副军长
王光宇和五军二师政治部主任陶净非率领下,从宝清大叶子沟出发,向勃利县移动,准备经勃
利、林口、穆棱到达宁安一带。
6月上旬 四军副军长王光宇率四军骑兵进入林口县域, 先后攻打了青山站大屯、杨木背
大屯(今上三阳)、洞子站(今属奎山乡) 大屯,打死敌人3人,缴获马10余匹和大批粮食,补充
了部队给养。在打完洞子站的次日凌晨,四军一团遭敌袭击,损失战马20余匹。部队离开洞子一带向五河林进发,途中遇二军五师师长陈翰章,得知五军西征部队尚未起程,而宁安方面敌人已经戒备森严。四、五军领导人决定,由宋一夫率四、五军步兵由五河林北返刁翎地区五军后方,与五军军部和一师联系。李延平、王光宇率骑兵南下试探前进,顺利时过中东路进入宁安西北山
区活动,不顺利时北返牡丹江莲花泡(今莲花村)与五军步兵会合。李延平、王光宇率骑兵与宋一夫率领的四、五军步兵在五河林分手后,继续南下。因敌人重兵防守,部队无力继续南下。到达兴源镇后北返,途中袭击了林口阜隆岗大屯获胜,缴获长短枪30余枝和粮食、马匹等物资,破坏了大屯的炮台、围墙等。后在阜隆附近山上和马当沟受敌袭击损失较大。四军六团又出现叛徒打死政委李德润,裹胁队伍叛逃。
6月 14日 宋一夫、陶净非率步兵顺利到达刁翎地区,与五军莲花泡后方主任李春山接上
头。6月17日 日伪军用300多人的兵力,在飞机配合下向五军莲花泡后方基地进攻。将五军后
方基地的医院烧毁,五军教导团牺牲9人。6月25日 四、五军西征的步、骑兵部队在刁翎地区后方基地会合。6月下旬 敌人出动大批兵力进行 “大讨伐”,把第二路军集中在刁翎地区的西征部队,压迫到牡丹江西岸无人烟地带,经常发生意外战斗。6月 29日 西征部队在莲花泡召开干部会议,根据敌情变化,变更了原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制定的具体计划,决定不执行南下计划,直接集中兵力向五常西征。李春山为刁翎地区后方留守处主任。
7月2日 第二路军西征部队袭击三道通之后,从四道河子一带出发,开始西征。
8月下旬 周保中为就近了解西征情况率二路军总指挥部由富锦、 宝清向依兰、方正转移。
9月初,到达刁翎地区。
10月 1日 二路军总部及九军王克仁部袭击日军林刁公路桥梁工程队营地。吴大成团长英
勇牺牲。10月20日 西征失败,五军一师师长关书范率残余部队百余人返回林口县域。部队宿营在兴隆镇西北柞木岗山下的乌斯浑河畔,被敌人发现,出动千余人大部队包围。冷云、杨贵珍、胡秀芝、安顺福、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等 8名女战士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奋起抵抗。部队突围后,她们在弹尽援绝情况下,毅然投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
11月 日伪军以二路军总指挥部及五军军部为主要目标,在依兰、方正、林口、勃利进行
“大讨伐”。周保中及总指挥部80余人,被敌人围困在牡丹江流域莲花泡、夹皮沟方圆30公里
的狭小范围内,在山洞里度过20余日。12月敌人撤退时,周保中率队截击了敌人的后路,击毙
日军30多人,缴获一些枪支弹药和粮食。随后转移到牡丹江东岸,同五军、九军和救世军军部
取得联系。年内 日本侵略者禁止私人采金,黄金统一由日本银行收购。采金生产由单纯手工作业转为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在兴隆镇设太原公司,在五虎林设满洲五虎林采金会社,负责采金物资供应和采金管理工作。修筑今海林至宝林、柴河至泉眼两条警备道。林口东街初级小学(今林口镇第二小学)建立。页码:28-29
1939年(伪满康德6年)
1月6日 周保中在牡丹江东岸柳树河子(今属莲花乡)召开吉东省委干部会议,决定开除投
敌分子关书范等 3人党籍,判处关书范死刑。15日关书范领日本工作班人员来刁翎地区时被逮
捕,16日被处决。处决关书范使敌人诱降抗联五军进而消灭吉东地区抗联部队的阴谋失败。恼
羞成怒的敌人调集数千人的兵力对刁翎地区进行“大讨伐”,数十架飞机轮番侦察、扫射、轰
炸。刁翎地区抗联部队不断与敌接战。
2月 吉东省委秘书长姚新一率 10余人去方正县境内,转移埋藏省委文件和秘书处的印刷
品,在返回途中于莲花泡江西(今属莲花乡)遭日伪军大部队包围。经激烈战斗,除 1人脱险外,
姚新一等10余人全部牺牲。
3月 日伪军约6 000人,分编10余支部队,对抗联二路军总部和五军军部活动的牡丹江下
游各地不足 2 000人的抗联部队,进行疯狂“扫荡”。敌人分头轮流出扰,使二路军总部和五
军军部的活动处于极端困难的状态中,粮食来源几乎全部断绝。3月中旬 柴世荣军长率五军教导团在大百顺 (今属建堂乡)汽车道截击日军运输车队,击毙敌人50人,缴获枪支37枝、载重大车20辆。3月19日 谢文东在土城子(在今依兰县境内)投降日军,抗联八军瓦解。3月30日至4月 1日 在牡丹江西岸四道河子沟里,由周保中主持召开吉东省委扩大会议。会议除解决正确认识斗争形势,保持革命气节,坚持斗争到底外,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军事突围行动计划。
4月10日 周保中、柴世荣率领二路军总部及五军军部在县域北部葫芦崴予山地,与150余
名尾追的日伪军展开激战,毙敌百余人,伤敌20余人。4月15日 按照新的突围计划,冯丕让、金石峰率领400余人留守刁翎地区,积极开展麻雀战迷惑、吸引敌人;周保中率领抗联二路军总指挥部和四军部队,自兴隆镇出发向勃利方向移动。20日夜,部队从佛爷岭图佳铁路山洞上方通过,甩开勃利、密山、林口等地敌人,冲出包围。抗联五军军长柴世荣、政治部主任王克仁率五军部队,于4月 15日夜由刁翎地区的徐家屯附近渡河后,分兵两路突围。18日到达龙爪沟,从林口南面的向阳车站附近通过图佳线,向穆棱县梨树镇前进。23日在穆棱县泉眼河设伏,痛击数百名追踪之敌,激战 5小时,毙敌百余人,胜利突围。王克仁在此战中牺牲。之后,五军部队活动在宁安、穆棱一带。
6月1日 伪满洲国从勃利县、密山县及穆棱县区域中各划出一部设置林口县,夏尊英为首
任伪县长。7月 李华堂投降敌人,刁翎地区的抗联九军瓦解。10月 伪满林口县医院在林口街南山建立。11月1日 伪满林口县农事合作社成立,内设庶务、经理、农事、交易4个系。年内 日本侵略者于林口街西北郊建立种马场,至1941年有种马百余匹。分散在林口各地的日军集中到林口街北山、七星泡和古城镇3处兵营中驻守。页码:29-30
1940年(伪满康德7年)
4月 10日 伪满林口县金融、农事两合作社合并,改称兴农合作社。内设理事长室、农事、
事业等部。理事长室分庶务、经理和信用(含预金和贷付);农事部分农事和畜产两系;事业部
分购买、贩卖两系。5月6日 林口西街因小孩玩火引燃玉米秸堆发生大火,烧毁1 500余户房屋。8月 19日 抗联二路军总指挥部金光侠政委率西部第一分遣队,在图佳铁路虎山站北铁路
桥上实施爆破,炸毁敌混合列车一列,机车和10余节车厢从坍塌的桥上掉入河中。9月2日 伪满林口县商工公会成立,会长贾作衡,副会长井原荣太郎(日本人)、安秉政,
