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 의미의 공간
  • 자연과 인간
중국사

목릉현지穆棱縣志

by 8866 2009. 9. 16.

 

목릉현지

穆棱縣志

중국어원문

대사기, 군사

교통, 교육 등

 

 

 

 

 

 

 八面通镇

 

大事记

 

1881年(清光绪七年)

  7月 26日(农历七月初一) 宁古塔副都统发布《东山境招募旗民开垦新荒情形奉旨照办告

示》。拟于要紧行程,按三、四十里招民居住,搭盖窝棚数间,每间给津贴银 8两。荒辟之地

不能照料,暂拨旗兵12棚,前往驻扎保护。是年 清廷派吴大澂督办吉林防务。他到任后,专摺奏请清廷,裁撤防军一营,用裁撤防军试办屯田,开辟通往边境驿路。清廷议准。宁古塔副都统派副将吴永熬去山东招募屯兵。页码:11

1882年(清光绪八年)

  春 吴大澂视察三岔口,路经穆棱河境,沿途踏查地势,确定屯兵位置和道路走向。5月 吴永熬从山东招来屯兵200人,分别安置在自宁古塔到三岔口之间的擀面石、穆棱河、马桥河、细鳞河、小绥芬、三道岗子6屯。细鳞河设屯兵公所,吴永熬为屯兵管带。是年 宁古塔副都统在钓鱼台卡(今穆棱南)设穆棱河屯田局。上城子(今兴源镇)从山东招远、辽宁金州招来垦民 18户,61人。宁古塔给帐棚3座,每家洋炮1颗、牛1头,每两家1辆车,每人月银2.5两,口粮布匹指定由宁安庆生福商号供给。页码:11

1883年(清光绪九年)

2月 委办委员、州判王国栋到穆棱河招垦局经理其事, 未建公所,暂借卡伦旧房,作为

办公之处。8月 委员、州判王国栋丁忧回籍。派委员曲作寅办理穆棱河垦务,兼管三岔口垦务。是年 穆棱河屯田局改为穆棱河招垦局并移址上城子。页码:11

1884年(清光绪十年)

  3月 16日(农历二月十九日) 穆棱河垦务委员曲作寅,调往三岔口招垦局委员兼理穆棱河

垦务。是年 宁古塔督办撤销擀面石、穆棱河、三道岗子3屯,新设抬马沟、两水泉子(今东宁县

境内)2屯。凉水泉子采金进入盛期,入境到此采金的有五六千人。页码:11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

  是年 穆棱河招垦局放荒834垧9亩。俄国人在军队的护送下越境在凉水泉子盗采黄金。页码:11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

  是年 招垦局公布招垦章程,垦民领荒10年不缴租赋。页码:12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

  5月 办理穆棱河垦务,五品衔江西试用道库大使解跃南。是年 各屯兵拨归三岔口招垦局统一管理,撤销屯兵管带;三岔口招垦局改招垦总局,穆棱河招垦局改分局。页码:12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

  是年 宁古塔至三岔口各屯兵垦出熟地972垧8亩;宁古塔至三岔口道路畅通。穆棱河招垦

分局辖境开出熟地279垧5亩5分。页码:12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

  3月 穆棱河招垦局蒋德英托词修庙敛钱,吉林将军撤其差使,派崔令接办穆棱河垦务。页码:12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

  是年 试用候补县丞王良弼为穆棱河招垦分局委员,主持穆棱河垦务。页码:12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是年 曲作寅再任三岔口招垦总局总理,穆棱河分局由朱权接办。页码:12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是年 撤销穆棱河招垦分局,置穆棱河分防知事,隶宁古塔副都统。建凉水泉子金矿,密山知府魁福(胡魁章)兼办采金事宜。东清铁路施工,县境内原始森林惨遭掠夺采伐。页码:12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宁古塔至蜂蜜山驿道重修开通,穆棱河分防知事厅辖区设清茶馆、亮子河、四站、清沟岭、

黄泥河子等站。页码:12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春 王五斜、张三荒子组织抗俄义和团,三岔、偏脸河、抬马沟、磨刀石等地伐木工人和

筑路工人纷纷参加。义和团在三岔河、偏脸河一带与沙皇俄国军队开展激烈战斗,打到抬马沟、

磨刀石、乜河等地。同宁古塔义和团配合在一起,8月27 FI在乜河一带与俄军激战半个多月,

歼俄军400余人,我200余义和团勇士和部分爱国清兵为国捐躯,壮烈牺牲。义和团运动迫使沙

俄修筑东清铁路停工半年。是年 凉水泉子工人,以武力将入侵盗采黄金的俄国人驱赶出境。东清铁路从海参崴铺轨到穆棱站。沙俄增兵,逼清政府撤军,屯兵遣散。各屯住房、公所被俄军烧毁,沿途土地撂荒,屯田和驿道全部荒废。细鳞河伐木工人王林(王德林)组织伐木工人 100余人的抗俄军,号称“老双盛”,活跃于海参崴、双城子、绥芬河、穆棱、安图、敦化等地打击俄军。沙俄在穆棱站设战地邮局1处。页码:12-13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3月3日 东清铁路东线通车,境内七站 (细鳞河)、八站(马桥河)、九站(穆棱)、十站(磨

刀石)客货兼营,太岭、下城了、伊林、抬马沟只营客运。5月 24日 吉林将军长顺与俄国续订开办吉林夹皮沟、宁古塔、珲春金矿合同,俄国获得在以上地区开办金矿的权利。页码:13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

  是年 绥芬厅设穆棱河分防知事厅,置分防知事。分防知事王雪范。为移民实边树立功绩的吴大澂病逝于江苏省吴县。页码:13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

  是年 为保护招垦局,镇抚商民,招募绥远军一营,归并吉安军。前营三哨,左哨分驻下

城子、亮子河、八面通,右哨、后哨分驻穆棱河、蜂蜜山元安镇。页码:13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是年 上城子设立私塾。页码:13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秋 绥芬厅同知吴士征视察三岔口,沿途视察原屯兵位置,拟重建屯所,恢复宁古塔至三

岔口交通。但未获准。境内第一家药店仁华久在上城子开业。页码:13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沙俄在穆棱站设的战地邮局改为民用邮局。页码:13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

  11月 上城子私塾改称穆棱河初等小学堂,教师1人,学生20人。页码:13

1909年(清宣统元年)

  4月9日(农历闰二月十九) 总督徐世昌、巡抚陈昭常奏请添改民官酌裁旗缺折,拟将穆棱

河分防知事升改穆棱县。6月2日(农历四月十五日)清廷会议政务处奉旨奏准。8月 穆棱河发生大水。是年 王林在穆棱召集旧部,恢复抗俄武装,攻打俄军控制的绥芬河、下城子、横道河子、

亚布力、苇河等火车站,将战利品分给贫困百姓。穆棱站成立商务会。页码:13-14

1910年(清宣统二年)

  4月15日(农历三月初六日) 设穆棱县邮政局。4月17日(农历三月初八日) 第一任穆棱县知事王荣昌到任。5月 县设警察所、游巡队。划县城为第一警察区。6月 县立第一国民学校开学。页码:14

1911年(清宣统三年)

  6月 县设劝学所。页码:14

1913年(民国2年)

  是年 穆棱县设县公署,隶属吉林省依兰道。页码:14

1914年(民国3年)

  7月23日 穆棱县商务会在县城成立,会员97人。页码:14

1916年(民国5年)

  11月 穆棱县农会成立。11月28日 穆棱县保卫团成立。页码:14

1917年(民国6年)

  7月12日 中东路八站(马桥河)第八工程处工人罢工,工人反对以“黄条”(西伯利亚新币)

发放工资,要求改老贴和增加工资。10月 王林在穆棱石头河子沟里组织反帝武装,日军参谋本部派藤田大佐到石头河子拜见王林,表示愿意接济军火,企图收买,遭到王林斥责被驱逐出山。11月 为庆祝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县境内各火车站工人同中东路工人一起,掀起10天大罢工,造成全线停运。12月 经吉林督军孟思远劝导,王林部队收编为吉林独立师第一旅一团一营,王林任营长。页码:14

1918年(民国7年)

  12月27日 林鹤皋等集资大洋50万元,设立垦殖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设在长春),在穆棱、

宁安、方正等地购置荒地。是年 沙俄大资本家大瓦拉氏宝博夫,在马桥河开办“宝博夫”火锯工厂,投资 100万大洋,营业非常发达,同时采伐三合顶子森林,筑森林铁路 39俄里,雇用俄籍工人130余人,中国工人1 500余人。《马克思主义学说》、《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资本主义之解剖》等革命书籍和宣传小册子在县内流传,当局下令密查和封禁。页码:14-15

1919年(民国8年)

  6月29日 匪首“满天飞”(黄风歧)率匪徒突袭朝鲜族集居的向阳屯,烧毁民房154间,朝

鲜族民死14人,伤6人,被抢去快枪50杆,票钱70余万吊。朝鲜族民筹款2万吊,赎回人质。页码:15

1920年(民国9年)

  3月 穆棱县联庄会成立。4月8日 八站(马桥河)俄人大瓦拉氏宝博夫开办的伐木场和火锯厂两千余中国工人罢工,要求伐木公司发放工资。10月12日 日本人在梨树镇开设松江齿科医院,是县内第一家西医院。12月29日(农历十一月二十日)早三时,在县境太平岭狐狸迷河东,东来的 5号小票车与西来的6号小票车相撞,中国和外国人死亡180人,受伤70余人。页码:15

1921年(民国10年)

  1月 穆棱县众议院议员、省议会议员初选事务所成立, 孙裕国任初选监督,刘庸为事务

所长。4月5日 全县举行众议院议员、省议会议员初选投票,发票纸3 197张。4月19日公布选举结果,张熙当选,得票1 524张。8月23、24日 两日连降早霜,全县各种作物严重受害。是年 经省批准金在宽等143名朝鲜人的申请,加入中国国籍。全县划定 6个行政区:一区县城、二区下城子、三区八面通、四区亮子河、五区八站、六区九站。页码:15

1922年(民国11年)

  5月19日 县城编练联庄会100人,全县各地成立联庄会。5月 26日 山林游击队队长卢永贵叛变,勾结土匪占路,由绥芬河开到马桥河,与陆军五旅一团开战。5月 30日 驻县城五旅二团一营营长徐希达率原队两个连并招流民杂人三、四百人,宣布附合卢匪突然叛变;对县知事严加监视,始则欲将其带走,继则欲捐钱50万吊;武力勒提税局公款折大洋 1 200元;将五旅二团部及二营部物品、枪弹尽数卸去;解除地方警团武装和商民自有枪弹。6月3日率队逃往密山。6月 卢永贵勾结土匪 10余股,千余人,乘火车去海林与国军对垒。张、于司令带队迎敌,毙匪数百,匪溃逃,由旱路窜入县境。 8日匪百余,窜入西崴子、马桥河,被驻军击退;同日,匪三百余人窜入亮子河;6月20日,匪600余窜入八面通,淫烧抢掠,惨苦已极。是月 卢永贵等乱兵头目,在汪清被捕获正法。9月18日 九站俄人开办的东沙场34名中国工人罢工。是年 夏无雨,禾木枯干,9月12、13连日降霜,10月6日起雨水连绵半月,全县粮食减产七成。页码:15-16

1923年(民国12年)

  7月25日 穆棱县农会遵照新章程成立,会员221人,邢祯当选会长。9月28日 大风席卷全县,继降严霜,全县粮食平均减产七成。12月 1日 筹备省第四届议会议员初选事务所成立,尹永祯任初选监督,蒋振南为事务所长。是年 大资本家曾子固在马桥河建1座机械化大火磨并开工生产。全县行政区划一律改称镇。县警察所开始在全县各地进行清乡,调查户口,至1924年末呈报清乡成绩。页码:16

1924年(民国13年)

  3月 30日 中俄官商合办穆棱煤矿公司成立,并签订合同。公司暂设滨江秦家岗大直街,

刘文田为理事。9月18日 穆棱县设同善社,入社120人,以“劝善、规过、正心、修身”为宗旨。10月1日 省第四届议会议员初选投票,全县选民5 597人。10月 6日,省第四届议会议员

初选开票,张德安、徐福善、许国栋当选,张生廷为初选候补当选人。是年 春夏两季少雨,二麦歉收,入秋干旱,全县粮食减产五成。东三省陆军第21旅旅长兼绥宁镇守使中东路长绥副司令李杜率部先后驻守宁安、下城子,对其辖区东宁、穆棱、密山、宁安各县实行剿匪、禁烟、断赌,稳定社会治安,深受各地百姓拥戴。页码:16

1925年(民国14年)

  2月12日 穆棱县公署任命蔡运升为穆棱煤矿公司督办,到职视事。3月26日 穆棱铁路(南起下城子,北至梨树镇)竣工,在梨树镇穆棱煤矿举行通车典礼。11月1日 吉林省政府代表与中俄官商合办穆棱煤矿公司代表签订管理穆棱铁路合同。是年 全县行政区划增设梨树镇。全县警察区增设第四警察区,驻梨树;第五警察区驻三岔。磨刀石从宁安县划属穆棱县。磨刀石站、穆棱站有中国共产党员活动,中共党员傅子钧(字静尘)在穆棱学校以教员身份,搞党的活动。页码:16

1926年(民国15年)

  5月 中共北满地委派党员到中东路东线穆棱县境内各车站,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员。10月 磨刀石、穆棱两车站建立中国共产党支部,两个支部共有8名党员。11月 中共党员傅天飞在东铁十三校(即穆棱铁路学校)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活动,进行马列主义宣传,教学生唱《国际歌》、《工农歌》、《伏尔加船夫曲》等革命歌曲,组织少年先锋队。12月 为赞扬李杜将军剿匪、禁烟、断赌、稳定社会治安的功绩,全县各界人民联合在李杜曾驻守过的下城子立去思碑,以颂其德。页码:17

1927年(民国16年)

  7月 中共北满地委派党员牛鹤九、颜颇贞等7人到中东路东线各站开展党的活动。9月 穆棱矿路党支部领导 30多名爱国青年,张贴革命标语,散发传单,号召工人团结起来,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而斗争。12月1日 穆棱县教育会成立,许国栋为会长,会员50人。是年 依兰道尹章启槐视察县政,认为“上城子为县治局促于荒谷之中,无当郅治”,而

“八面通镇,土厚水深,地势爽垲,逐倡议移设县治于此”。官商合办棱川金矿公司在马桥河设局办公,开采秋皮沟一带砂金。页码:17

1928年(民国17年)

  5月 中共党员傅天飞带领东铁十三校学生, 参加在哈尔滨举行的东三省学生运动会。赛

歌时,十三校学生唱了《国际歌》等革命歌曲,被反动当局追查,傅天飞转移。11月 吉林省政府批准穆棱县治移址八面通,当月动工兴建新县府。页码:17

1929年(民国18年)

  5月20日 穆棱县公署改为穆棱县政府,隶吉林省依兰道。5月25日 县知事穆长瑞改任穆棱县县长。7月10日 “中东路事件”发生。8月6日 中东路细鳞河西路桥梁被苏军炸毁桥石两块。8月 13日 苏军数十名率同土匪百余,分持大小枪支、手榴弹及机关枪等械,自苏属西月河窜入县境青沟岭,直向梨树镇煤矿,被县属警团协同东北陆军第八旅六十六团二营,堵击出境。8月19日 绥芬河开往哈尔滨客车,至七站 (细鳞河)东高丽岗地方,苏军埋设的地雷爆炸,致使机车损坏,一王姓中国工人当即死亡,两名苏联司机受重伤。9月 25日 县境青沟岭发现苏军百余,县警团协助陆军第八旅六十六团二营,在头道老爷府地方阻击,击毙苏军3人,缴获子弹89粒,干粮袋1个。11月1日 东铁99次货车,行至东路太平岭站以下约 15华里地方,因俄军事先在轨下埋设地雷,炸毁货车6辆,机车倾覆,正副司机受重伤。是年 磨刀石划回宁安县。页码:17-18

1930年(民国19年)

  1月14日 因苏籍局长大裁中国员工,中东路发生大罢工。4月 13日 县农商两会召集联席会议,决议旧治上城子更名为兴源镇,县厅两级均予核准。4月26日 穆棱县政府移址八面通镇。9月22日 下城子、八面通、梨树镇建立中共区委员会,并筹建中共穆棱区委员会。是月 根据共产国际“一国一党”的指示,撤销了在县内朝鲜共产党组织,县内朝鲜共产党员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 中共满洲省委责成北满特委组建穆棱县委员会。金瑞铉任县委书记,县委机关在向阳屯。11月 中共穆棱县委派党团员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建立反日会,新安屯等地反日会,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了减租减息斗争。是年 县城成立民众教育馆。页码:18

1931年(民国20年)

  3月 全县中共党、团组织和反日会大暴露,遭当局大逮捕。4月10日 县内群众团体选举国民议会代表。5月 中共党员王广福,携带 《国家与革命》、《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资本主义之解剖》等革命书籍,到马桥河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组织。6月1日 穆棱县保安总队训令,命马桥河甲对王广福跟踪监视,严防其活动。6月10日 穆棱县政府发布训令,严查共产党发行的革命书籍,严禁其“泛滥”。7月上旬 全县各地霪雨连绵,24、25、26日连降暴雨,穆棱河发生洪水,死 20余人,穆棱,兴源两镇灾情最重。9月 25日 中共穆棱县委领导党员、团员、反日会员和爱国群众,在全县各集镇举行反日游行。当局实行大镇压、大逮捕,全县党团组织和反日会被破坏。11月 中共宁安中心县委指示撤销穆棱县委,改建穆棱区委。兴源镇各界任承沆、顾次英等20余人,为怀念吴大澂筹边功绩,立“吴愙斋中丞筹边遗迹”碑。页码:18

1932年(民国21年)

  1月 中共穆棱县区委机关由向阳屯迁址下城子。2月 中共宁安县委指示重建穆棱县委,全凤来任县委书记,县委机关在下城子。是月 中共穆棱县委组建穆棱县反日会总部,统一领导各地反日会,总会设在雷峰屯,中共党员金瑞铉等为总会领导。中共穆棱县委在向阳屯召开全县反日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50余人。大会号召全县人民行动起来,阻止日军入侵,不当亡国奴。全县各镇先后举行反日大会,游行示威。梨树镇爱国群众审讯亲日派头目洋服店崔经理。

自卫军中亲日派头目马宪章逮捕反日会员11人。3月 中共穆棱县委组建穆棱县抗日游击队,队长金瑞汉(县委委员),队员 24人,密营在悬羊砬子,活动在黑瞎子沟、百草沟、狍子沟一带。这支游击队于1934年初编入胡仁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后编入绥宁反日同盟第五军。春 王德林的抗日救国军由汪清县开进穆棱县,以李延禄(中共党员)为参谋长的救国军参谋部驻扎在兴源镇。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孙广英来穆棱县开展党的工作,协助李延禄组建补充团和十七团。4月15日 绥宁镇守使张治邦在下城子召集各县县长会议,决定:在他的 “防区内不接受伪组织命令;联合各地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活动;一律改用民国年号;不向敌伪输送捐款”。4月26日 绥宁镇宁使任命张治川为穆棱县长。是月 穆棱县反日总会改组为穆棱县中朝联合反日总会,会长金镇浩,指导员李哲石,全县反日会员200多人。5月1日 中共穆棱县委在向阳屯召开全县反日大会,参加会议的反日会员 200余人,并举行反日游行示威。5月2日 参加向阳屯反日大会的会员和共产党员21人遭当局逮捕,县委书记全凤来入狱。5月17日 李杜将军到梨树镇重整兵马,坚持抗日斗争。6月 中共宁安县中心县委迁址到穆棱县下城子,改名为中共绥宁中心县委。7月29日 是月中旬阴雨连绵,29日起连降了3天倾盆大雨,8月1日县境各河流暴涨成灾。8月 救国军17团团长李延青被红枪会杀害于西崴子。是月 抗日自卫军二旅旅长马宪章在下城子枪杀共产党员佟同和反日总会王会长。中共穆棱县委组建穆棱县抗日游击队,队长金汉植(县委委员),指导员李哲石,队员30余人,密营在九站新安屯,活动在大石头河、牛心山、金场沟、大碱场一带。12月27日 中共绥宁中心县委,命令县内各抗日部队,开往磨刀石阻击日军东进。12月28日 李延禄率补充一二团三营和十七团500多人从兴源镇出发,开往磨刀石。页码:18-19

1933年(伪满大同2年)

  1月1日 日本侵略军以一个旅团的兵力在竹本大佐指挥下,由牡丹江东进,李延禄率部在

磨刀石阻击,激战一天,打退敌人 4次冲锋,因孤战无援,为保存实力,撤出战斗,转移到五

虎林。1月9日 李杜将军率部撤离梨树镇去虎林。是月 日本侵略军广赖第十师团第八旅团第三十九联队占领穆棱县。2月 抗日救国游击总队第四团团长邹凤祥(原名崔庆寿),率一营兵力叛变投降日军,被编为穆棱县警察大队,邹凤祥被任命为大队长。3月 10日 日伪在穆棱站正式开设协和会办事处,任命杉原忠次郎为主事,在东部国境广大重要地带开展协和运动。是月 李福德(李范五)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回籍,在八面通二校(今民主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党的活动。4月 日本关东军在穆棱成立县境内第一个日本宪兵队。5月1日 李范五在八面通二校组建穆棱县反帝大同盟支部,并任支部主任。是月 中共吉东局在下城子建立,孙广英为书记。6月 重建中共穆棱县委,李范五任县委书记,县委机关在八面通二校。是月 经中共穆棱县委工作,县公署警卫中队30余人弃暗投明,奔向狍子沟,参加胡仁领导的游击队。7月 县境内突然降温,禾苗不长,急风暴雨加冰雹连续 4次,全县受灾作物800多垧,绝产2百多垧,打死4人,打死耕牛3头。是月 日本侵略军在八面通火车站东侧动工修筑军用飞机场。是年 伪满政府实行保甲制,全县各警察署所在地皆设保。穆棱县政府改为穆棱县公署。日本侵略军占领穆棱县后,到处烧杀掠夺,大肆搜捕我地下党员、团员、反日会员,党团组织遭破坏,全县惨遭杀害的无辜群众达千余人,仅九站(穆棱)一地就达300余人,有1千多栋房屋被烧毁。页码:19-20

1934(伪满康德元年)

  1月 中共磨刀石山底站党支部书记窦玉山, 在中共吉东局委员黄秀珍帮助下,发动工区

工人罢工,揭露并除掉充当奸细的俄籍工头。3月10日 日本关东军第十师团派土居丁等7名调查员、7名助手、6名翻译到穆棱站,对穆棱河流域农业进行调查。当月 25日结束,提出《吉林省穆棱县穆棱河流域农业调查报告》(刊登在1934年《经济调查》上)。4月7日 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杨波被捕叛变,山顶站(今大观岭)中共吉东局机关被破坏,山底站党支部书记窦玉山被捕,吉东局书记孙广英脱党出走。4月 中共穆棱县委派党员到县内各火车站, 发动工人为支援抗日捐款,用捐款购置步枪四、五十支,组建穆棱县铁路工人游击队。是月 中共满洲省委批准,中共吉东局临时委员会在穆棱组成,赵志刚为书记。7月1日 东北旧币停止流通,一律使用伪满洲国币和日本国币。7月30日 中共吉东局在穆棱站遭破坏,赵志刚被捕。8月 穆棱河发生洪水。9月7日 伪满政府公布《金融合作社法》,县设立金融合作社,由入社社员出资,向有土地执照的放贷。是年 伪满在穆棱街设置森林事务所,对国有林、私有林实行行政管理。森林事务所隶省公署实业厅,管辖东宁县、密山县、穆棱县全部,汪清县一部分。页码:20-21

1935年(伪满康德2年)

  2月 杨松(吴平)在下城子河西屯召开吉东会议,成立中共吉东特委。是年5月吉东特委迁

址牡丹江。4月22日 梨树镇八道街发生大火,被害者186户1 080人,烧毁房屋 360余间,约价6.027万余元,财产损失10.86万元。中共穆棱县委在抗联第五军资助下,重新组建一支3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和一支20多人的青年义勇军。7月 中共吉东特委在穆棱站组建中东路职工部。9月 抗联四军在三道河子铁路工人配合下,成功地颠覆一列军用专列,打死打伤敌军200余,缴获大量物资。10月 日本侵略者实行清野集户,建“集团部落”,对散居在山区的农户强行集屯,全县建45个“集团部落”,6 750户被逼迁,2 625间民房被拆烧,逼迁农户因无衣食住而致死的达200余人。11月14日 中共穆棱县委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发展到 150人,在穆棱与日军古川部队作战,打死日军3人,打伤5人。是年 伪满实业部林务司,依《林场权整理法》,《特殊关系》,县境内设定穆棱河、波波夫2处林场。县城八面通至牡丹江航空邮路营运,每周星期二、四发运航空邮件。页码:21

1936年(伪满康德3年)

  1月 经中共吉东特委批准,于奎山区成立穆棱县抗日游击队, 区委书记冯丕让任队长,

队员30多人。是年3月,编入抗联第五军。9月 12日 陈翰章率抗联二军二师四团,侯国忠率五师四团、李荆仆率五军第一师、张忠华率五军警卫营两个连共 500多人,在中共中东路职工部、中东路抗日会等密切配合下,在哈绥铁路413公里处截击日军用列车,打死打伤日军100余人,击毙日军中将军官 1人,缴获大量粮食、被服和武器弹药。战斗结束后,穆棱、磨刀石两站铁路工人10余人被捕,中共党员戴吉山光荣牺牲。11月 中共穆棱县委书记刘广田等在梨树镇被捕,李海山(阚玉坤)接任县委书记。县委机关迁址古城镇(今林口县)。是年 协和会改组,穆棱县办事处改为穆棱县本部,设本部长、事务长,各村设协和分会。页码:21

1937年(伪满康德4年)

  1月1日 中共穆棱县委遭破坏,书记李海山被捕。6月 28日 伪满公布《农事合作社设立要纲》,设立农事合作社,开始对农产品的交易实行控制。8月 磨刀石以东划国境区,国境区居民凡15岁以上者,均办理《居民证明书》。是年春季,天花蔓延,有600多家,1 870多人发病,死亡350多人,秋后降雪方止。页码:21-22

1938年(伪满康德5年)

  1月1日 全县铁路各站开始设警护队。4月 穆棱县协和会在全县各地组建国防妇人会。6月 穆棱县协和会在全县开始组建协和青年团、协和少年团。8月22日 伪满政府公布《米谷管理制度要纲》,开始对粮食进行统制。10月 穆棱县公署迁址穆棱街。11月 24日 伪满警察队根据宋一夫的供认,在县内各地实行大逮捕,群众称 “黑帽子”(伪满警察捕人用的刑具)事件。仅八面通一带遭逮捕和刑讯的共产党员、反日会员、爱国群众300余人。王子书惨遭杀害,中东路职工部遭破坏,书记赵采青被捕入狱,英勇就义。11月 伪满政府公布《米谷管理法》、《满洲粮谷公司法》,从此,全县粮谷购销、加工,个人不准经营。页码:22

1939年(伪满康德6年)