理事长佐藤芳造(日本人)。10月1日 伪满林口县兴农合作社于林口、古城、麻山、奎山等地设农产物交易场。12月 日本关东军七三一细菌部队在林口设立一六二支队,进行细菌武器研究和制造,以屠杀中国人民。年内 日本侵略者将古城镇至湖水森林轻轨铁路延伸16公里至西北楞,加紧林木资源掠夺。此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仙洞设立的林务署从伪满初期开始,逐年修通了仙洞至二道河子 100公里森林轻轨铁路。伪满政权在龙爪设立林口畜产学校,学制四年,以学畜牧兽医专业为主。此为本县中等专业、职业技术教育之始。1944年首届学生50余人毕业。日本侵略者建立林口机械所,有机床3台;黑背150立升采金船投产,日产黄金20—30两,月产黄金700—1 000两;在林口建立满炭出张所,增加机械设备,加紧煤炭掠夺性开采,煤炭生产在主要矿井实现半机械化生产,年产原煤万吨左右;修建电影院,上映日本影片。五军副官长冯丕让完成在刁翎地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留守和善后任务后,被派往林口一穆棱地区,担任特别工作组组长。他带领一个百余人的支队,从兴隆镇经奎山、华山转战到穆棱县大顶子山。页码:30
1941年(伪满康德8年)
春 七星泡村发生鼠疫,为害月余,50户的小屯死30余人,大部分耕牛死掉。疫发后,日
军将全屯封锁。此疫为日本侵略者在林口的一六二细菌部队人为试验所造成。年内 日军在林口街东南郊、马鹿村东岗和七星泡等地修建军需仓库。滴道发电所开始向林口供电。1942年滴道发电所与鸡宁(今鸡西)发电所并网后,由鸡宁发电所向林口供电。日本侵略者在林口街河北东山上发现煤田,建斜井,进行掠夺性开采。不久,因在密山地区发现优质大煤田,“满炭”全力开赴密山新煤田,使林口煤田避免了更大的掠夺。页码:30
1942年(伪满康德9年)
4月1日 伪满林口县兴农合作社于古城、麻山、马鞍山、龙爪等地设兴农合作社办事处。
1944年,办事处改称村合作社。年内 林口日本宪兵队搜捕并残害抗联战士与爱国人士13人。抗联战士郑喜良被杀害,于谓等4人在监押刑讯中牺牲。驻苏联的抗联北野营自 4月初,相继派遣金光侠、乔书贵、孔昭礼、卞凤祥、陈雷等小分队,到东北的密山、宝清、穆棱、林口、孙吴、北安、德都、讷河等地进行侦察活动。日本侵略者将黑背金矿采金船拆下运往勃利,向蕴藏丰富的金矿区转移。页码:30-31
1943年(伪满康德10年)
春 日军细菌部队强制七星泡村民编制鼠笼,捕捉老鼠,按期按数上缴古城南山日军部队。
次年春,古城镇至林口一带居民也服此劳役。中山阳屯(今奎山乡中三阳)南山山林,开始有抗联小部队活动,侦察林口日军情况。年内 图佳线青山站至林虎线奎山站的联络线修筑完工,全长22公里。1945年为苏联红军拆除。页码:31
1944年(伪满康德11年)
9月1日 伪林口县兴农合作社以10.1万元(伪满币),全部收买了日本人寺岗铁冷郎家畜组
合的家畜(大牲畜27头匹,猪87头,羊25只,禽276只),还有车4辆,成立林口家禽养豕场。年内 伪满政府在古城镇、麻山设警察监督区。页码:31
1945年(伪满康德12年)
8月6日 苏联飞机在古城镇马当沟空投抗联战士两名,负责用无线电报告林口境内日军活
动情况。
8月9日 苏联百万大军从西、东、北3个战区向中国东北挺进,对日军发起猛攻。当天晨1
时左右,一架苏联飞机到林口侦察,并轰炸了龙爪日本民团。
8月 10日 在苏军打击下,日本关东军迅速崩溃。林口火车站前集合大量日军及日本职员,
待乘火车赴前线同苏军作战。在伪满兴农金库林口支店,由 5名日军警戒,日本人来店取款者
极多。苏联空军轰炸龙爪火车站附近的日本“开拓团”。夜晚,日军开始焚烧军需仓库。
8月 11日 苏军飞机扫射、轰炸林口北山日军兵营、火车站、铁路机务段和溃逃日军。入
夜,日军继续焚烧军需仓库和官署。
8月13日 苏军在东林口与日军激战,消灭残余日军。晨6时,苏军源源不断进入林口县城,
并继续向西开去。街内群众挥旗迎接,当了14年亡国奴的林口人民解放了。在此期间,抗联战士和苏军在仙洞与日军激战,消灭日军残余部队,苏军战士也有较大牺牲。倒戈伪军在小盘道一带同数百日军也有激烈战斗,全歼日军残余部队。
8月14日 林口县全境解放。林口苏军司令部成立,别连斯基上尉任司令。
8月16日 国民党员王立信等人主持成立林口治安维持会,王立信为会长。
8月 25日 林口县国民政府成立,替代治安维持会,县长王立信。县政府下设公安局、市
政局等职能机构。
9月上旬 中共东北委员会派张锡昌 (刘农洲)、赵海涛、于一秀等抗联干部随苏军到林口
开辟工作。张锡昌为中尉任林口苏军司令部副司令,为林口县党的负责人,负责林口县的建党、
建政、建军工作。他与刘汉武等人建立了林口县人民武装队。秋 青山火车站南山因农民吸烟引发大火,烧毁人工林2 000亩,天然林万亩。
10月 县人民武装队20余人在麻山附近被县国民政府警察武装包围。队长刘汉武等10余名
队员在突围中牺牲。月底,三江人民自治军司令员孙靖宇代表三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派从关
内解放区来的干部秦敬三等人与张锡昌在苏军帮助下,共同接收国民党林口县政权,组建林口
县民主政府,成立县大队,收编地方武装。秦敬三任县长兼县大队长,张锡昌任党的负责人兼
县大队政委。
11月 4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林口县政府正式成立,下设教育科、民政科、财粮科和公安
局,隶属三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领导。21日,合江省政府成立后,隶属合江省政府领导。同月 国民党特务张雨新在刁翎举行国民党第十五集团军先遣军建军仪式,正式建立政治土匪武装。
12月20日 中共勃利地委副书记于化南率小分队由林口向牡丹江转移途中,在龙爪被国民
党土匪抓获。于化南英勇不屈,壮烈牺牲。
12月下旬 张雨新策反林口县大队二中队和县公安局所属的 6个分局,发动“林口小事变”。
12月31日 县政府和县大队一中队百余人在秦敬三、李枝昌、姚金呈、岳金龙等干部带领
下,乘火车撤到牡丹江。同月 牡丹江市国民党部策反牡丹江自卫军十九团 (由被收编的五林一带地方武装张德振、李开江、高永安等部组成), 编为国民党东北吉林先遣军第十一师三十八团、三十九团和四十团。页码:31-32
1946年
1月初 张锡昌奉命撤离林口,到牡丹江工作。林口街挂出 “林口地方自治委员会”牌子,
孙立刚任委员长,栗治民、盛器汝任副委员长。22日,街里又挂出“中国国民党林口县党部”
的牌子,书记长高欲勃。林口县重新被国民党势力控制。
2月下旬 合江军区部队和苏联红军由依兰县东进, 共同进剿刁翎土匪张雨新部。攻占刁
翎后,合江军区部队继续追剿,连下三道通、莲花泡、西北楞、古城镇、奎山等地。
3月打下林口,国民党人逃散。
3月下旬 合江军区部队从林口沿铁路线南下, 扫荡铁路线两侧之敌,收复龙爪、宝林、
牛心、土豆甸子、二道沟等地。与此同时,合江军区司令员方强决定重建林口县政府,留下于
洪典任林口县代理县长。经过召开千人大会于洪典等人顺利当选,再次建立林口县民主政权。
县政府下设民政科、财粮科、农林科、文教科、保安科。在合江军区部队发动东进南剿战役的同时,牡丹江军区部队发动北剿战役,连下北甸子(今北甸)、五河林、仙洞、马桥河(今马桥)、杏树底(今杏树)、柞木台子(今柞木)等地,歼敌4 000余人。其中在 23日攻打杏树底的战斗中,三营班长杨子荣只身入屯劝降敌人成功,400余名匪兵列队出屯投降。28日,两军区部队在柳树河子胜利会师。3月底 苏联红军别斯特柯夫少校带领的一支功勋医疗队来林口, 在安置伤员的大车店里为负伤战士作手术、输血。
4月5日 驻林口县域苏军撤离回国。4月15日 林口县由合江省划归绥宁省管辖。4月19日 张雨新、李华堂匪部窜回刁翎,杀害留守刁翎的合江军区独立四团指战员 40余人。
5月1日 绥宁省政府决定将林口县与牡丹江市所属五河林地区合并,成立五林县。政府机
关设于林口街,林口县建制撤消。7日,正式合并。5月上旬 合江军区部队第二次攻打刁翎张雨新、李华堂匪部,将敌击溃。5月11日 张闻天由牡丹江经林口去佳木斯,任合江省委书记。同月 本县首批参军的百名翻身农民,为保卫胜利果实,披红戴花,骑大马,在广大群众和秧歌队热烈欢送下,在锣鼓鞭炮齐鸣声中开赴前线。夏 本县首次组织全县小学教师集训,学习《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文章,宣传共产党主张,用革命理论教育全体教师。
8月 张雨新、李华堂、谢文东、孙荣久四大匪首聚会刁翎, 企图以刁翎、三道通一带为
据点,东山再起。月末,合江军区部队发动三打刁翎战役。9月初,战役结束,歼敌7 000余人,
基本消灭土匪主力。残匪从此化整为零,分散潜伏,无力再纠集起来与剿匪部队正面对抗。
1O月 合江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张如屏带领中共合江省委土改工作团进驻刁翎。张如屏任团
长,领导刁翎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1月 于杰带领林口土改工作团进驻林口、奎山、马鞍山、麻山。冬 随着土改运动的全面开展,全县各村屯普遍成立农会。广大农民在农会组织领导下开展农村阶级斗争,进行土地改革。
11月20日 三五九旅八团五连指战员在三道通四道河子四方台山的小石头庙前擒获匪首谢
文东,谢文东匪部覆没。
12月初 三五九旅八团二排指战员在三道通折里汀西南沟一个窝棚里抓获匪首张雨新,张
雨新匪部覆没。12月5日,押至三道通合江军区剿匪部队指挥部。
12月12日 三五九旅八团三营一连指战员在刁翎拉拉别拉河(今红旗沟河)河套地带俘获匪
首李华堂,李华堂匪部覆没。
12月15日 在刁翎召开公审匪首大会,广大群众控诉土匪滔天罪行。匪首张雨新、车理珩、
潘景阳、于廷洲等人被处决。年内 本县开始建立妇女联合会组织,领导广大妇女参加政治活动和生产劳动。页码:32-33
1947年
1月 根据剿匪和解放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 东北行政委员会从勃利县划出部分区域成立
刁翎县,隶属合江省。 2月,将五林县一、二、三区(林口、古城、麻山)划出,恢复林口县建
制,归合江省辖。林口县政府由合江省勃利专署领导。五林县(原五河林地区)在区划上属松江
省,在行政上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直属牡丹江专署领导。今林口县域进入林口、刁翎、五林三
县并立时期。同月 林口县政府完成接收沦陷时期遗留的工业企业工作,接收的主要企业有铁工厂、印刷厂、制油厂、白酒厂和制米厂等。
2月 林口县设6个区,分别称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六区。土改后建区政府。
1949年各区分别改称城关区、古城区、奎山区、麻山区、龙爪区和亚河区。同月 延安老干部白路来林口县讲学,传授解放区教育教学经验。延安“鲁艺”文工团一行70余人,由团长张水华带领,从佳木斯市来到刁翎县参加土改运动。春 林口、刁翎、五林三县土改运动轰轰烈烈,广大农村普遍成立了农会,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和车马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给广大贫苦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4月 林口铁路职工子弟小学校成立。5月 土改运动第二阶段砍挖斗争在林口、刁翎、五林三县陆续开始。 深挖潜藏到大城市
或偏僻乡村未遭到斗争的和混进民主政府藏身的地主、恶霸、警察、特务、汉奸,对他们进行
清算。同时对各村地主、富农重新揪斗,挖出他们藏匿起来的金银、珠宝、烟土及其他物品等
浮财,平均分配给贫苦农民。5月9日 刁翎县前刁翎区委书记张建堂,在率区中队营救被土匪绑架的大通沟村土改工作队长李雷和村农会主席的战斗中壮烈牺牲。14日,中共刁翎县委在前刁翎召开追悼大会。7 月 林口县政府组织召开由自由市场上的小摊小贩和街道居民参加的筹建商会恢复经济群众大会。大会推选林口镇东一街街长杨勇为担任第一监理,具体负责商会筹建工作。不久,商会成立,杨勇为任商会会长;组织私营工商业者为恢复和发展经济积极工作。8月18日 牡丹江省成立,林口县和五林县均由牡丹江省管辖。10月 刁翎县召开群众大会,热烈欢送200名翻身农民参加人民解放军开赴前线。同月 林口县政府接管裕华公司,改建为国营贸易公司,主管商业,下设营业部。主要经营粮食、百货和土特产。年内 林口县委组织200副担架、886名民工,支援解放军主力部队“三下松花江南”,全县每个区的妇女组织都完成了千套服装和千双鞋袜的支前工作任务。在国营贸易公司支持下,开明商人杨勇为、张宗岱等人办起商工合作社。林口全县6个区和13个村,共建立19 个供销合作社,广大群众争相投资入股,共同兴办供销合作社。各村屯陆续建立儿童团,组织少年儿童站岗、放哨、送信。
年底 林口、刁翎、五林三县土改运动进入复查和纠偏阶段。在肯定土改平分土地和砍挖
斗争基础上,进行复查和纠偏。重新清查阶级,定成分,整顿各级政权组织;调整分配不合理
的土地,纠正侵犯中农利益的偏差,贫下中农向被斗中农赔礼道歉,开团结会;同时纠正了对
一些土改工作干部的错误处理。至1948年春,复查和纠偏工作结束。在此期间,随着基层政权
的建立,农会为村政府所代替。页码:33-34
1948年
年初 林口县文艺工作队成立,在城乡巡回演出。2月 林口县大队在古城镇湖水一带的转心湖山里的一个炭窑处消灭匪首郎亚彬。 同年,杜芳廷匪部在三道通一带被歼灭,至此,林口县域的土匪全部肃清。林口县大队开赴四平前线编入正规军作战。本县建立县民兵总队代行县大队职能。3月20日 7时许,古城镇飞机场发生大爆炸。原因是刁翎县保安村捕鱼户数十人,来机场
弹药洞搬运日军遗留的炸弹,不慎碰翻地雷引起大爆炸。当场炸死渔民13人、役马5匹。春 土地改革运动在林口、刁翎、五林三县胜利完成,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在党的领导下,各地农村积极开展互助合作与大生产运动,组织各种形式的互助组,热火朝天闹春耕。5月7日 刁翎县举行隆重的烈士移葬仪式,张建堂、尹良雨、王北昌、李雷等烈士遗骨移葬到刁翎镇后的小孤山上。7月 林口县党组织由秘密转为公开,开始公开建党工作,积极发展新党员。同月 牡丹江省撤消,林口县划归合江省辖。8月15日 林口县卫生院建立。1956年改称林口县人民医院。9月20日 五林县与新海县合并为海林县,五林县建制撤消。同月 林口县委组织翻身农民出动民工1 128人、担架300副支援辽沈战役,并召开群众大会,热烈欢送战勤民工奔赴前线。林口报社成立,《林口报》为双日刊,4开2版,遇大型会议或领导讲话,出版专刊。10月17日 林口县人民掀起以劳军为中心,大力支援前线的热潮。至年底,慰劳军队现金合人民币3.1万元,此外还有粮食、衣服、车马、牛羊猪等大量实物。11月 林口县政府增设武装科,属地方武装部门,主抓民兵、兵役和支前工作。同月 林口县人民法院成立,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积极开展审判工作。至年末审判反革命案13件,占同年刑事案件的35%。年内 林口铁路俱乐部建立,以放映电影为主。页码:34-35