  5月 棒槌沟佃户冯德宽在三斜平岗 (今光义煤矿附近)发现矿苗,经穆棱煤矿化验,认定

为煤,穆棱煤矿派人勘测。6月1日 细鳞河、太岭划绥阳县;奎山村及安乐屯、吉祥村、麻山屯、安山屯划林口县。8月 共产党员马朝德等10余人被伪满当局逮捕。10月1日 磨刀石划入穆棱县。10月17日 伪满政府公布《重要特产物专管法》。从此,大豆、苏子、大麻子等油料作物不准个人购销和加工。是月 中共穆棱县委恢复,赵德君任县委书记,县委机关在八面通。11月2日 伪满政府公布《主要粮食统制法》,开始对高粱(含米)、包米、谷子(含米) 等主要粮食实行统制,统一收购、配给和输出。11月17日 伪满政府公布《小麦专卖法》、《小麦制粉统制法》,同时设置满洲谷粉管理股份公司统一收购小麦,分配制粉厂加工,并负责小麦专卖事宜。从此,全县各地麦粉加工业和磨坊不得私自加工小麦和出售面粉。是月 来自日本东京的第一批开拓团 (团名“亮子河协和”)72户,214人,到亮子河“开荒”种地。12月 伪满警察和宪兵队疯狂搜捕地下党组织和党员,中共穆棱县委遭破坏。是月 县设立消费组合,对人民生活必需品,实行统一经营管理。是年 满洲矿山会社、昭德矿山会社,在八面通开办金矿,建置采金船,采挖雷锋沟砂金。伪满县公署在穆棱街设立县立医院。伪满县公署在全县开始强征土地,每垧付45元代价(当年一石大豆30元),到1941年共征土地2.1万多垧。页码:22-23

1940年(伪满康德7年)

  1月9日 伪满政府公布《兴农合作社设立要纲》,3月 23日公布《兴农合作社法》,将粮

食购销由严格“控制”变强行购销,推行“粮谷出荷”政策;县成立兴农合作社,县长兼任社

长;各村设兴农合作社分支机构,负责粮谷出荷。4月11日 伪满政府公布《国兵法》,改募兵制为征兵制,从年满 19岁的男性青年中征集,服役3年;当局开始征兵宣传。6月15日 全县开始对人民生活必需品实行配给制度,每户发给一本《通帐》。7月1日 第一任日本人县长城地良之助就职。7月27日 7月阴雨连绵,27日穆棱河水暴涨成灾,冲毁桥梁3座,房屋600余间,淹没农田2 800多垧。10月 1日 伪满政府实行“国势调查”,全县各级伪政权,组织伪职人员于当日子时,进行人口登记。12月 中共穆棱县委遭破坏,县委负责人潘寿廷被捕。是年 穆棱县警务科改组为穆棱县国境警察队,全县各地警察机构编制扩大,人员增加。页码:23

1941年(伪满康德8年)

  2月 从福禄、马桥河两村往边境移民,组建太和屯、太安屯、新安屯 (今战胜村)、龙世

屯(今幸福村)、永安屯。是月 县成立协和义勇奉公队总队本部,总队长由协和本部长兼任,全县开始推行“勤劳奉仕”、摊派劳工。4月 协和会进行改组,穆棱县本部长由县长兼任, 另设事务长,实行政府、协和会、兴农合作社“三为一体制”,强化法西斯统治。夏 成德村伤寒病流行,全村百余人发病,死亡70余人。是年 县公署在穆棱街设立康生院,对吸鸦片者强制入院戒烟,多数吸毒者死于院内。日本人和朝鲜人合资开办“联合煤炭开发公司”,在县内光义建矿,从双城、巴彦、延吉招来 2 000多工人修筑铁路,开挖坑口,搞基本建设。伪满垮台时,采挖的煤仅供开发公司取暖发电,尚未外运。穆棱县成立特搜班,县城设本部,穆棱、下城子、八面通、梨树镇、大碱场、代马沟、秋皮沟、杨木桥子设特搜班,各班由日本警官充任班长。其主要任务是搜捕抗联、共产党员、地工人员和爱国群众。页码:23

1942年(伪满康德9年)

  4月 18日 伪满协和会搞“自兴村运动”。马桥河村被协和会中央本部命名为“自兴村”。春 县内瘟疫流行,全县有几千人患瘟疫病,同时暴发麻疹,死亡 700多人,其中1—3岁婴儿300多人。牛瘟、猪瘟、鸡瘟也相继在县内发生,全县死于瘟疫的牛3 000多头,猪 1.4万多头,鸡5万多只。9月 县内第一座混凝土结构公路大桥在兴源镇至伊林站区间建成并投入使用。11月18日 伪满政府公布《国民勤劳奉公法》和《国民勤劳奉公队编成令》,县公署增设动员股,强行摊派劳工,对年满19岁征兵未合格的男性青年(俗称“国兵漏”),强制组成勤劳奉仕队,修筑军事设施。学生实行半日读书半日义务劳动制;高年级学生增加军事体育训练课。页码:23-24

1943年(伪满康德10年)

  2月 县内各街村组织动员400农户,2 000余人去黑河省逊克县建村落户,开荒种地。3月 中共党员王亚东、冯淑艳接受周保中(中共东北委员会常委、教导旅旅长)派遣,从苏联回穆棱县,在泉眼河建立交通站并组建40多人的抗联小分队。4月10日 穆棱国民高等学校开学,第一期学生70人,校长服部淳二(日本人)。8月 初,连降暴雨,13日穆棱河水暴涨,铁路冲毁,房屋倒塌1 300多间,淹没农田1 440余垧,淹死120多人。洪水过后,600余人无家可归,沿街乞讨,得不到救济。9月 中共穆棱县委代理书记于文清被捕。 10月,中共穆棱县委遭破坏后,以潘寿廷为书记的穆棱区委,领导党员继续活动。12月8日 矿山会社、昭德会社在八面通开办的金矿停采,开始拆卸采金船运往大连。是年 伪满政府为贯彻《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实行“决战搜荷方策”,把伪政府官吏、警察、协和会、兴农合作社的职员组织在一起,成立“搜荷督励本部”,县长任本部长,向农村派武力“搜荷督励班”,对农民强行“搜荷”。为此,全县农村逼死、饿死,或因保存少量口粮以私藏粮犯被逮捕、刑讯直至惨遭杀害的屡屡发生。页码:24

1944年(伪满康德11年)

  3月 伪满县、村、屯各级政权强制居民参加 “储蓄”,搞“必胜储蓄”、“粮谷储蓄”、

“牛马储蓄”、“一般储蓄”,还有“国防献金”等名目繁多的捐款;强迫居民变卖铜铁,开

展所谓“金属特别回收运动”。5月 伪满政府公布 《时局民事特别法》、《时局刑事手续法》后,全县警察当局强令民众守“法”,公共场所到处张贴“勿谈国事”、“守口如瓶”等标语;不准集会或任意交头接耳,不准议论国事,违者以“思想犯”进行查办;确定每月 8日为防空日,家家必须挖防空洞,户户必须备置防空、防火用具,当局实行灯火管制。页码:24

1945年(伪满康德12年)

  2月 伪满政府公布 《临时租税措施法》后,县、村伪政权向居民苛征名目繁多的捐税:

牛马税、车牌子税、猪捐、狗捐……,割野草、柳条也要纳捐。

  8月8日 苏联对日本宣战。拂晓,苏军飞机轮番轰炸县内日军设施;日军和日本居民开始

向牡丹江撤退。

  8月9日 苏军突破国境线,马桥河、下城子、兴源镇、穆棱、福禄、八面通、梨树镇解放。是日 王亚东、冯淑艳率抗联小分队在泉眼河与日军作战。苏军开始铁路改轨,翌日苏联铁路机车车辆开进县内;开始拆除铁路复线(滨绥线),将钢轨等铁路器材,以“战利”品运往苏联。

  8月 11日 在穆棱街,一名醉酒的苏军士兵拦截一中国妇女,潘寿廷路遇,用俄语劝阻,

苏士兵非但不听,竟开枪将潘寿廷击毙。

  8月14日 苏军解放磨刀石,至此,全县解放。

  8月 18日 以伪满穆棱街长王槐卿为委员长的“穆棱县复兴委员会”在穆棱街成立,行使

县政权。

  9月 10日 “穆棱县国民政府”在穆棱街组成,取代“穆棱县复兴委员会”行使县政权,

马海涛为县长。是月 中共党员许泰东在八面通组织120多名朝鲜族武装,维持地方治安。

  10月5日 东北国民军牡丹江军区副司令员陶雨峰率 12团来穆棱县,在穆棱街成立绥东军

分区,陶雨峰为司令员,王茂才为政委。是月下旬 苏联红军发行的纸币在市面上流通。

  11月5日 牡丹江军区命令:撤销中国国民党穆棱县执行委员会。

  11月8日 东北国民军三支队进驻穆棱街。是月 中共党员于忠友等 6人来穆棱,成立中共穆棱中心县委员会,于忠友任中心县委书记。

  12月10日 中共穆棱县中心县委派党员马朝德出任穆棱县国民政府副县长。页码:24-25

1946年(民国35年)

  2月1日 陶雨峰、于忠友领导穆棱人民武装,解除国民党吉林先遣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的

武装,解散穆棱县国民政府,逮捕马海涛。是日 穆棱县民主政府在穆棱街成立,马朝德任县长,尚景波任副县长。

  2月6日 穆棱县朝鲜族中学成立,2个班,72名学生,校长朴良镐。

  4月10日 王喜九、杨文起、马朝德、姜东海、金荣振代表穆棱县出席省临时参议会。

  4月15日 苏联驻军开始从县内各地撤离回国。

  4月28日 省军区三支队教导队进驻八面通,发动群众反恶霸、公审土匪,清算配给店,5

月20日去鸡西。是月 穆棱县工商会在八面通成立。1951年为穆棱县工商联合会。中共穆棱县委主办的《大众报》创刊发行,日发500份,是年9月停刊。

  5月4日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县委决定开展清算、没收地主土地的群

众斗争。

  5月11日 傅老窝残匪120余人,14时进攻县城,李毅、尚景波率30余保安战士与匪激战。

翌日拂晓匪弃尸30余具遣逃。

  5月16日 来自绥阳的土匪三、四百人进犯马桥河。

  5月17日 国民自卫军围剿进犯马桥河的土匪,获得重大胜利。是月 中共穆棱县委、县民主政府开始组建区乡政权机构,全县建6个区2个县辖乡;县民主政府设置6个科。是月 兴源区保安队去穆棱学习途中哗变,中共党员、保安队指导员郝子英遇难致死。

  6月 12日 土匪“九彪”在滨绥线大观岭至代马沟第二、三隧道间,颠覆由牡丹江开往绥

芬河的混合列车,打死、打伤战士、群众60余人,抢走旅客大批衣物和沿线员工月薪。

  6月13日 中共穆棱县委举办的干部学校开学,第一批学员50余人,校长李毅。

  6月14日 绥宁省主席张静之来八面通视察,对煤矿恢复生产作了指示。

  6月 19日 土匪“郎团”、“郭团”三、四百人进犯八面通,攻打保安队,杀害朝鲜人,

抢劫财物。黄连俊率保安队英勇反击,毙匪70余。

  6月25日 县委派大批干部深入农村抗旱、补种,全县共补种14 000多亩。

  7月4日 在县城召开“民主团结大会”,省、县政府领导、干部,学校、各界群众 200余

人参加,县委书记鼓励青年为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

  7月8日 以李华生、易吉光为正、副团长的绥东工作团来穆棱,领导绥东地区土地改革。

翌日,绥东工作团移址八面通。是月 从下旬开始,在绥东工作团领导下,全县各地开展反奸清霸斗争。

  8月 11日 中共绥东中心县临时委员会在穆棱建立,取代原穆棱中心县委。李毅为书记,

李华生、易吉光、尚景波、丁本淳为委员。临时县委决定:成立绥东贸易局;统一领导三县的

酒厂、油坊、火锯、火磨及其生产。

  8月27日 根据省委书记李大章8月 4日在宁安汇报会上的指示,县内各地反奸清算转向清

算分地斗争;各地普遍建立农会,行使街村政权职能。

  9月6日 绥东分配敌奸土地委员会在八面通成立,领导穆棱、东宁、绥阳三县分配敌奸土

地工作。

  10月 6日 绥东财经委员会在八面通成立,李瑞、王树本为负责人,领导穆棱、东宁、绥

阳三县财经工作。

  10月15日 绥东工农会在八面通成立,选出 13名执委、7名常委、任海廷、秦作仁为正副

会长。领导穆棱、东宁、绥阳三县工人、农民运动。

  11月21日 县公安局破获兰衣社反动组织。

  11月20日 东北局发出《关于“半生不熟”问题的指示》,是月全县各地在工作队领导下,

开展了煮“夹生饭”运动,这一斗争持续到1947年6月。是年秋 钟毅、陈慕华以中长路驻穆棱矿军事代表身份,到穆棱矿开展工作。团长宁成志、政委丁本淳率炮三团进驻八面通。穆棱县林业局成立。页码:25-26

1947年(民国36年)

  1月5日 东北行政委员会命令穆棱县分划南穆棱县、北穆棱县,南穆棱县设治穆棱,北穆

棱县设治八面通。1月15日 在全县各地伪币停止流通。是年初 全县范围内开展土地还家,平分土地。2月 北穆棱县立医院在八面通建立。3月 兴源镇农民集资创办穆棱县第一个供销合作社。是月 北穆棱县公安局破获国民党城鸡线支部。4月 全县各地农村出现生产互助的变工组、插具组。是月 穆棱县企业公司成立,管理工业厂矿和交通运输事务。是年春 南北穆棱县接受安置由哈市迁来移民700户,1 500余人。6月15日 南穆棱县改称穆棱县,北穆棱县改称穆北县。6月19日 穆棱县召开首届劳动模范大会。7月 根据东北局 《继续完成土地改革,深入群众运动》、《关于挖财宝的指示》,全县各地普遍开展“砍挖”运动。采取查、追、挖相结合的方法,斗争地主起浮物。《中国土地法大纲》发布后,东北局要求各级党委按照土地法大纲,贯彻贫雇农路线,彻底消灭封建,彻底平分土地,提出“打倒地主平分土地”的口号。全县农村,开始广泛宣传土地法,整编队伍,建立贫雇农团,迅速形成斗争地主总攻封建的高潮。在这一斗争中,照搬了呼兰县康金区所谓“扫堂子”经验,把地主富农净身出户,深挖浮财,接着搞了联合斗争,于春节前结束。8月 组织战勤担架队参加解放战争。至1949年秋,全县先后4次共组织担架队,战勤民工1.392人,马车91台,共有1 547人随军参战。10月1日 撤销穆北县建置,合并于穆棱县,县治于八面通。是年 县成立供销联社。页码:27