1949年
1月6日 刁翎县撤消,所属各区划归林口县辖。林口县增至10个区。3月 《林口报》停办。4月 县职工总会成立,组织工人群众参加清算运动,废除封建把头制度。4月25日 林口县政府改称林口县人民政府。5月、合江省撤消后,林口县人民政府隶属松江省人民政府领导,下辖10个区人民政府。同月 全县完成村、区、县三级政府委员的选举工作。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林口县委员会建立,组织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发展生产,参加互助合作组织。6月 县城国营百货商店开始营业。夏 松江省委书记张策来本县亚河区检查旱灾灾情,区委书记金锐汇报情况。7月 19日 夜,在马路村集会活动的一贯道分子被全部抓获,13名骨干分子被押送县公安
局处理。8月 林口县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00人。大会选举黄克荣为团县委书记。团县委下设10个区团委。10月1日 林口县各界群众隆重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13日 林口县中苏友好协会成立,会长金环。11月24—28日 林口县首次党员代表会议召开。会议着重检查县区领导工作,讨论加强党的建设及巩固人民民主专政问题。12月 根据青年团松江省工委要求,全县202所小学陆续建起中国少年儿童队。年内 县内区、乡、村各级分别建立区队、大队和分队等民兵组织,民兵工作在全县范围内统一管理起来。页码:35
1950年
春 县政府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和街道居民,在林口镇南山、北山等地栽植落叶松
1 936亩。5月 中共中央发出 《关于整党的指示》后,根据松江省委指示精神,本县整党整风工作开始。
6月25日 朝鲜战争爆发。 此后,县委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在全县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
以反对美帝国主义侵占台湾和侵略朝鲜为重点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
界和平的宣传教育,消除一些人的恐美心理。9月 在全省田径运动会上, 本县运动员李春益获跳远第一名,并代表省参加在大连举行的东北地区田径运动大会。10月 为配合抗美援朝,东北军区后勤卫生部第六医管局在林口县吸收各私立医院医务人员建立“东后卫二十七战勤医院”,在抗美援朝期间救治大量伤病员。同月 本县组织起抗美援朝担架队,由赵德新任队长,吕少先任政委,带领队员 400余人开赴朝鲜战场。县工会组织职工300人赴朝鲜参战。各级妇女组织积极发动广大妇女参加抗美援朝运动。妇女干部和广大妇女动员亲属参加志愿军和担架队。铁路沿线妇女到车站给志愿军送水送饭,慰问伤员。中共中央发布《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后,县委积极组织开展“镇反”工作,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检举、揭发和控告反革命分子。11月下旬 在刁翎区召开的扩军动员大会上,有4名青年以血书报名参军。年内 县工商联在广大工商业者中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教育,动员广大工商业者支援人民志愿军,捐款捐物,购买武器。共获得各项捐赠折合人民币23 110元。本县工资制度由供给制改为工薪分制,以粮、油、盐、布、煤 5种实物作为标准,计算单位是分。林口铁路机务段在开展 “铁牛”运动中, 创造了百万公里无事故的优异成绩,被命名为“东北模范段”。页码:35-36
1951年
年初 本县有线广播收音站建立。3月 县人民检察署成立。1954年6月改称林口县人民检察院。3月5日 林口中学(今林口县第一中学)建立。为全日制初级中学,直属省教育厅。5月3日 一农民开荒烧荒格子,引起西北楞大荒沟山火。大火燃烧10日左右,烧毁天然林843 750亩,损失天然林木50万立方米,折合人民币1 500万元;扑火用工8 800个。8月13日 林口县首届优秀教师表彰大会召开,表彰优秀教师39人。10月下旬 农业劳动模范访问苏联代表团代表——勃利县农民邓国璋来本县作访苏观感报告。11月5—8日 林口县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召开,总结夏锄工作,部署冬季生产和征购粮任务;检查农村政治工作,部署捐献交款、城乡供销等工作。11月27—30日 林口县委组织召开第二次党员代表会议,学习中央整党、建党文件,讨论县委整党、建党三年工作计划。同月 林口工人俱乐部建立,以放映电影为主。年内 县委机关工会小组编排了“军民团结,保卫祖国,反对美帝,保卫和平”一组节目,深入全县各区巡回演出,使全县人民受到一次深刻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全县人民热情支援抗美援朝及国防建设,共捐献飞机大炮款61 916.44元。页码:36
第一编 自然地理
第二章 地貌
第二节 山 脉
县境内共有大、小山岭140余座,其中较大的有 70余座。牡丹江段西侧的山岭属张广才岭
山系,山体阔大,山势陡峭。较高的山岭有大综岗子山,海拔1 357米;西北岔山,海拔1 153
米;鹰嘴砬子山,海拔882米;胡铁岭大山,海拔878米;葫芦葳子山,海拔854米。东省牡丹江段以东,包括乌斯浑河、五林河、小穆棱河流域的广大地区的山岭属老爷岭山系,山体一般呈浑圆状,山势稍缓,较高的山岭有鲶鱼河子大岗,海拔 901米;小锅盔山,海拔886米;大锅盔山,海拔877米;头道沟东山,海拔856米;小国库山,海拔820米。县域北部、东北部,乌斯浑河、亚河流域之间的山岭属完达山系。一般山体浑圆,山势较缓,较高的山岭有太平顶,海拔998米;大石砬子,海拔969米;荒山沟,海拔930米;二号坝山,海拔849米;西屯山,海拔733米。县域山脉植被繁茂。(附表1—2、图1—1)
林口县主要山岭分布表 单位:平方公里、米
林口县地貌类型图
第三节 水 系
县境内有牡丹江和穆棱河两条水系,共有主要河流104条。
一、牡丹江水系
(一)牡丹江
牡丹江为全县最大过境河流,位于县域西北部。它发源于吉林省敦化市西南的牡丹岭,流
经宁安县、牡丹江市、海林县,从海林县东北部出境;自林口县莲花乡莲花泡村南部流入,成
南北流向,穿莲花乡、三道通乡,然后沿三道通乡、刁翎镇北部交界处北去,在三道通乡五新
屯北出境;入依兰县境,在依兰境内汇入松花江。牡丹江在县境内的流经段共汇集支流22条,由南向北先后汇集的主要支流有小夹皮沟河、东柳河、四道河子、五道河子和乌斯浑河。发源于县内的五林河与流经县域的亮子河在县境外汇入牡丹江,也是牡丹江水系的主要支流。牡丹江全长725公里,在县境内江段长64.8公里,河床平均宽240米;流域面积1 649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4 483亩;年径流总量14.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61 200万立方米。水利资源丰富,水能量开发价值很大。