1948年(民国37年)

  2月 全县农村开始分斗争果实。3月 县委县政府召开区长会议, 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决定多开荒、多打粮,支援解放战争。4月 全县进行第二次平分土地。春 磨刀石划牡丹江市。7月 全县农村有2 280户自由结合参加变工组。10月 县委、县政府动员群众对被斗争的地主、富农进行复查。经过复查,对 380户富农进行纠偏,改定为纠偏中农。11月 全县各地分别召开群众大会,热烈庆祝东北全境解放。是年冬 全县各地农村普遍成立夜校、识字班、读报组。是年末 全县各地公开建党,发展共产党员,建立基层党支部;县委、县政府在八面通召

开建政工作会议,会后派大批县乡干部深入各村,民主选举村政府委员和村长。从1946年至1948年末,全县共有2 806名青壮年参加人民军队。页码:27-28

1949年(民国38年)

  年初 穆棱县人民法院成立。1月 全县 83个村通过民主选举成立村人民政府。继之各区召开了代表会选举成立区人民政府。2月 全县各地开始组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是年 11月下旬召开第一届代表大会,产生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穆棱县委员会。是月 穆棱县初级中学在原国民高等学校校址重新组建,共3个教学班开学授课。3月 进关南下干部50人离县赴省。穆棱县民主政府改为穆棱县人民政府。是月 反动党团进行登记;并宣布以传道为名进行反革命活动的一贯道为反动会道门,予以取缔。7月 全县开展打击反动会道门头子,取缔反动会道门的群众运动。8月30日 韩屏在穆棱煤矿制造案件,县妇联主任乔莲花(韩屏妻)惨遭杀害。是年 11月13日韩屏在哈尔滨市伏法。9月 第二区光明村一带发生山火,全县出动七、八百人入山扑火。11月 磨刀石从牡丹江市划回穆棱县,编为第七区。12月14日 全县各级共产党组织公开。是年 成立穆棱县文化馆。全县各地大旱,粮食大减产,全县免征粮食。页码:28

1950年

  4月20日 穆棱县第一届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在八面通召开。5月30日 全县农村自愿组织2 747个生产互助组;未参加互助的单干户 337户,占组织起来的3%。6月 穆棱县工会联合会成立。7月1日 全县各地开展“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是月7日结束。8月7日 全县人民开展捐献飞机、大炮运动。支援朝鲜抗美斗争。10月 全县各区接收安置平原省迁来移民237户,916人。11月5日 全县动员战勤民工830多人组成穆棱县抗美援朝担架队,在副县长卢贵勤率领下

赴朝参战。11月21日至24日 全县6个区247名青壮年参军,其中朝鲜族80人。是年 解放后县内第一座电影院“人民电影院”在八面通建成营业。页码:28

1951年

  年初 全县接收安置朝鲜军政干部家属800余人.分别安置在磨刀石、下城子、八面通、兴

源、福禄5个区。1955年陆续回国。第33陆军医院1所和4所进驻梨树镇,接收医治中国人民志愿军伤病员。1953年末撤离。1月9日 县人民政府武装科改组,成立县人民武装部。1月31日 第二批抗美援朝基干担架队组成,队员 227人;同时组织汽车司机(含助手、学员)32人,共259人,由孙恒俭带队,是年3月入朝参战。2月28日 县委召开劳动模范大会,表彰奖励145名劳动模范。4月11日 第七区的青梅村、福长村、四道岭子村划归牡丹江市。4月 镇压反革命的群众运动在全县展开。1952年末基本结束。5月7日 县内连续发生山火,动员80%农村劳力和机关干部、企业工人、学校学生共7 000多人入山扑火12天,总用工80 727个,烧毁森林44 860垧,原野77 915垧、房屋 24户,死亡5人,伤1人。6月 全县人民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捐献飞机大炮运动。9月10日 成立穆棱县人民检察署。是年 松江省运输公司穆棱县公司成立,对运输市场进行统一管理。页码:28-29

1952年

  1月 23日 全县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斗争,在县城工商界开展反对行

贿、偷漏税、盗窃国家资财、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是年7月 12日查处犯错误

干部、职工42人。年初 开始组织战勤民工参加国防建设,至1954年末先后共组成三批,7 410人,1 272台车。3月16日 穆棱县有线广播站在县城成立,并开始播音。是月 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常胜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有16户农民参加,主任金福顺(朝鲜族,女)。7月17日 残匪“九彪” (刘亚杰)在磨刀石被剿匪中队击毙。至此,县内残匪全部肃清。8月 全县组织战勤民工480人,参加国防建设。9月25日 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实行公费医疗制度。11月 县接收安置朝鲜战灾儿童1 200名,在穆棱建朝鲜儿童学院。1955年陆续回国。是年 全县青壮年文盲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参加扫盲学习。页码:29

1953年

  3月19日 全县各地开展宣传《婚姻法》运动。是月 妇幼保健站在县城成立。5月 穆棱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7月25日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基层选举开始,是年9月21日结束,全县区、村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1月26日 全县粮食开始实行计划供应。是年 县人民政府成立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页码:29-30

 

第一篇 建置

 

第二章 历史沿革

 

第一节 设县治前沿革

  穆棱境域,远古时期是肃慎居地。东汉以后,是肃慎的后裔挹娄、北朝的勿吉、隋唐的靺鞨疆域。隋朝,县境属黑水拂涅部。唐朝县境南部地区属渤海都督府粟末部,县境北部地区为黑水

都督府的拂涅部地域。渤海时期,穆棱县地域为牧马场。县境南部地区属龙泉府,县境北部地区属东平府。五代十国(943年)时期,为契丹女真属地。辽时为女真东京道疆域。金为女真别部。属上京路。金末元初(1215年—1233年)是东夏国的疆域。元至顺元年(1330年)为辽阳行省开原路的辖地。明永乐四年(1406年)设治麦兰河卫,隶属奴儿干都司。永乐八年(1410年)为木伦部,隶属尼马河卫。

  清初为穆棱路,属东海窝集部。顺治十年(1653年)为木伦部,隶属昂邦章京及副都统。康

熙元年(1662年)属宁古塔将军。康熙十五年(1676年)属宁古塔副都统。雍正四年(1726年)改属

泰宁县。雍正七年(1729年)泰宁县裁撤,仍属宁古塔副都统。光绪八年(1882年)设穆棱河屯田

局于钓鱼台(今穆棱镇南)。光绪九年 (1883年)正月改屯田局为穆棱河招垦局移址于上城子(今

兴源镇)。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置穆棱河分防知事,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设穆棱河分防知

事厅,隶绥芬厅。页码:53

 

第二节 设县治后沿革

  宣统元年(1909年)农历闰二月十九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吉林省巡抚陈昭常奏请朝廷,

升改穆棱河分防知事厅为穆棱县,四月议行。宣统二年(1910年)农历三月初八日,第一任知县

到职办公。隶东南路道。中华民国2年(1913年),穆棱县设县公署。民国3年(1914年)农历六月,隶吉林省依兰道,民国 18年(1929年)四月十二日(5月20日)改穆棱县公署为穆棱县政府,归属吉林省辖,为三等县。民国19年(1930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4月26日)县治迁址八面通镇。伪满大同2年(1933年)穆棱县政府改为穆棱县公署,为三等县。伪满康德元年 (1934年)10月11日,穆棱县改属滨江省。康德4年(1937年)12月 1日,改属牡丹江省。康德5年(1938年)10月,县治迁址穆棱街。康德10年(1943年)10月1日,改属东满总省。康德12年(1945年)5月28日,改属东满省。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解放穆棱县城,伪满县公署垮台。1945年8月 19日,以王槐卿(伪满穆棱街长)为委员长,由伪官吏组成的穆棱县复兴委员会在穆棱街行使县政权。同年9月10日,以马海涛为县长的国民政府,取代复兴委员会。

  同年1O月 5日,东北国民军牡丹江军区派陶雨峰、刘野亮来穆棱组建绥东军分区;同年11

月中共牡丹江地委派于忠友等来穆棱县建政,组建中共穆棱中心县委,同年12月31日又派尚景

波来穆棱出任副县长。由于马海涛死心塌地追随国民党反动派,1946年2月1日,于忠友、陶雨

峰率驻穆棱的人民武装,解散了国民政府,以马朝德为县长。尚景波为副县长的穆棱县民主政

府在穆棱街组成,隶牡丹江地区。同年4月12日改隶绥宁省。同年9月25日改隶牡丹江行政督察

专员公署。1947年1月5日,穆棱县一分为二,南穆棱县设治于穆棱街,北穆棱县设治于八面通。1947年6月15日,改南穆棱县为穆棱县,北穆棱县为穆北县。1947年10月1日,撤销穆北县建制,所属行政区划合并于穆棱县,县民主政府设治于八面通,隶牡丹江省。1948年7月9日,穆棱县改属松江省。1949年3月,穆棱县民主政府改组为穆棱县人民政府。1954年3月23日,县第一届一次人代会选举产生穆棱县人民委员会。同年6月22日,改属黑龙江省。1967年4月21日,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穆棱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9月 29日,县第八届一次人代会,选举产生穆棱县人民政府。页码:53-54

 

第三章 行政区划

 

第一节 民国时期区划

  民国3年(1914年)农历八月,增划八面通为第二警察区。民国6年(1917年)划下城子为第三警察区。民国9年(1920年)划八站 (马桥河)为警察第一区一分所,九站(穆棱)为警察第一区二分所。民国10年(1921年)全县划分 3个警察区。第一警察区界内:县城附近一带,西崴子、红眼哈、八人班、砍椽子沟、三岔、大石头河、庙尔沟、泉眼河、兴隆沟、猴石沟。第二警察区界内:向阳屯、八面通、雷风气、红土山、四方台、亮子河、后营。第三警察区界内:下城子、是羊砬子、车家亮子、梨树沟、朝阳川、八站、八站南沟、八站北沟。同年改八站为第三警察区,下城子为三区一分所,辖下城子、悬羊砬子、车家亮子、梨树沟、腰岭子、朝阳川。

同年始划行政区,全县划6个行政区:第一区:县城、西崴子、兴隆沟、红眼哈、八人班。第二区:下城子、扣河沟、是羊砬子、砍椽子沟。第三区:向阳屯、八面通、八面通北、雷风歧、红土山。第四区:四方台、亮子河、莲花泡、后营。第五区:上梨树沟、细鳞河、八站、腰岭子、朝阳川。第六区:三岔、大石头河、小石头河、庙沟、泉眼河。民国11年(1922年)全县行政区划变更:第一区:县城;第二区:八面通;第三区:下城子;第四区:马桥河;第五区:九站。民国12年(1923年)改行政区划为镇:县城(上城子)、八面通镇、马桥河镇、下城子镇、九

站。民国13年(1924年)全县警察区所辖百家长:第一警察区:县城、八人班、西崴子、红眼哈、扣河沟、砍椽子沟、柳毛河。第二警察区:八面通北段(四合屯)、八面通南段(红土山子)、向阳屯、莲花泡、下梨树沟子、青茶馆、雷风歧、亮子河。第三警察区:马桥河镇(百家长4人)。第三警察区一分所:下城子、下城子西、朝阳川、腰岭子、车家亮子、悬羊砬子、细鳞河。附团第二甲 西崴子、三岔、大石头河、小石头河、庙沟、兴隆沟、泉眼河。民国14年(1925年)设梨树镇。同年增设第四、五两个警察区。第四区驻梨树镇;第五区驻三岔屯。民国15年(1926年)设细鳞河镇;细鳞河为第三警察区第二分驻所。民国16年(1927年)于九站设偏脸河镇。民国18年(1929年)于亮子河设第四警察区第一分驻所。民国20年(1931年)全县镇、村:县城(八面通),兴源镇、马桥河镇、下城子镇、梨树镇,雷峰村,胡家店,亮子河,四方台村,红土山子村,向阳屯,下城子岭后,小梨树沟村,小穆棱河。另800—1000人的村落3个,600—800人的村落7个,400—600人的村落15个,200—400人的村落8个,200人以下村落5个。页码:54-55

 

第二节 伪满时期区划

  伪满大同2年 (1933年),日本侵略者为确立其在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推行《暂行保甲法》,“凡十户为一牌,以一村或相当区域内之牌合为一甲,以警察管辖内之甲合为一保。在市街地,凡十牌为一甲”。同年全县警察区一律改称保。全县划6保,68甲,314牌。伪满康德2年(1935年)穆棱县区治沿袭民国期间警察区。同年全县区划村属如下:第一区警察署辖主村:八面通;副村:雷峰岐、清茶馆、四合村、百草沟、莲花泡、亮子河、四方台、胡家店、向阳屯、红土山子。第二区警察署辖主村:兴源镇;副村:猴石沟、扣河沟、红眼哈、西崴子、柳毛河、腰岭子。第三区警察署辖主村:马桥河镇;副村:西南街、西北街、新安街、南沟;主村:下城子

镇;副村:石灰窑、朝阳川、河西、岭后、上梨树沟子。第四区警察署辖主村:梨树镇;副村:碱场沟、八家子、猴石沟、半拉砬子、梨树沟、土顶子、黑老婆沟、青龙沟、白石砬子。第五区警察署辖主村:穆棱站;副村:三岔屯、壮牛河、马家店、九站岭西、西崴子、兴隆沟、庙沟、偏脸河北、泉眼河、偏脸河、腰岭子、偏脸河桥西。