(二)乌斯浑河
乌斯浑河是县域牡丹江水系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宝林乡大楚山东麓,流经宝林、龙爪、中
兴、林口、古城、建堂、刁翎等 7个乡镇,在刁翎镇东岗子村附近注入牡丹江。流域面积包括
全县10个乡镇。此河由南向北纵贯县域大部分地区,是全县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有大小支流55条,其中主要支流从上游至下游先后有小龙爪沟河、头道河子、大杨木背河、亚
河、湖水东沟河、大马当沟河、西北楞河、源发河等。乌斯浑河干流源头段称楚山河,上游河
段称鲶鱼河,在古城镇以下河段称乌斯浑河。乌斯浑河全长141.12公里,河床平均宽145米;流域面积4 176.18平方公里,水面7 233亩;年径流总量12.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5 440万立方米;河道比降为1:43—1:625,水能量开发价值较大。
(三)五林河
五林河又称五虎林河,是县域牡丹江水系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宝林乡大楚山西麓,流经
宝林、柳树、朱家、五林 4个乡镇,在五林镇西南部流出,人海林县柴河镇注入牡丹江。有支
流22条,其中较大的支流从上游至下游有宝林河、柳毛河、柳树河子、嘎库河、牛心河、马西
沟河等。全长52.1公里,河床平均宽20米;流域面积1 356.43平方公里,水面 1 562亩;多年
平均流量2 506万立方米;河道比降平均为1:146,有较大的水能量开发价值。
二、穆棱河水系
县境内只有小穆棱河属穆棱河水系。小穆棱河发源于奎山乡的寨新山南麓,由吉庆河、双
龙河、余庆河等 3条小支流汇合而成。在奎山乡安乐村东部出县境,入鸡西市郊区注入穆棱河。
(附表1—3、图1—2)
林口县主要河流概况表 单位:条、平方公里、亩、公里、米
林口县水系图
页码:85-87
第二编 建置
第一章 建置沿革
第二节 县域变化
1939年6月1日,林口县建立。县域总面积 3 335平方公里,基本上包括今林口镇、古城镇、亚河乡、奎山乡、中兴乡、龙爪乡和鸡西市的麻山区等地域。县界北起东大青山的佛爷岭等山峰与勃利县相邻,西北起西伯棱(西北楞)山、西伯棱(西北楞)河和大锅盔河(今寒葱河)与依兰县接壤,西和南部以大锅盔山(今马兰山)、大楚山为界与宁安县相连,南东以白草沟山岭、康家山岭为界与穆棱县毗邻,东起麻山、华山与密山县相接。1946年5月,牡丹江市五河林地区与林口县合并,县名改称五林县,县域总面积约9 000平方公里。1947年,今林口县域进入刁翎、林口、五林三县并存时期。刁翎县北与依兰县相接,北西与方正县接壤,西南与五林县交界,南东与林口县为邻,东与勃利县相连。林口县北与勃利县接壤,北西与刁翎县相邻,西南与五林县相连,南与穆棱县为邻,东与鸡宁县(今鸡西市)相接。五林县东北与林口县相邻,北与刁翎县相接,西北与方正县交界,西与尚志县相连,南与宁安县、牡丹江市接界,西南与新海县接壤,东与穆棱县为邻。林口县自五河林地区分出单独设县后,总面积又恢复到3 335平方公里。1949年 1月,刁翎县撤消,所属区域并入林口县。县域北部疆界从西北楞一带向西北部扩展,包括了今建堂、双丰、刁翎、三道通和莲花等5个乡镇,县域总面积约6 000平方公里。页码:156-157
第三节 行政区划
一、县域行政设置与区划
(一)古 代
从《新唐书·渤海传》等史书记载情况看,林口县域在唐代渤海国时期就有地方行政区划。
当时,渤海国仿照唐朝行政制度,在全国设京、府、州、县、村等行政机构。府置都督,州置
刺史,县置县丞,村设村长。县域属渤海国独奏州郢州辖区。郢州治所可能在牡丹江沿岸三道
河子河口处的兴农古城遗址(今兴农村,1962年由林口县划归海林县辖)。郢州所辖白岩县和延
庆县均在林口县域。白岩县治所可能在古城镇古城遗址,延庆县治所可能在莲花乡古城遗址。
926年(五代·后唐天成元年),渤海国被契丹灭亡后, 县域历经辽、金、元、明、清各朝
统治。此间虽有地方行政区划,但由于史料缺乏,仅知金朝设有军政合一的地方组织猛安谋克。
作为军事组织,“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1116年(金太祖二年)规定 300人
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作为行政组织其职能与州、县相当。在金源地区是和州、县并行
不悖的建置,主要掌管女真族本身事务。县域隶属的胡里改路即设有胡里改猛安,与路的治所
同在今依兰古城。明朝在东北设奴尔干都指挥使司,下设卫、所、地面、站等以军事为主兼管
地方行政的组织。县域今五林一带设有法因河、甫儿河等卫,今三道通五道河子一带设有安河
卫,今古城镇乌斯浑一带设有乌斯浑卫。清初不设郡县,在将军辖区内实行八旗制,将居民以
氏族为单位,编成牛录(即“佐领”),其首领称牛录章京(即佐领官),然后编入满洲八旗,进
行统治。后来实行编民户制度,以噶珊(村屯)或氏族为单位,“各设姓长(族长)、屯长,分户
管辖”。同时设卡伦、兵站,派官兵驻守各地,军、政统管。今刁翎镇东岗子村西的乌斯浑河
口古城遗址,当时即为一重要卡伦驻所。1910—1911年(清宣统二至三年),依兰境内设城关、
宏克力、太平、二道河子、刁翎和道台桥 6个区。刁翎区为迄今所知林口县域最早的有文字资
料记载的区级行政设置。
(二)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地方行政实行区(乡、保)、甲制,设区长(乡长、保董)、甲长。1925年后,区名
以序数排列,各区设警察驻所,加强统治。据已有资料看,县域当时的行政区划是:依兰县第五区,治所在兴隆镇(今刁翎),辖兴隆镇、南福屯(今西北楞)等村屯。方正县第五区第二段,辖五道河子、五虎嘴子(今五连山)等村屯;第三段,辖四道河子、三道通、莲花泡(今莲花村)等村屯。勃利县第五区第十三甲(古城镇甲),主要管辖村屯有二龙山、青山河口(今联合)、秋皮沟、龙爪沟(今龙爪)、阜隆岗(今阜隆)、大杨木背(今上三阳)、马鞍山、古城镇、乌斯浑河、湖水别拉(今湖水二村)、马档子河、西北楞河等。宁安县的团聚乡,乡域北至方正县界,南至花脸沟,西至宾县界,东至穆棱县界,包括今海林县、林口县、穆棱县各一部。今林口县五林、五星、柳树、朱家、宝林等乡镇当时归属团聚乡。
(三)东北沦陷时期
1.林口县设治前
1933年,基层行政实行《暂行保甲法》,规定人有户口,户有门牌,十几户为一牌,牌设
牌长;几十个牌(或几个小屯)编为甲,甲设甲长;几个邻近甲联合设保,保设保长。制定保甲
公约和十家连座法,以便监视人们的反日反满活动。保甲直接受各区警察署管辖,并受保甲委
员会监督。县域行政区划大致情况是:依兰县第五区,改为兴隆镇保,辖16甲、150牌。方正县第六区(治所三道通镇),因当时三道通镇警察署被赵尚志等人率领的抗日武装摧毁,日伪政权编制《方正县一般状况》时详细情况未能列入统计中。勃利县第十三甲(古城镇甲)辖古城镇、上亮子(今龙爪)、山东会、大杨木背、湖水别拉、马鞍山、马鹿沟(今马路)、小太平沟、大肚子沟(今永胜)等村屯。第十四甲(亚河沁甲)辖亚河沁 (今亚河)、二龙山、青山河口等村屯。 1935年勃利县在今古城至龙爪、楚山一带设第五保(治所林口,又称林口保),辖32个甲。穆棱县奎山保辖奎山甲、吉庆甲、麻山甲,主要村屯有奎山、吉庆、安山、安乐、余庆、麻山(今属鸡西市)等。宁安县第六区为五河林保。1936年,伪满政府公布《暂行街村制度》。1937年,公布《街制》《村制》,取代原来的保甲制。城(市)置街,设街公所、街长,街下设区、牌、组等居民组织;村设村公所、村长,村下设屯,屯设办事处和屯长。此时期,县域有资料可考的行政区划情况是:隶属勃利县部分,属于县城区所辖的17个屯中有虎山屯;属于林口村所辖的有阜隆岗、向阳、赵瞎子店、楚山、山东会、太平、洞子(今庆岭)、马鞍山 8个屯;属龙爪村所辖的有龙爪屯(今龙爪);属古城村所辖的有古城、马鹿沟、西亚河沁 (今亚河)、湖水别拉、小马当沟(今沿河)5个屯;属青山村所辖的有青山、秋皮沟两个屯。隶属穆棱县部分有奎山村,辖奎山、安山、安乐、吉祥(今属鸡西市)、麻山5个屯。隶属宁安县部分有青林村(今五林)、仙洞村(今朱家)、北甸村、柳树河子村。
2.林口县设治后
1939年6月1日,伪满洲国政府划出“三江省勃利县、牡丹江省密山县及穆棱县区域之一部,
设置林口县。”当时基层行政实行街村制。从勃利县划出的行政村有:林口村,辖阜隆岗、向
阳、赵瞎子店、楚山、山东会、太平、洞子、马鞍山 8个屯;龙爪村,辖龙爪屯;古城村,辖
古城、马鹿沟、西亚河沁、湖水别拉、小马当沟 5个屯;青山村,辖青山、秋皮沟两个屯。从
穆棱县划出的行政村为奎山村,辖奎山、安山、安乐、吉祥、麻山5个屯。同年,伪满政权强调街村设置应与警察管区、学区、协和会分会、合作社等组织相一致,以便对街村实行严格监督控制。1941年,实行《国民邻保组织确立要纲》。1943年实行《村建设要纲》,推行行政、协和
会、合作社结成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便于以屯为据点,实行粮谷“出荷”,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和压迫。
1945年解放前,林口县基层行政区划大致情况是:林口街,辖东街、西街、街东(今战斗)、
街西(今胜利)、东关(今东关、东风)、西关(今团结)、阜隆岗、六号(今六合)、太平、洞子、
马鞍山等村屯;古城村辖古城镇和七星泡、新立、乌斯浑、马鹿、德安、湖水别拉、亚河沁等
屯;龙爪村辖龙爪镇和向阳、山东会、头道河子(今头道)、二道河子(今龙丰)、兴隆(今龙兴)、
西山、植场、湾龙、十八方地(今万宝)等屯;奎山村辖奎山村和安山、安乐、吉祥、余庆、麻
山、大杨木背等屯;青山村辖青山村和小二龙、青山河口、大二龙、虎山、佛岭(今属勃利县)
等屯。
(四)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合江省将方正县的三道通区 (今林口县三道通乡、莲花乡)、依兰县的刁翎区(今
林口县刁翎镇、双丰乡、建堂乡)划归勃利县辖。同年5月,林口县与牡丹江市五河林地区合并
成立五林县,废除伪满政权街村制,实行区、乡(街)、村、屯、闾新建制,全县按序数分设为
第一、二、三、四、五自治区,共辖131个屯。各级行政机构分别称为县政府、区公所、乡(街)
公所、村公所;县政府设县长、副县长、科长、副科长、股长、副股长、干事等职,区公所设
区长、副区长、教导员、秘书、民政助理、经建助理、鲜政助理、教育助理等职,乡(街)公所
设乡(街)长、副乡(街)长、文书、通信员等职,村、屯设正、副村、屯长。1947年 1月,合江
省将刁翎地区(今刁翎、三道通、莲花、双丰、建堂5乡镇)从勃利县划出,设立刁翎县。2月,
将五林县一、二、三区(林口、古城、麻山)划出成立林口县,今林口县域进入三县并存时期。
后林口县将所辖地域重新区划为 6个区,即一区(城关区)、二区(古城区)、三区(奎山区)、四
区(麻山区)、五区(龙爪区)、六区(亚河区)。区政府设正、副区长各 1人,下设秘书和民政、
经建(今工商)、生产、财粮、教育、武装、公安等助理员,以及农会主席、委员等。城关区下
设街机构,设街长、副街长和事务员。其他区普遍下设村机构,设村长、副村长、文书、财粮、
武装委员、治保主任、农会主席(会长)。
五林县设5个区:一区(五林区),辖区今五林镇和五星乡,治所五林镇;二区(仙洞区),
辖区今朱家镇和宝林乡一部,治所朱家镇;三区(柴河区),辖区今海林县柴河镇和牡丹江市效
区一部,治所柴河镇;四区(柳树河子区),辖区今柳树乡和宝林乡一部,治所初设七星村,称
七星区,后迁至柳树河子村,改称柳树河子区;五区(二道河子区),辖区今海林县二道河子镇
和三道河子乡,治所二道河子镇。
刁翎县设一区(刁翎区)、二区 (黑背区,今双丰乡)、三区 (前刁翎区,今建堂乡)、四区
(三道通区)。1948年,从三道通区分出莲花区为五区。1949年 1月,刁翎县撤消,所辖各区划
归林口县。同时,莲花区并入三道通区。林口县由 6个区增至10个区,即城关、古城、奎山、
麻山、龙爪、亚河、建堂、刁翎、黑背和三道通区。页码:157-171
第一章 建置沿革
第一节 隶属关系
县域夏、商、周、秦时为肃慎人居住地。此间,战国时期隶属燕国辽东郡;秦代隶属秦朝
辽东郡。
汉、晋时为肃慎后裔挹娄人居住地。此间,西汉时期隶属汉朝玄菟郡,东汉时期隶属汉朝辽东郡,三国时期隶属魏国昌黎郡;西晋时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县域为北燕属地。
北魏时,挹娄人后裔勿吉七部建国,与中原联系密切,县域属勿吉人拂涅部辖区。
隋代,勿吉改称靺鞨,县域为靺鞨人居住地。
唐代,靺鞨人的粟末部和黑水部受到唐王朝册封,县域大部分属黑水靺鞨都督府辖区,小
部分属粟末靺鞨渤海都督府辖区。 756年(唐肃宗至德元年),粟末靺鞨所建的渤海国征服黑水
靺鞨诸部,承袭唐朝制度在全国设5京、15府、62州、130余县。渤海国的版图达到“地方五千
里”,进入其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县域为其独奏州郢州属地。
辽代,靺鞨族称女真,县域为辽王朝东京道辽阳府五国部之一越里吉(治所今依兰)直辖地。
金代,属上京路所辖的胡里改路(治所今依兰)辖区。
元代,县域为辽阳行中书省水达达路(治所今阿城)胡里改万户府(治所今依兰)辖治。
明代,县域初为建州女真部辖区;后建州部南迁,县域为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部辖区。1406
—1415年(明成祖永乐四至十三年),明朝在东北地区大量设卫加强统治。1409年(明永乐七年)
在东北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各卫统属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县域属法因河卫 (治所今五林
一带)、甫儿河卫(治所今五林一带)、乌赫林卫(治所今五林镇五河)、木忽刺河卫(治所五合林
——五河林一带)、乌斯浑卫(治所今古城镇乌斯浑)、葛穆河卫(治所不详)、萨尔布卫(治所不
详)、安河卫(治所今三道通乡五道河子一带)和窝集部、呼尔哈部、诺雷部分辖。
清代,女真人统一东北后改称满洲。1647年 (清顺治四年),设牛录章京驻防宁古塔(今宁
安)地区,县域归其所辖。1653年 (清顺治十年),升驻宁古塔镇守官为昂邦章京,县域辖于昂
邦章京。1662年(清康熙元年),升昂邦章京为将军,称宁古塔将军,县域辖于宁古塔将军。1757
年(清乾隆二十二年),改宁古塔将军为吉林将军(治所吉林乌拉,今吉林市),县域为吉林将军