伪满康德2年(1935年 )10月开始,日本侵略者强化对东北人民的殖民统治,断绝人民与抗

日联军的联系,强行清野、集户、归屯政策,强令散居在边远村屯的农户,迁到指定地点落户。

凡集屯的村落,筑城墙、挖壕沟、建炮台。伪满康德3年(1936年)发布了 《暂行街村制度》。伪康德 4年(1937年)12月 1日伪满发布《街制》、《村制》。在同年的10月28日还发布《市街村自卫法》,以代替《暂行保甲法》。伪满康德4年(1937年)年末,县境内边远山区的村屯全部归并。据伪满 《行政区总览》载,康德5年(1938年)1月,全县行政区划如下:

      县城八面通街

  市区划16条街 县署街、公园街、正阳街、花园街、车站街、中南街、烧锅后街、小中南

街、兴安街、东西大街、北大街、学堂街、龙王庙街、沿河街、西大街、烧锅街;街辖村 向阳村、雷峰村、新兴村、福来村、广太村、福禄村、中山村、四方村、聚丰村、纯盛村、自平村、康乐村、四平村、清和村、光明村、成德村、平盛村、靠河村、普兴村、富家村、太和村。兴源村辖 康吉村、红眼村、猴石沟、大屯村、西崴子村。马桥河村辖 祥顺屯。下城子村辖 保安屯、仁里村、新民屯。梨树镇街辖 风山村、炭矿区、八家区、东区、南区、北区、莲河村、碱场屯。穆棱站辖 偏脸村、泉眼村、三岔村、大碱场、兴隆村、大桥西村、共荣村、山项小站。奎山辖 安乐村、吉祥村、麻山村、安山村。抬马沟。

伪满康德6年(1939年)1月27日全县行政区划变更:县城 穆棱街 辖南区、北区。梨树镇街 辖南区、北区、东山区、八家子区、炭矿区、凤山区、碱场区、莲河区。河南村 辖河南屯、大桥西屯、代马沟屯、兴隆屯、泉眼屯、三岔屯。共荣村 辖共荣屯(含大碱场)。马桥河村 辖路南屯、路北屯、祥顺屯、细鳞河屯、太岭屯。兴源村 辖兴源屯、大屯、西崴子屯、康吉屯、猴石屯、洪彦屯。奎山村 辖奎山屯、安山屯、安乐屯、吉祥屯、麻山屯。八面通村 辖东屯、西屯、富家屯、靠河屯、四合屯、清和屯、四平屯、钟山村。福禄村 辖福禄屯、平盛屯、四方屯、光明屯、康乐屯、广太屯、自平屯、纯盛屯、成德屯、聚丰屯。下城子村 辖下城子屯、保安屯、新民屯、仁里屯。雷峰村 辖向阳屯、普兴屯、雷峰屯、新兴屯、广义屯。伪满康德6年(1939年)6月 1日,建置绥阳县、林口县,原属马桥河区的细鳞河、太岭划归绥阳县;原属奎山村的安乐村、吉祥屯、麻山屯、安山屯划归林口县。同年1O月1日,宁安县属的磨刀石村划归穆棱县。1941年 2月,从福禄村、马桥河村所属各屯往边境地移民,建太和屯、太安屯、新安屯、龙母屯、永安屯。页码:55-59

 

第三节 解放后行政区划

  1946年2月1日穆棱县民主政府建立,当年4月,全县划分6个行政区 2个县辖乡:八面通区、穆棱区、下城子区、兴源区、梨树镇区、福禄区;马桥河乡、磨刀石乡。1947年1月5日,南穆棱县(穆棱县)辖南区、北区、兴源区、磨刀石区、下城子区、马桥河区。北穆棱县(穆北县)辖八面通区、东区、西区、梨树镇区、穆棱矿。1947年10月 1日穆北县合并于穆棱县,全县划八面通,梨树镇、福禄、马桥河、下城子、兴源、穆棱7个行政区。置84个行政村。1948年春,磨刀石划牡丹江市。

 

 

1949年2月21日全县行政区划

 

 

1949年5月15日穆棱矿划为第七区,同年7月24日雷峰村划为第八区。1949年11月,撤销第七区建制,所属行政村划归第六区;撤销第八区建制,所属行政村划为第一区;磨刀石从牡丹江市划归穆棱县,编为第七区。

 

1

950年11月30日全县区划

 

 

页码:60-63

 

第四章 县城乡镇

 

第一节 县城变迁

  清宣统元年(1909年)建置穆棱县,县治在上城子(今兴源镇)。民国19年(1930年)4月26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县治迁至八面通镇。伪满康德5年(1938年)10月伪县公署迁至穆棱街。1947年1月 5日,南穆棱县治在穆棱街,北穆棱县治在八面通。1947年10月1日,穆棱县治八面通。八面通在穆棱河上游的右岸,开阔的峡谷平原中心,小清河流经市区注入穆棱河。中共穆棱县委员会,穆棱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穆棱县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穆棱县委员会等县级机关,都设于此。页码:64

 

第二节 县城八面通镇概况

  八面通镇在县境北部。地处北纬 44°55′22″,东经130°31′25″地势南高北低。穆棱

河由南向北纵贯全境,区内有清河、亮子河两条支流注入,是穆棱河上游较为开阔的峡谷平原。

全镇面积199.7平方公里。全镇划 14个行政村,14个街道居民委,12 434户,47 242口人,其

中非农业人口31 426人。

  光绪初年,这里是一片旷野,林密兽多,无人居住。光绪七年(1881年)吴大澄筹边,招募

垦荒,建穆棱河招垦局,开辟从宁古塔通往三岔口、蜂蜜山两条驿道,路经下城子分支,通行

蜂蜜山驿道,在境内建清茶馆、亮子河驿站。此后驿站人13日增,土地开发渐向西延伸,穆棱

河上游八面通峡谷平原沃野从此得以开发、东清铁路通车后县境垦民日增,沿穆棱河北下,开

垦新荒日多。民国元年(1912年)八面通开始丈放街基,兴建村落。隶第一警察区下城子为第一

分所。民国3年(1914年)农历八月为第二警察区。民国10年(1921年)为第三警察区,民国 12年

(1928年)改为第二行政区,同年改行政区为八面通镇。民国13年(1924年)穆棱矿开采,沿穆棱

河修筑南起下城子北至梨树镇的穆棱煤矿的穆棱铁路,此地适当路之中心站,商贾日多,治城

日趋发达。民国16年(1927年),依兰道尹章启槐视察县政,鉴于上城子(今兴源镇)“促于荒谷

之中,无当郅治”,而八面通治城发达”、“地势爽垲”,遂提议请省拨款建筑新的县署于此

地。民国 19年(1930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4月26日)穆棱县政府迁治此地,逐改划八面通为第

一区。日伪初期,仍为县城。伪满大同2年(1933年)为第一保。康德5年(1938年)10月,日伪当

局出于战略考虑,将县公署迁治穆棱街,康德6年(1939年)前八面通为街制。1939年1月27日改

为村制。1946年2月1日,穆棱县民主政府初期为八面通区。1947年 1月穆北县治置此,1947年

1O月1日,为穆棱县治所在地。八面通划为第一区。1956年3月改为八面通镇。1958年10月人民

公社化,与清和乡、河西乡、普兴乡合并为八面通公社。1980年9月恢复八面通镇制。

  镇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极端高温35.7℃,无霜期115—125天,最高年135 天。近

百年来,这里是以农业为主,长时间内这里的粮食生产是单产不高,总产不稳。60年代以来,

随着人口的增加年年都有贫困队。从1983年开始,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年粮食亩

产就比1981年的96.5公斤翻了将近1番,达到181公斤。1985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从业劳力由1981年的41人猛增到1 368人,创年总产值9 927 111元,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 56%;多种经营出现了大发展,年产值为1981年的 6.4倍多,粮食生产从业劳力由1981年2 928人下降到1 985人,粮食亩产创222.5公斤,总产达11 750吨,是1981年的2.6倍多;全年工农业总产值从1981年的378.1万元增长到1 927万元,翻了5番,人均收入 538元,比1981年增长了411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农业各业兴旺带来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民国2年(1913年)这里仅有 2家粮商,2家制粉店,3家杂货铺,1家药铺。为县治时,工商业较为发达。日伪时期,伪满康德3年(1936年)有商户53家。伪满康德 8年(1941 年)以后商业开始萧条,几处配给商和日本人开办的洋行控制着市场;工业寥寥几处,只有制米、油坊、酿酒3家较大企业,虽有1户铸造厂,也只能生产犁铧、铁锅、炉具等简单生产生活工具。页码:64

 

第二篇 自然地理

 

第二章 地貌

 

第二节 地貌类型

 

 

穆棱县著名山峰、岗岭

 

 

 

穆棱县山脉山峰分布图

 

 

第三章 气候

 

第一节 气候分区

 

穆棱县气候区示意图

 

 

第三节 降 水

 

穆棱县降水分布图

 

 

第四章 水系

 

第一节 穆棱河水系

  穆棱河

  土名“牤牛河”,在金代称“毛怜河” (东北开发史)、“暮棱水” (吉林通志),元时称

“莫力河”,明时称“麦兰河”,清初称“木伦河”、“木楞河”(1881年宁古塔副都统卷),

清末改称穆棱河。毛怜、暮棱、莫力、麦兰、木伦、木楞皆女真,(即满洲)语,历史相传转音

为穆棱河。“穆棱”在满语中有“马”或“牧马”之意,穆棱河流域是古代渤海国牧马场,因

此得名。穆棱河发源于老爷岭山脉东坡穆棱窝集岭,老爷岭山脉原是原始大森林,河流源出于大森林之中,故文献记载穆棱河发源于窝集岭。源头的确切位置在窝集岭北坡,海拔高程 773米处,北纬43°54′25″,东经130°00′41″,在共和乡西南225公里。穆棱河全长635公里,流域面积 17 800平方公里,美丽恬静的穆棱河,上游蜿蜒逶迤在崇山峻岭之中,下游奔驰在广袤平原之上,自西南流向东北,滋润着穆棱、鸡西、鸡东、密山、虎林五个市县的肥沃土地,在虎头镇南注入乌苏里江。穆棱河上游在本县河段长223.5公里,从南到北纵贯全县中部,占全县迳流面积95%,由源头到县城八面通河水下降515米,上游坡陡流急,平均坡降1/400,进入八面通平原以后,流水变缓坡降在1/800左右。

  穆棱河在本县境内大小支流和沟叉有1 242条,流域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的 39条,河流长

度超过10公里51条,其中流长在50公里以上的有荒草沟河、大石头河、雷峰岐河和亮子河。穆

棱河两岸山多林密,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为农林牧副渔业和多种经营的综合

发展提供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但穆棱河属山间性河流,在本县开发初期,三岔以下河流两岸

多为森林所覆盖,河窄水深,崖陡流急,30年代林木砍伐殆尽,尚有柳毛通分布,50年代以后

河两岸尽辟农田,柳毛灌丛已绝迹,河床展宽泛区加多,水浅流缓。每年春,秋汛期河水易涨,

7、8月份在降水过多的年份,经常引起山洪暴发和泥石流发生,危及两岸农田和人民生命财产,

因此穆棱河又称牤牛河,形容洪水汹猛,如无羁牤牛狂奔。穆棱河自源头以下叫主沟,自源头流向东南,到16号坝始折向北,过头道沟以后始称穆棱河。在共和乡以南穆棱河上建有团结水库,水库蓄水后淹没龙爪、双宁和穆棱河 3条入库河床,形成4.2平方公里的湖面。团结水库筑有280米长,35米高的拦河大坝,截住穆棱河水,输水道控制河水流量,并建有溢洪道确保大坝安全,河水从输水道下泄,沿六峰山麓向北进入共和盆地。共和盆地,地势开阔,是流水冲积而成的山区平原,盆地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 5公里,面积有 4.2平方公里,是老爷岭山区少见的开阔地带。盆地东部有东碱场沟河,西部有南、北金厂沟河和牛棚河汇入,各河筑有水渠种植水稻,盆地内散落9个村屯。穆棱河出共和盆地沿西部山麓向北流入牛心山,左侧有牛心河汇入,由此往北河谷逐渐变窄,到狮子桥后河谷更窄,河道迂回曲折,两岸有峭壁。北行右侧有大支流荒草沟河和老松沟河汇入,折向西进入泉眼河盆地。穆棱河在泉眼河盆地北面有 3条小河汇入,南面有泉眼河汇入,河床展宽达20米。盆地有一峡谷,是理想的水库坝址。穆棱河从泉眼河盆地蜿蜒流向西北方,经前后腰岭子、蜂子窝进入三岔平原。三岔平原地势开阔,是穆棱县开发最早地区。大小石头河从西南流来在此汇入穆棱河,大石头河是穆棱河在我县境内最大支流,因此穆棱河在此增加了流量,使河床增宽到50米左右,水深达1米。

  穆棱河由三岔转向东北流进穆棱镇,此间左侧有北林子河汇入,穆棱镇附近河谷比三岔狭

窄,滨绥铁路沿河谷通过,哈绥公路也经于此,河上建有铁路、公路桥梁,地理位置十分险要。

穆棱镇设有水文观测站,监测穆棱河上游水位、流量、流速、含沙量和水质等变化情况。穆棱

林业局设于此。60年代以前在河北村曾建水坝,设立木材流放水运所和木材出河贮木场,木材

流放现已废止改由汽车运输。1965年特大洪水之后,河道由火车站附近改于东山根,河流两岸

建有3公里长的防洪河堤。穆棱河出穆棱镇,河谷豁然展宽,东北流向兴源镇,此间右侧有炭窑沟和红眼哈河,左侧有柳毛河汇入。在宽达 2公里的河谷两岸有大屯、西崴子等开发较早的村屯。河北岸的粮台山,在平原中突起,风景秀丽。河两岸遍布水田、渠道纵横;兴源镇南、东、北三面建有 2公里长防洪河堤。

  穆棱河由兴源镇继续向东北流经18公里到下城子镇,宽阔的河谷左岸有砍椽沟河和扣合沟

河,右岸有俞来哈河和红桥卧子河注入。沿河有康吉、新丰、东兴、南站等村屯。康吉村以东

有康吉小河汇入,河上建有康吉水库。滨绥铁路由穆棱一直沿穆棱河谷延伸到下城子,再沿马

桥河折向东。城鸡铁路由下城子起一直沿穆棱河谷延伸到虎林,城鸡铁路的路基,自然形成下

城子镇的防洪河堤,只有保安村以东筑有1.5公里的防洪河堤。

  穆棱河由下城子往北流,镇北有马桥河支流汇入,再往北西侧有太平川、宣羊砬子河,大

小豺狼子沟和大小黑瞎子沟;东侧有岗子沟、新民东沟、仁里沟和梨树沟等河汇入,此段河流

在新民村西穿过新民铁路大桥,在三道河子以北河道有两公里长的大拐弯,再往北穿过25公里

铁路大桥,穆棱河进入八面通平原。穆棱河从新民到三道河子西侧,有 9个较大的南北狭长的

水泡子,原系老河道,后因河流改道淤积而成。

  八面通平原是县境内最大的平原,是陷落盆地被河水冲积而成。由25公里大桥到福来村南

北长15公里;由中山村到雷峰村东西宽 6.5公里,平原面积达50多平方公里。穆棱河在平原中

河道迂回弯曲,河床宽展多处出现分流和河夹心子(岛屿),两岸分布着大小泡泽和灌渠,较大

的水泡子有16个,多系老河身淤积而成。四合村西有 3个牛轭塘,就是残存的旧河道。在向阳

村以南有一处拦河水坝,是河西灌区的渠首;25公里大桥以下有排沙闸 1处,是八面通灌区的

渠首,两个灌区分别灌溉万亩以上水田。河左侧有雷峰岐河,百草沟河,右侧有清河、亮子河

4大支流汇入。增添了河水的流量,在福来船口河床宽近百米,水深达2米。县城八面通座落在穆棱河右岸,平原中有四平、中山、靠河、四合、向阳、普兴、雷峰、奇景、朝阳、福来等三、四百户以上的大村。河流两岸遍布水田,是本县最大的稻米产区。1976年在穆棱河两岸筑有14公里长防洪大堤。穆棱河从亮子河口向北流,河谷明显变窄,到小莲河(又名莲花泡)长14公里,没有较大的支流汇入。汇入的小河两岸有狍子沟、杨麻子沟、莲河沟,东岸有后营沟、秀池沟。小站以北有三个较大的水泡子,其中秀池以北有一圆形池塘,临近有陡峻的山崖,此处山奇水秀、风景幽美,是近两年开辟的野游区。穆棱河流到小莲河,河床以下降到海拔238.5米,河水平均流量每秒 3.46立方米,从此,流出县境进入鸡西市梨树区。

  穆棱河支流

  双宁沟河 发源于老爷岭东坡,全长28.8公里,源头高程海拔740米,向南流5公里下降到

595米,与南沟,西沟流来的两条小河汇合后折向东北, 流到双宁林场,水流直奔正东,注入

团结水库。河流入库之前有北部流来的黄芪沟汇入,黄芪沟河长 9.8公里,发源于蛤蟆山南山

脚,两岸多峡谷、溪流湍急,有林区公路通向沟里。东碱场沟河(可干山河)源头大猪圈南沟749高地,河长 21公里,在共和乡西北注入穆棱河。河道在东升村附近进入共和盆地,在冲积扇上引出两条水渠,为共和盆地种植水稻提供充足水源。牛心河 发源于老一场北沟,源头高程730米,全长 22.7公里,沿河有许多小溪汇入,以牛心林场北沟为大,流域山区森林茂密,多以红松为主,牛心山经营所建在河口附近,对过采区抚育更新。

  荒草沟河(旧名老松沟) 是穆棱河右岸较大的支流。发源县界的窝集岭,全长56.2公里,

上游河流两侧有6条小溪注入,到8号坝河宽已达8米,水深0.7米。距源头45公里处东面有东杨

木河汇入,东杨木河长22.5公里,由9条支流汇集而成。其中有5条支流发源于东宁边界的太平

岭山脉西坡。各河两侧的山岭,遍布森林,60年代运材公路未修筑前,河上筑有14座水坝和水

闸,利用河水流送木材。荒草沟河过迎门砬子河流穿行在峡谷中,河道有 5处大拐弯,出峡谷

后河宽达12米,水深0.9米,在小三岔注入穆棱河。泉眼河 发源在泉眼河上沟老二段,源头高程720米,流长 29.5公里,上游流经漫岗区,流域面积广,在鸡房子以下河道展宽,河两岸多辟为耕地。在泉眼村南注入穆棱河。

  大石头河 是穆棱河左侧大支流,全长73.5公里,发源于牡,穆边界大架子峰南坡,源头

高程海拔1050米,最上游向南流、坡降甚大,离源头8公里河水下降300米,落差为4%。过三新

山林场折向东然后转向东北。河流左侧有桦树河子,莲河、大西北岔、西北岔、小石头河;右

侧有徐小铺河汇入。大石头河流域是穆棱林业局重要林业区,山区遍布红白松和杨桦树,过去

沿河多处筑坝水运木材,现水运已废改用汽车运输,沿大石头河筑有运材公路,通往共和乡,

和平林场。大石头河在三岔屯以南注入穆棱河,小石头河也在此汇入大石头河,故称三岔盆地,

平原面积有10多平方公里,地势开阔、灌溉便利,农事活动发展较早,清末渐有居民,民国时

代曾设区,建置早于穆棱镇,现在于三岔冲积扇上分布有三岔屯,明新村,河南村。北林子河 河长22.6公里,发源于代马沟西北。北林子河由西向东经代马沟、新房子、北林子、大桥子在穆棱镇河北村注入穆棱河。滨绥铁路由代马沟一直沿北林子河左岸通到穆棱镇。红眼哈河 发源于东部边界的太平岭山脉西坡,全长28.2公里,自源头流向西北,一直沿山地峡谷穿行,哈绥公路沿红眼哈沟通过,红眼哈沟下游河谷宽敞,沟口长 8公里,沟宽河曲土质肥沃是县内开发较早地区之一。

  柳毛河 在兴源镇以西,发源于林口边界肯特阿岭的黑王岭南坡,全长23.6公里,从源头

柳毛河经营所河水自西北流向东南,然后向东继而流向东北,中间有猴石沟河汇入,下游落差

较小,两岸分布着一些沼泽地,流域内土地肥沃,农牧业发达。砍椽河 发源于肯特阿岭东坡,全长24.6公里。上游由砍椽沟经营所,在过采区营林,中游有文革期间建立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旧址养蜂场、畜牧场,下游河水落差小河谷宽,在冲积扇上有砍椽村。

  扣合沟 上游的东胜村以上呈扇形分布,南、西、北 3个方向有头2、3、4道沟,3道沟是

扣合沟主流。发源在肯特阿岭东坡,源头海拔575米,全长23.4公里。东胜村在4条支流的汇合

处,有 4平方公里的山间小盆地。伪满叫山本组,后改成光复屯。是森林采伐作业区,现建有

扣河沟经营所。东胜村以下河流向东南,沟趟狭窄,10公里长沟没有居民村屯。河流至参园屯,

右侧有小扣合沟汇入。由此到沟口 5公里河段河谷豁开,冲积扇上有下屯基、上屯基、西沟屯、

东兴村、新丰村等村屯散落。俞来哈河(旧称朝阳川) 也叫大林子河,呈鸡爪形状分布在穆棱河东侧,主流俞来哈河发源在兴源乡东大岗,全长19.2公里,由南向北流,东面有湖北沟,枯榆树林场在各条沟的山坡建有大面积人工林,沟里在荒火茬村、朝阳村,沟口有三里屯。

  马桥河 发源于太平岭西坡,源头海拔540米,流长 41.3公里,上游叫西南沟沿沟由西南

流向东北,支流有狐狸迷河汇入,到红房子河谷展宽。流水折向东北,右侧有六里地河、下沟

河、北小河汇入,六里地河发源于老黑山,民国以前叫三棵顶子沟,是著名的森林采伐区,曾

建森林铁路二十多公里,至今路基清楚可见。北小河长23公里,上游叫八家子河。马桥河下游

河谷宽阔,土地肥沃,河水穿过城鸡入穆棱铁路桥后注河,河口通常宽 14米,深0.9米,滨绥

铁路由下城子经马桥河到红房子路段长21公里,沿马桥河谷通行。清河 发源于北大岗大架子,由南向北流经新城,清河林场,清河村,中山村在八面通镇北注入穆棱河。全长21公里,支流有太和沟,中游有清河水库,清河左岸有牡——八公路通往县城八面通,本世纪初通往密山的大道经由此,称清河为清茶馆。

  雷峰岐河 发源于林口边界牛旗山,全长54.8公里,上游大碾子沟,右侧支流有小碾子沟、

二站沟、头道沟、二道沟、南驮子沟、新兴南沟;左侧有嗄拉沟、北驮子沟、雷峰西沟,在普

兴村北注入穆棱河。雷峰岐河流域的砂金储量极为丰富,采金已有几十年历史,流域内还有煤

矿和蛇纹岩矿,八柳公路沿河谷通过,下游地势开阔,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沿河多辟为水田,

废金坑已成泡泽可人工养鱼。山区土特产丰富,以产人参、木耳、元蘑著称。

  百草沟 发源于肯特阿岭龙爪山,全长34.5公里,自西向东在福来村北注入穆棱河。支流

有石门沟、棒槌沟、海龙沟、金山沟,石门沟长14公里,是百草沟的主流,百草沟流域黄金、

煤炭、石墨、大理岩等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八面通去林口公路经由百草沟,基本沿1945年修建

的铁路路基通过,百草沟河谷宽阔、土地肥沃,沟口冲积扇上稻田连片。

  亮子河 在穆棱河右侧,全长70.2公里,上游有两大支流,南亮子河(主流)56.6公里,发

源在东宁边界白石砬子,源头海拔910米;北亮子河长41.4公里,发源于干饭盆沟里,源头820

米。南亮子河从源头向南流到马桥河林场老黑山经营所折向西北,经太安、光明、高峰、四方、

福禄在平盛大桥南与东来的北亮子河相汇。北亮子河由源头向北流,经风月桥林场、福生、纯

盛,折向西经成德与南流汇合,从此折向西北经平盛村、康乐村穿过城鸡铁路注入穆棱河。两

流上游是林区,南流高峰村以下稻田连片,北流山谷较宽耕地面积大,村落比比皆是,河滩漫

岗多旱田,河流两岸遍布水田。广太村南羊草沟河上建有广太水库。页码:104-108

 

 

穆棱县河流水系一览表

 

 

穆棱县河流(水系)一览表

 

 

 

 

 

页码:108-113

 

第九篇 交通 邮电

 

第一章 交通

一、铁 路

  1、滨绥线

  滨绥线始修于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1900年三月,由七站(细鳞河)、太岭、八站(马

桥河)、下城子、伊林修到九站 (穆棱),十二月自九站继续向西南修,经北林子、代马沟、大

观岭,穿越3个隧道至十站(磨刀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十三日全线通车。伪满康德 5年(1938年),日本侵略军为其掠夺我国资源和反苏目的,将这条铁路建成复线,1940年全线竣工。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苏军将复线拆除,铁路器材被运往苏联。这条铁路建成初期,境内只有太岭、马桥河、穆棱、代马沟、磨刀石 5个车站办理货物运输,其余各站只办理客运。铁路经县境 8个火车站,其中下城子站为三等站;红房子、大桥子、山底是乘降所;经县境长96.6公里。

  2、城鸡线

  下城子至穆棱煤矿(梨树镇),即穆棱铁路,始建于1924年8月,是中俄官商合办铁路。1925

年3月竣工,3月3日正式通车,3月4日开始办理客货运输业务。全线长58.9公里(1940年延伸至

鸡西)。这条铁路经县境有 3个火车站:下城子、三道河子、八面通,4个乘降所:新民、四平、

亮子河、秀池。

二、公 路

  为开发北疆和戍边,清咸丰十年(1860年)勘界时,吉林东部曾设站11处,名为十台。这些

为勘界设的临时驿站, 因不是额设没有驻军守护,勘界过后,来往人少随之荒芜。 光绪八年

(1882年)在吴大澂奏请主持下,在吉林东部边疆原设过驿站而荒芜的地方重新辟道。一为宁古

塔(宁安县)至三岔口(东宁县),一为宁古塔至蜂蜜山(密山县)。这两条驿道均始于宁古塔,东

北行60里乜河,东行20里沙站子,东行48里抬马沟,东行39里擀面石,东行13里穆棱河钓鱼台

卡,东北行50里下城子。自下城子歧为两路,东北行至蜂蜜山,东南行至三岔口。

  宁古塔至三岔口驿道,沿途设驿站,并派边军驻扎,每站5——10人,役马3至 5匹。主要

任务传送信件和接待过往官员。清光绪二十五年(1898年),蜂蜜山设招垦局,重新勘修宁古塔

至蜂蜜山间的驿道,由穆棱河东行过寇花沟至下城子 (自此歧为三路,一东南行至三岔口,一

西北行至凉水泉子,一东北行至蜂蜜山)。 自下城子东北行至清茶馆,东北行亮子河,过胡家

店,再东北行入青沟岭,过水曲柳河折而东南至柞木台子,至蜂蜜山。

  民国时期的道路比清驿道有了发展,初期对清驿道加以修整,合理改线,适应发展。宁安

至密山间的道路改线后的路线自宁安至磨刀石,经由代马沟、擀面石、九站、上城子、下城子、

马桥河、张秧子店、清茶馆、八面通、羊草沟、亮子河、胡家店、青沟岭、梨树镇至密山。宣

统三年(1911年)重新辟道修建了穆棱至汪清道路;1918年修建了梨树镇至勃利道路。民国19年(1930年)修建了兴源至宁安道路。这一时期修建的道路比清驿道的路面加宽,兴源至宁安的道路路面宽为 8米。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和加强经济掠夺,在县境内先后修了12条警备道,交通四通八达,形成了较完整的网络。伪满康德2年(1935年)初,修建了下城子至小绥芬河警备道,全长30公里,路基宽8米,自下城子东南行10余公里至枯榆树岭,又东南行7.5公里至空杨树,再东行7.5公里至细鳞河,再行5余公里至七站小绥芬河。伪满康德5年(1938年),日本交通部重新勘测了宁安至密山道路。 1939年开始动工修建。1941年竣工,路基宽8米,经县内129公里,路基宽5至7米。此路自穆棱经由泉眼河、长山岭、太平屯、牛心山至大碱场的十字街为258公里。从大碱场分为3路,南行21.7公里至汪清界,西行25公里至宁安界,东南行25公里至东宁界。