属下的三姓(今依兰)副都统和宁古塔副都统分辖。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废将军制,置行
省,县域为吉林行省(治所今吉林市)属下的依兰府和宁安府分辖。
中华民国成立后,地方行政沿袭清末旧制,分为省、道、府、州、厅、县 6级,县域为吉
林省东北路道(依兰道)依兰府和东南路道(延吉道)宁安府分辖。1913年废除道、府、厅、州等
行政区划制度,实行省、县制;1918年后县域为吉林省属下的依兰、密山、穆棱、方正、宁安
和勃利等县分别辖治。
东北沦陷时期,县域从1933年 4月开始属伪满吉林省公署辖。1934年10月11日,划归新成
立的伪满三江省(省会佳木斯)和滨江省(省会哈尔滨)分辖。1937年7月1日,伪满洲国设牡丹江
省(省会牡丹江),县域西南部隶属宁安县部分和东南部隶属穆棱县、密山县部分划归牡丹江省
辖。1939年6月1日,伪满洲国政府将“三江省勃利县、牡丹江省密山县及穆棱县区域之一部”
划出合一成立林口县,归伪满东安省(省会密山)辖。伪满林口县公署治所设在林口街 (今林口
镇东街)。1943年10月1日,林口县划归伪东满总省(省会牡丹江)辖。1945年 5月28日,归伪东
满省(省会牡丹江)辖。8月13日,日军战败撤走,伪满林口县公署垮台,林口县解放。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 8月25日,国民党地方势力建立林口县国民政府。10月底,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三江人民自治军接管林口县国民政府,建立县民主政府。12月底,由于土匪猖獗,
县政府人员被迫撤离。1946年3月,合江军区剿匪部队进驻林口,再建县政府,隶属合江省(省
会佳木斯)。4月15日,绥宁省(省会牡丹江)正式成立,林口县隶属绥宁省。5月1日,牡丹江市
五河林地区(原宁安县第六区五河林保)与林口县合并为五林县,隶属绥宁省;林口县建制撤消。
10月 7日,绥宁省撤消;8日,东北各省(市)行政联合办事处行政委员会(简称东北政联,10月
16日改称东北政委会) 直属牡丹江专区建立。牡丹江专区在区划上属松江省,在行政上直属东
北政委会。五林县行政上隶属牡丹江专区,区划上属松江省。1947年1月1日,根据剿匪和解放
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合江省政府根据东北政委会命令,从勃利县划出刁翎地区,设立刁翎县,
以建立巩固的后方根据地。2月,根据东北政委会命令,从五林县划出3个区恢复林口县建制,
政府机关设于林口,隶属合江省,由第一行政专员公署(勃利专署)领导;原五河林地区仍称五
林县,政府机关设于五林,隶属牡丹江专区。今林口县域进入刁翎、五林、林口三县并存时期。
8月18日,牡丹江专区与合江省东安专区合并成立牡丹江省 (省会牡丹江),林口县与五林县隶
属牡丹江省。同月,勃利专署撤消,刁翎县直属合江省政府领导。1948年7月9日,东北政委会
决定撤消牡丹江省,五林县划归松江省(省会哈尔滨)辖,林口县划归合江省辖。13日,牡丹江
省政府撤消,林口县政府隶属合江省政府领导。9月 20日,五林县与新海县合并为海林县,管
辖五林、新海两县全部区域。1949年1月6日,合江省根据东北政委会命令,撤消刁翎县建制,
所属区域并入林口县。4月25日,根据东北政委会命令,林口县政府改称林口县人民政府。5月
11日,根据东北政委会命令,合江省与松江省正式合并,称松江省(省会哈尔滨),林口县隶属
松江省。页码:154-156
第二章 乡镇
第一节 林口镇
林口镇是林口县县城,总面积29.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2 334亩;为全县政治经济和文
化中心。城区为林口县、林口镇、中兴乡党政机关和牡丹江铁路分局林口工委机关所在地。县
委、县政府机关驻文政大街西段南侧。全镇人口1990年人口普查时72 681人,其中汉族占93.7%,满族占3.8%,朝鲜族占1.8%;1992年末68 538人、18 381户。林口镇政府下辖 6个街道办事处、4个行政村。
一、地理环境
林口镇地处县域中心,镇政府驻地位于站前大街南与文政大街交汇点西侧,东经130°15′,
北纬45°17′;四周为中兴乡环抱,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5.2公里。城镇南北两面临山,中间地带狭长,较为平坦开阔,平均海拔 270米。镇区依山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西起西关桥,东至东关村,南越振华山之巅,北临兴林山南麓。其间房舍栉比,街巷纵横。依山而建的楼房建筑群,形成祖国北疆一座别具风格的美丽山城。振华山和兴林山是镇区内的制高点,主峰海拔分别为352.9、372.5米。两山东西走向,蜿蜒于镇区两侧,犹如两道巨大的屏障守护着林口山城。全镇有林地面积 2 302.4亩,森林覆盖率5.2%。水域面积1 255亩,其中河流水面961.9亩。兴林山脚下鲶鱼河自西进入城区,沿镇北缓缓东下,增添了山城的美丽。林口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牡佳、林密铁路和鹤大、方虎公路都在此交汇。沦陷时期,日本关东军凭借林口处于交通枢纽地位,以此地为侵略和防御苏联的第二道战线,筑有坚固的军械、物资仓库。林口镇地处丘陵漫岗区,属温凉半湿润易旱农业气候区。春季雨水较少,易发生干旱;夏季雨水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四季气温差异大。高于或等于10℃年活动积温2 400—2 500℃,80%积温保证率2 200℃;年日照2 550—2 600小时;年降水量520—550毫米;生长期130—135天;无霜期 125—130天,初霜日平均出现在9月中旬末,可以满足一年一熟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土壤以白浆土为主;农作物多为早熟品种,主栽作物为蔬菜、玉米、大豆等。
二、历史概况
清末,今林口镇域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山林。民国时期,1917—1918年,这里有 3户农户,以耕耘为主,伴以渔猎生涯。1934年以后,随着铁路的修建,作为图佳、林虎(虎头)两条铁路交汇点的林口迅速发展起来。1937年林口设街,街内有 3 000户万余人口。有邮政局、电话局、满铁医院、商务会、油坊、商业店铺、酒馆、烟局、赌场、妓院等,成为带有深刻殖民统治印迹的城镇。1939年建县时,林口街已有 4 000余户两万余人,成为县城。城内增设了电报局、木材加工厂、煤炭开采、森林采伐、兴农株式会社等企业和管理机构。
40年代初,林口街内商业和饮食服务业店铺发展到大小百余家。但林口街在日本侵略者殖
民统治下处于畸型发展状态中,其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直至解放前,林口街工业除了日本人控
制的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和煤炭开采业规模较大外,民族工业仅有几家作坊式的铁匠炉、木匠
铺和油坊。1940年日伪政权出于侵略战争需要实行“物价物资统制法”,同时增加苛捐杂税。
在统制法下,物资为日本侵略者所控制,用以维持侵略战争的需要。市场上商品奇缺,营业萧