  1939年修建穆棱至绥阳警备道,全长25公里,路基宽 7米。此路经向岭至绥阳。为修此路

修建了穆棱大桥,桥全长113米,宽6米,高 7米,通过载重量为13吨(该桥为钢筋混凝土桥梁)。

自穆棱14.8公里处修建了一座桥梁,桥长24米,宽4.5米,高 3米,通过载重10吨(此桥是钢筋

混凝土制成)。

  1939年后,日军在县内福禄辖区修建了网状警备道。一路为八面通至青沟岭,经羊草沟、

亮子河、纯盛、青沟岭至鸡东县界,全长33公里,路基宽 7米,二路为青沟岭至十文字警备道,

自青沟岭西南行 4里后正南行,经桦木林子岔口,金钢台岔口、石头河子至十文字,全长43公

里,路基宽 7米。三路为纯盛至十文字警备道,由纯盛东南行,路经福生,半截沟岔口、风月

桥岔口、自风月桥东南行至十文字,全长40公里,路基宽 8米。四路为福禄至风月桥警备道,

经四方台、光明岔13至风月桥,全长33公里,路基宽8米。5路为光明至下城子警备道。经太和

南岭、大炮台、张秋子岗至下城子,全长20公里,路基宽8米。福禄辖区的5条警备道内通外连,

道道相通,形成了网状公路。

  八面通至林口警备道,经上雷峰岐、金山、西南行至大崴子、二站至林口,全长38公里,

路基宽7米。普兴至二站警备道,经二号船,上雷峰岐,头道崴子,大崴子至二站,全长39公里,路基宽3——4米(此路采金专用道)。八面通至百草沟的矿山公路,路经普兴、福来、金山岔口,光义至百草沟。

  解放初期,公路建设发展缓慢,仍用解放前遗留的4条道路做为主要公路。八马线(八面通

至马桥河);哈绥线(哈尔滨至绥芬河);鸡图线(鸡西至图们);柳巨线(柳树至巨丰)。这4条公

路经县境全长189公里。

 

 

清代宁古塔至三岔口、宁古塔至蜂蜜山驿道示意图

 

 

第二节 桥梁、隧道、渡口

  一、桥 梁

  县内铁路较大桥梁有13座。滨绥线9座,其中跨越铁岭河1座,椅子圈河2座,北林子河1座,穆棱河1座,红眼哈河1座,俞来哈河1座,马桥河1座,六里地河 1座。这些桥均建于光绪二十年(1900年)。初建时多为石拱桥。日伪修复线时,在同一跨区建造的桥梁多为水泥拱桥,这些

桥在改为单线运行时,大部分废弃。城鸡线在境内桥梁有5座。跨越穆棱河的 2座,马桥河1座,

小清河1座,亮子河1座。民国13年(1924年)建造时均为木质结构。日伪时期均改建为水泥墩钢

梁结构。

  县内公路桥梁修筑开始于民国19年(1930年)兴源镇东大桥建造为首,原计划修建石桥,石

垛水泥灌浆,由于负责旌工者偷工减料,以石垛白灰灌浆代替水泥灌浆,桥尚未建成,即遭洪

水冲毁,7个桥垛仅剩北岸1个。当年12月重新动工修筑,建成一座木桥。伪满康德5年(1938年)

日本侵略军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在原木桥下游100米处重新建筑水泥桥,1942年9月竣工,此桥

长度为140米,桥宽7米。穆棱大桥修建于1939年,此桥是日本侵略军为解决穆棱镇至绥阳警备道交通不便所修建的混凝土桥梁,桥长度为113米,宽6米,1943年竣工。同时在穆棱至绥阳警备道自穆棱起14.7公里处修建了红岩桥,桥长度为24米,宽4.5米,为木制桥梁。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黄金,1937年于八面通至二号船间修建了5座木桥。其中1号桥桥长40米,宽4.5米,高2.5米。

三、渡 口

  建国前县内有 9处渡口,黎明至河东,兴源至车站,保安至下城子,南大庙(兴源)至河南,

仁里至三道河,八面通至向阳,福来至亮子河,秀池至莲河,梨树至麻山。最大的渡口为梨树

至麻山渡口,渡船可以载运车辆。

页码:312-314

 

第三节 运 输

  二、机动车辆运输

  民国15年(1926年)至18年(1929年)间,梨树镇有 7户10台汽车从事货物和煤炭运输,行驶

在梨树镇至虎林、密山、勃利、依兰线上。伪满时期,汽车运输萧条而且又为日本人控制,县

内行驶的汽车多为日本军用车辆,个体养车寥寥。伪满康德10年(1943年),日本人在梨树镇经营国际运输公司,资本为500万元;满铁帐房经营运输业,资本为5万元。伪满康德 3年(1936年),黄泥河子(恒山)至梨树镇间开始有公路旅客运输,直至鸡西至梨树镇火车通车停运。

     三、铁路运输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滨绥线(东清铁路东线)通车,县内各大站客货兼营。货运输出多于

输入。输出产品以木材、粮食为大宗,流向东至海山崴、双城子,西至哈尔滨;输入多为生活

日用品。客运每日上下行各1次。民国13年(1924年)穆棱铁路营运。梨树镇、八面通、下城子3

站客货兼营。货运以穆棱煤矿生产的原煤为大宗。客运,初期客货混合编组运营。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北全境以后,客货运输渐增。1940年后实行复线运营。县内梨树镇的煤炭,穆棱的木材为主要输出品。客运滨绥线每日对开2列,城鸡线对开1列。

  解放后,滨绥、城鸡两线均被苏军改成宽轨,铁路运输全由苏联人管理,机车、车辆均由

苏联驶入,除军列外,货运多为“战利品”。沿线各站,均不办理营运业务。1946年4月 15日苏联红军撤离回国,铁路重新恢复准轨。单线运行,开始客货营运。初期,无客运列车,均为混合编组运行。货运主要是马桥河、伊林、穆棱、代马沟、磨刀石的木材和梨树镇的原煤。1947年后,滨绥、城鸡两线均有对开的客车。页码:314-319

 

第十四篇 政权 政协

 

第二章 政府

 

第一节 清末县衙

  穆棱河近代开发始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宁古塔招募垦荒和吴大澄试办屯田。光绪八年(1882年)于钓鱼台(今穆棱西南)设穆棱河屯田局。“九年正月改为穆棱河招垦局”行以垦代治。光绪九年(1883年)招垦局移址上城子(今兴源镇)。“委员王州判国栋到荒经理其事。未建公所;暂借卡伦旧房三间聊作办公之处”。招垦局置委员。招垦代治延续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宁古塔副都统置穆棱河分防知事,取代招垦局委员行使行政权利,招垦代治结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分防知事厅,置分防知事、设房班、捕营。宣统元年(1909年)建置穆棱县,行政机构沿袭旧制。宣统二年三月初八日 (4月17日)第一任知县到职。同年四月,成立警察所、游巡队。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成立劝学所。页码:463-464

 

第二节 民国政府

  辛亥革命成功后,县政仍继旧制。民国 2年(1913年)改县政为县公署,置县知事,总理全

县一切事宜,县公署设自治筹办所、劝学所、财务处、警察所、游巡队。民国3年(1914年)六月一日,成立穆棱县商会。民国5年(1916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成立穆棱县保卫团。民国5年(1916年)十一月,成立穆棱县农会。民国6年(1917年)六月二十一日, 县公署置承审员兼总务科长、荒务员、书记长、会计员、庶务员、统计员、收发员、监狱员、游巡队、核算员、文牍、检验员、行政科员。同年九月十八日析承审员兼总务科长之职,设司法科。行政科增设调查员。辖警察所、保卫总团、劝学所、初高等小学商会农会。民国9年 (1920年)二月八日,县公署设总务科、农会、商会。总务科长兼办司法;同年六月十七日设行政科,科长兼办司法;七月二十日设实业科;十二月一日总务科长兼办司法事务。民国12年(1923年)六月二十四日,县公署置总务科、实业科、会计科、税契处、调查员、稽查员、庶务员、承发史、监狱管狱兼游巡官、狱所看守长、警察所、财务所、劝学所保卫团、农会、商会及各甲所。民国18年(1929年)五月一日县公署改为县政府,改知事为县长。民国19年(1930年)二月十日,县成立清乡局。页码:464-466

 

第三节 伪满县公署

  “九·一八”事变县政无变化。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4月 26日,抗日的绥宁镇守使,为

加强抗日救国斗争,任命张治川接任穆棱县长。伪满大同年(1933年)1月1日,日军占领穆棱县,

是月更换县长。同年 8月20日,伪满民政部对各县发出训令,严命重建县政,穆棱县政府改组

为穆棱县公署(兼理司法县公署)。

 

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穆棱县公署机构

 

 

伪康德2年(1935年)5月,县公署机构改组,撤销了会计科、教育局,成立了内务局

 

 

  伪康德 3年(1936年)县公署内务局改称内政局,内政局增置视学职、司法科增置检验员职、

警务局增设特务股。伪康德4年(1937年)12月1日,实行新《县制》、《县官制》。穆棱县公署置总务科、行政科、财务科、实业科、警务科。伪康德7年(1940年)县公署设 4科:庶务科、行政科(包括教育)、财务科、实业科(包括开拓、经济)。撤销警务科,设国境警察队。伪康德11年(1944年)县公署增设动员科,负责劳务“统制”即“勤劳奉仕”、抓派劳工。伪满时期穆棱县政府县长县长: 张治川 伪大同元年(1932年)4月26日任职 绥宁镇守使任命。

 

 

伪满时期穆棱县公署县长更迭表

 

 

第四节 国民政府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进占穆棱县,伪满县、街、村各级政权垮台。1945年8月 19日,一些伪职人员以维持地方治安为名在穆棱街串联成立“穆棱县复兴委员会”。置正、副委员长3人。设6个部:总务部、复兴部、救济部、救护部、警务部、宣传部。1945年 9月初,中国国民党牡丹江党务专员办事处,派员到穆棱县建政。10月成立穆棱县国民政府,取代穆棱县复兴委员会,行使行政权力。县国民政府置正副县长,设6科1局:总务科(文书、会计、庶务、宣传4股)、民政科(民政、地政2股)、实业科(农林、建设2 股)、教育科(学务、教育、社会教育3股)、公安局(警务、司法、督察3股);县设保安大队。1945年12月20日,为改造国民政府,中共穆棱县委派共产党员马朝德出任国民政府副县长。1946年2月1日(除夕)穆棱县国民政府解散。页码:470

第五节 人民政府

  1945年11月中共牡丹江地区委员会派于忠友来穆棱县建政;同年12月末,派尚景波来穆棱,任穆棱县副县长。1946年2月1日,穆棱县国民政府解散。穆棱县民主政府组建,置正副县长,设一科、二科、公安局、保安大队。 4月末县民主政府设财政科、民政科、教育科、实业科、粮食科、保安科。同年12月,穆棱县税务局成立。1947年1月5日,为了加强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肃清土匪,建设巩固的根据地。东北行政委员会命令穆棱县划分二县。南穆棱县(后改穆棱县)设治于穆棱,北穆棱县(后改称穆北县)设治于八面通。穆棱县民主政府置正副县长。县民主政府设民政科、财政科、保卫科、粮食科、教育科、实业科、县保安大队。穆北县民主政府置正副县长。县民主政府设民政科、财粮科、公安局、县保安大队。1947年10月 1日,县境内土改基本完成,大股土匪已经消灭,穆北县与穆棱县合并,县治设址八面通。1948年穆棱县民主政府置正副县长;县民主政府设秘书室、民教科、财粮科、建设科、司法科、公安局、贸易局、县保安大队;县人民政府秘书室置庶务、收发、税务、库员、警卫、通讯等专职人员。1949年 2月,县民主政府机构进行调整,设秘书室、民政科、财政科、粮政科、农业科、工商科、教育科、卫生科、人民武装科、税务局、工薪科(7月 22日设)公安局、县联社。县人民法院受县长领导。是年3月,穆棱县民主政府改组为穆棱县人民政府。1950年初,财政、粮政两科合并财粮科、农业科改为农林科、教育科改为文教科。页码:470-480

 

第十七篇 公安司法

 

第一章 公安

 

第五节 警察部队

  民国5年(1916年)11月4日,穆棱县保卫团(县地方武装部队)成立。民国8年(1919年)3月成

立穆棱县保安总队。民国10年(1921年)3月1日,县保卫团辖2个保安队,保安队各辖2个分队,

全员135人。在人口集居的地方置保卫附团,成立甲防所、甲设牌,每牌置团丁8——14人不等,分驻在县内各地。“九·一八”事变以后,民国21年(1932年),绥宁镇守使署令各地相应筹备自卫,并指示将县保卫正团划散归整。县保卫团总队下设 5个正队,10分队,分驻全县各区:第一、三正队驻县城(八面通),第二正队驻梨树镇、第四正队驻下城子、马桥河,第五正队驻兴源镇、三岔。同年又增设第六正队,全县保卫团官兵共180人。保卫团是东北军防务的补充,是地方自卫武装,以维持地方治安为主要任务。保卫正团的编制、经费由县财政筹划,各地保卫附团的团丁和甲所的设立以及所需枪支弹药,均由民户抽摊。民国12年(1923年)以后,保卫附团力量增长,并有剿匪战绩,1923——1925三年各甲与匪交火24次,均获成功。