条,不少民族商业店铺相继倒闭。至解放前夕,林口街内仅剩数十家商业饮食服务业店铺。页码:172-174
第四节 五林镇
五林镇总面积253.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2 974.9亩。全镇人口1990年人口普查时27 021人,其中汉族占90.7%,满族占5%,朝鲜族占3.9%;1992年末25 723人、7 125户。镇政府驻五林村,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19个行政村。
二、历史概况
五林镇处于五林河下游地带,沿河两岸在古代就有人类居住生活。明代,这里曾设法因河、
甫儿河等卫,屯兵驻守,同时兼管地方行政。清代,实行封禁政策,这里一度荒无人烟。清末
民初,放荒招垦,流民迁入,土地重新开发,今五河、五林等村形成。1930年前后,已有一些
商业摊床、杂货铺和饭馆。沦陷时期,1933年五林有商业店铺33家,从业者 200人。1935年铁路修到五林村,设青林火车站。铁路的修建使此地发展加快,居民日益增多,很快成为宁安县重要集镇。此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五林地区的黄金矿产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日本人在五河设利源金矿公司,雇用采金矿工多时 300余人,年产黄金1 200—1 500两。1936年日本人设立多地组金矿局。1938年“利源”、“多地”合并,改称满洲五河林采金会社,年产黄金5 000两以上。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 2月,五林地区单独设县,五林为县治所在地,发挥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用,直至1948年五林县撤消。页码:179-180
第五节 朱家镇
朱家镇总面积371.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7 381.8亩。全镇人口1990年人口普查时24 289人,其中汉族占89.7%,满族占5.6%,朝鲜族占 4.36%;1992年末23 873人、5 609户。镇政府驻朱家村,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26个行政村。
二、历史概况
清末1911年(清宣统三年)前,今朱家镇政府驻地处即形成村屯,称朱家沟。沦陷时期,1936年图佳铁路建成,在此地设仙洞车站。此时期,从朱家沟(仙洞)至二道河子(今属海林县)还铺设了森林轻轨铁路,专门负责木材运输。铁路的兴建加快了此地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日本侵略者对这里森林资源的掠夺。至解放前夕,镇域铁路沿线一带优质木材已被日本侵略者掠夺殆尽。解放战争时期,此地是剿匪斗争的重点地区之一。牡丹江与合江军区部队在这里消灭了国民党吉林先遣军第十一师四十团张德振匪部。同时也有百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在这块土地上。页码:180-181
第九节 龙爪乡
龙爪乡总面积425.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6 395.6亩。全乡人口1990年人口普查时26 843人,其中汉族占88.8%,朝鲜族占5.5%,满族占5.4%;1992年末26 562人、6 250户。乡政府驻龙爪村,下辖25个行政村。
二、历史概况
清末民初,今龙爪乡域处于土地开发初期,来自山东、辽宁等地流民迁入垦荒。沦陷时期,图佳铁路建成通车后,设龙爪、向阳车站,移民增多,土地开发进入盛期,村屯扩大、增多。日本侵略者在龙爪地区建立日本殖民“开拓团”,殖民部落有一号——湾龙、三号——洋房子(湾龙沟里)、二道河子等。1936年日本人在龙爪西山建绵羊饲养场,饲养高峰时有绵羊3 000余只;在山东会建有绵羊饲养分场,养羊1 500余只。1940年,伪满政权在龙爪设立东安省畜牧兽医中等专业学校——林口畜产学校,面向本县和邻县招生;有学生180余人,教师 10余人;学制四年。主要进行日伪奴化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为殖民统治服务。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绵羊饲养场和畜产学校解体。解放战争时期,中共负责勃利、密山、虎林、穆棱、林口等地建党建政工作的勃利地委副书记于化南将军在龙爪壮烈牺牲。1946年 3月,国民党第十五集团军先遣军二十四团——龙爪段振久匪部,被中共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歼灭。此后,土改工作团进驻龙爪,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建立民主政权。页码:186-188
第九编 交通
第一章 公路交通
第一节 古 道
牡丹江流域是古代肃慎人故乡,他们夏逐水草,冬则狩猎,沿江畔河边走成道路。林口县
域牡丹江流域就有多条古道。牡丹江两岸古道是肃慎人及其后裔的交通主干道。唐代,牡丹江上游的渤海国与黑龙江流域的黑水靺鞨部的交往就是靠牡丹江、第一松花江维系,水旱两路均经过县域。辽、金时代,今古城镇南村、建堂乡土城子村各设 1座军事城堡,两城之间沿乌斯浑河东
岸有道路相通,可直抵依兰县城。1410年(明永乐八年),明朝在女真族聚居的今五林河流域设立法因河、甫儿河等卫,卫所之间经常交往,并入朝进贡,使道路形成。
清代,牡丹江上游的宁古塔(今宁安)、下游的三姓(今依兰)都是副都统驻地,两城间交通
主要靠牡丹江水路维系,极不方便。1880年(清光绪六年),清政府派左副督御使三品卿吴大潋
赴吉林帮办边防事宜。次年,他主持和督办三姓、宁古塔、珲春防务及屯垦事宜时,开辟宁古
塔至三姓驿道。这条驿道属吉林东北线站道,中途设9个驿站,属宁古塔5站,属三姓 4站,每
站都有兵员驻守。
宁古塔至三姓驿道全程 300公里,在牡丹江东岸,与江岸自然古道重合。道路选择在山间
谷地之中,部分路段因两山夹江,只容单人独马通行。林口县域有3个驿站:莲花泡(今莲花乡
莲花村)站、小巴彦苏苏(今三道通乡江东村)站、乌斯浑河口 (今刁翎镇东岗子村西)站。清代
末年,驿兵撤走,驿道成为民间道路。1925年春,依兰县知事王世选沿古驿道巡行到望江台,“见巍峨峭耸,牡丹江绕麓奔流,悬鸟道如一线,行人皆攀登,远视如挂壁,力竭者恒颠仆”,于是,召集工匠在险要路段上凿出151级石磴,并设置栏杆扶手,方便行人。这条道路沿用至今,有的地段已拓宽成为公路。页码:494
'중국사'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흑룡강성이민사黑龍江省移民史 (0) | 2009.09.18 |
---|---|
벌리현지勃利縣志 (0) | 2009.09.18 |
목릉현지穆棱縣志 (0) | 2009.09.16 |
동녕현지東寧縣志 (0) | 2009.09.15 |
수분하시지绥芬河市志 (0) | 2009.09.15 |
댓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