  伪满大同2年(1933年)1月日本侵略军占领穆棱县以后,县警务局收降崔庆寿率队投敌的抗

日救国军武装325人,同年5月整编为穆棱县警察大队,下设3个步兵中队、1个骑兵中队,共320

人。这支警察队在日本指导官指挥下,专门“讨伐”抗日游击队。伪满康德2年(1935年)10月1

日在穆棱林区增设大石头河森林警察队。伪满康德3年(1936 年)县警察大队编为伪陆军第六军

管区穆棱治安大队,大队下属1个步兵连1个骑兵连。伪满康德5年(1938年)6月,在穆棱林区增

设杨木桥子森林警察队。康德6年(1939年)6月穆棱县治安大队撤销,官兵编入伪军一部,编余

100人充实到森林警察队和各警察署。康德7年(1940年)撤销警务科、警察署建制,县警务科和

所属警察署一律改建为穆棱县国境警察队,本队置县城穆棱街,统治各街、村的 5个警察队,

16个小队,2个森林警察队,1个警备队。伪满的警察是以治安警察为主。警察大队、森林警察队的主要任务是搜集抗日联军的活动情况,执行对抗联武装“讨伐”;监视与掌握居民(特别是山区居民)、林区采伐工人的动态,逮捕、镇压支援抗联的爱国群众。伪满警察队,是日本帝国主义施行殖民统治的最凶残的工具之一。

  1946年2月民主政府初期,县城穆棱街和八面通两地各有100余人的保安队,各区、乡均有

30——50人的区中队。这支人民地方武装主要任务是保卫社会治安。1946年 5月11日,县保安

队留守县城的30余名战士,击溃了120多名土匪的突袭,打死匪徒 30多人,缴获各种枪支20余

件,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绩。是年5月 16日保安大队配合主力部队围剿进犯马桥河的三、四百

名土匪武装,取得重大战果。是年6月 19日八面通保安队,在队长黄连俊指挥下,击溃了“郭

团”、“郎团”的进犯。1946年 7月,大股土匪被歼,保安队和各区中队开始清剿散匪。1948

年底,县境内土匪基本肃清。县保安大队改为县公安队,同时撤销各区中队建置。1955年县公

安队改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黑龙江省穆棱中队。武装警察部队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社会治安,加

强边境管理,维护社会秩序,拘捕、看押罪犯以及执行临时任务。页码:538-540

 

第十九篇 军事

 

第一章 驻军

 

第一节 军事机构

  光绪八年(1882年)春,穆棱县境内设3处屯兵所:擀面石、穆棱河、马桥河,每屯设屯总1

人,屯兵三四十名。在今东宁县境的细鳞河设屯兵公所,委吴永敖为屯兵管带,统管各屯兵所。民国6年(1917年)6月12日县城置保卫正团和附团,在八面通、下城子等地成立了保卫团。

各村置自卫团,隶属附团。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初,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的抗日救国军参谋部设置兴源镇,辖补充一、二团和十七团,1933年1月撤离。伪满大同2年(1933年)4月,抗联游击队在狍子沟建密营,胡仁为主任的抗联五军政治部置此。伪满大同2年(1933年)4月,日军在穆棱县置宪兵队,于伪康德元年(1934年)改为宪兵分遣队。伪满康德3年(1936年)4月,建立梨树镇宪兵分遣队,于伪康德6年(1939年)4月改为宪兵分驻所,归八面通宪兵分队领导。伪满康德4年(1937年)建立八面通宪兵分驻所,于伪满康德7年(1940年) 7月改为宪兵驻所,归牡丹江宪兵本部领导。伪满康德4年(1937年)建立下城子宪兵分遣队,归穆棱镇宪兵队领导,伪满康德9 年(1942年)6月归八面通宪兵队管辖。

  伪满康德5年(1938年)1月1日全县铁路沿线各站、设16个铁路警护分所,1945年3月均改称

警护分团。全县共设10个分团:穆棱、伊林、下城子、马桥河、北林子、代马沟、磨刀石、三

道河子、八面通、梨树镇,分别隶属于绥芬河、牡丹江、鸡西3个团部。伪满时期,日军在八面通置驻屯军司令部,司令官官邸在东山。1945年12月4日,东北国民军牡丹江军区在穆棱成立绥东军分区,司令员陶雨峰,1948年5月撤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穆棱县人民政府设置武装科(非现役),1950年,武装科改为武装部。由地方干部改为现役军人,为部队团级机构。1954年武装部改为兵役局,1958年 5月,兵役局改为武装部。页码:563-564

 

第二节 军事设施

  1933年 1月,日军占领穆棱后,开始修建飞机场,弹药库、医院、油库、粮库等军事设施。

  八面通飞机 场位八面通车站东200米处,东西长 800米,南北宽600米(初建期),伪满大

同 2年(1933年)7月修建,9月竣工。大小型飞机随时起落。经常做军事飞行训练,航邮只每月

二、四日飞行。梨树镇飞机场 在梨树镇车站南,长320米,宽120米。伪满大同2年(1933年)10月 15日开工,同月21日竣工。可容小型飞机,只为军用。穆棱飞机场 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11月29日竣工。位穆棱站与大屯之间,靠近滨绥铁路,南北长800米,东西宽300米,大小型飞机均能飞落。太平岭飞机场 位太平岭山顶,伪满康德2年(1935年)10月竣工。面积12 100平方米。

  伪满康德八年(1941年)日军在梨树镇征集民工100余人,在本镇的北平岗(现平岗矿俱乐部

一带), 修建了一处较大的飞机场,可容战斗机起落。但修成后,使用次数很少,日军投降后

即废弃。日军为了保证空军基地用油,在穆棱建立 1座油库。在兴源镇东山、北山建有弹药库、粮库、被服仓库。县内山洞和桥头设有多处碉堡。日本关东军进占穆棱县至1945年,先后建有5处陆军医院:穆棱北山陆军医院;下城子南站陆军医院;八面通东山陆军医院;兴源北大营陆军医院;梨树镇陆军医院。页码:564-565

第三节 历代驻军

  一、练 军光绪二年(1877年),练军在穆楞河驻扎三扎兰步队,委防御、委官各1人,兵丹11人。

  二、卡伦 屯兵光绪七年(1881年)穆棱县境内设有卡伦(卡站丁)。分布在:石头咀子(今代马沟附近)、钓鱼台(今穆棱镇南),一卡伦为30人。光绪八年(1882年),在今穆棱县境内设置屯兵。分布在:擀面石、穆棱河、马桥河,每屯驻屯兵30人,各屯兵为细鳞河屯兵公所屯兵管带统辖。光绪十年(1884年)2月19日裁撤擀面石、穆棱河屯兵所,增设代马沟屯兵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政府在沙俄的逼迫下,令屯兵全部遣散。

  三、吉安军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为保护招垦局,镇抚商民乃招募绥远军一营,迨通者更定营制,以绥远军归并吉安军,前营只有3哨,左哨分驻下城子、亮子河、八面通3处;右哨分驻穆棱河、蜂蜜山、元安镇3处。共有马兵15人,步兵180人,兵力殊单、民勇则有山内东、中、西3沟150人。

  四、吉胜军 光绪末年(1909年)穆棱河驻吉胜军100人。

  五、陆军旅部 民国元年(1912年),吉林混成第四旅分驻宁安、穆棱、东宁等地,驻穆陆军为该旅步兵一个团。以后吉林混成第四旅改为陆军步兵第二十一旅,仍分驻宁安、穆棱、东宁等县。民国10年(1921年)5月穆棱县驻防陆军第五混成旅步兵团,团部、第三营进驻东宁县三岔口。民国17年(1928年)赵芷香接任二十一旅旅长兼绥宁镇守使,镇守使署驻宁安,后移下城子。

六、伪满洲国军伪满康德5年(1938年)驻穆棱县伪满洲国军骑兵 31团设在下城子,团长孙宝彝,对外叫孙宝部队,其兵力分驻在县内各地,于伪满康德6年(1939年)撤出穆棱县。

  七、日本侵略军伪满大同2年(1933年)1月 1日,日本广懒第十师团第八旅团第三十九联队入侵穆棱县。随后,县内各要地都有日军驻扎,车站均置守备队。伪满康德3年(1936年)6月,日本警备旅驻扎下城子。伪满康德5年(1938年),日军在穆棱县辖境的中苏边境界地区设立武装部队7处;金刚台北山设日本守备队1处;干沟子设日本守备队1处;纯盛屯北山根路旁设日本守备队 1处;光明屯北山设日本守备队 1处;大烟地岭(桦木林子区域西山)设森林警察队1 处;福禄屯北侧设日本1014部队大营1处;广太屯南山设日本817部队大营 1处。主要任务是,打击抗日武装,防止苏军进入。

  伪满康德12年(1945年)2月,日本关东军124师团驻扎穆棱县,共分 6个团,分布在下城子、兴源镇、穆棱镇各1个团;八面通、福禄掏耙沟1个团;八面通东大岗1个团;梨树镇1个团。伪满康德12年(1945年)7月,日本关东军第3军128师团132旅团驻扎大碱场。日伪时期,日军在穆棱县先后建立了4个宪兵机构,分布在:八面通、穆棱镇、下城子、梨树镇。

 

几个年度宪兵队(所)驻穆棱县情况表

 

 

页码:565-568

 

第二章 地方武装

 

第一节 保卫团(队)

  民国5年(1916年)成立穆棱县保卫总团。同年,10月 30日,在九站(今穆棱镇)成立了保卫

团。民国6年(1917年)6月12日,在下城子、八面通等地,成立了保卫团。民国8年(1919)年3月,在穆棱县县城上城子镇,建立了穆棱县保安总队。民国9年(1920年)县城上城子镇为第一保卫团,八面通镇为第二保卫团,3月,在穆棱县县城上城子镇,建立了穆棱县保安总队。民国10年(1921年)1月 12日,县保安队改为“穆棱县保安队”。八面通、下城子、亮子河(今福禄)、细鳞河、马桥河、九站(今穆棱)梨树镇设保卫分队。县保卫团、保卫队、保卫分队,主要任务剿匪、维护治安。

  民国15年(1926年)11月,穆棱县保卫团总团改为穆棱县保卫团总队。内设第一、第二分队。

下设:第一甲,甲所设在县城(上城子)粮台山上,下设 6个牌,分别驻扎于县城周围各地。第

二甲,甲所设在九站偏脸河镇(今穆棱镇车站南三岔口北的西山根处),下设 5个牌,分别驻扎

各地。第三甲,甲所设在下城子镇,下设 6个牌,分别驻扎各地。第四甲,甲所设于马桥河镇,

下设4个牌。第五甲,甲所设于八面通镇,下设5个牌,分别驻扎八面通各地。第六甲,甲所设

于亮子河(今福禄乡)下设6个牌,分别驻扎福禄一带。

  民国16年(1927年)5月,穆棱县保卫团总队仍设第一、第二分队,下设 6个甲。第一甲(上

城子)6个牌;第二甲(九站) 6个牌;第三甲(下城子镇)6个牌;第四甲(马桥河镇)5个牌;第五

甲(八面通镇)10个牌;第六甲(亮子河一福禄)5个牌。民国17年(1928)年11月,穆棱县保卫团总队,内设3个分队,每个分队内设3个棚。民国19年(1930年)穆棱县保卫团总队设5个正队,每个正队内设2个分队。当时全县 6个甲,后又增设了第七甲,甲所设在梨树镇。民国18年(1929年)9月,穆棱县在县城(上城子镇)成立了穆棱县保安步队。民国20年(1931年) 2月,穆棱县保安步队改为穆棱县保安警察步队,内设第一、第二步队。主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剿匪。页码:568-569

 

第二节 伪满警察大队 自卫团

  伪满大同2年(1933年) 1月,驻县内自卫军营长崔庆寿带领325人投敌,组织训练改编为穆

棱县警察大队,崔庆寿任大队长,受参事官和警务首席指导官指挥统治。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日伪军为维持治安实施保甲制度,组成自卫团,收缴私有枪械,清查户口,讨伐抗日队伍。全县大部村屯、街道均设自卫团;设保甲,保甲下面设牌。页码:569

 

第三节 人民保安队

  1945年9月 13日,县内成立了反动的地方组织——国民党穆棱县保安队,随之各地建立了

保安分队。同年11月下旬,东北民主联军牡丹江军区副司令员陶雨峰率领部队进驻穆棱县后,

经调查,参加县保安队大多是日伪军、伪警察、宪兵、特务、地主,于同年12月 4日改编为东

北国民军第21团。1946年 2月,县民主政府成立后,成立了县保安大队,改编了保安分队为各区中队,并派中共党员干部担任保安大队、区队的领导,开展剿匪,维护社会治安工作。页码:569

 

第三章 人民武装

 

第一节 抗日武装

  一、抗日游击队民国20年(1931年) 6月,中共穆棱县委抗日游击队,活动在大石头河、小石头河、穆棱镇、新安屯、下城子、八面通一带。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 3月,中共穆棱县委组建了“抗日游击队”,金瑞汉为游击队长,队员24人,以下城子悬羊屯(今悬羊村)为根据地,在悬羊砬子山建立了密营,经常活动在黑瞎子沟一带。于1934年3月合并到胡仁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11月,中共穆棱县委组建穆棱县抗日游击队,队长金汉植,政治指导员李哲石,队员30多人。伪满大同2年(1933年)5月,胡仁在穆棱县八面通狍子沟屯(今河西乡福兴村)组建一支5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 4月,建立了穆棱县铁路工人游击队,武器40支(步枪),以后编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伪满康德2年(1935年)5月,建立一支30人的抗日游击队和一支20人的青年义勇军,以后编入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伪满康德2年(1935年)12月,组建穆棱县抗日游击队,冯丕让任游击队长,队员30多人。伪满康德3年(1936年)3月,冯丕让率游击队编入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冯丕让任五军副官长。伪满大同元年至伪满康德3年(1932—1936年)穆棱县先后8次组建抗日游击队和穆棱县铁路工人游击队,在组建中采取组建一个,向抗联部队输送一个的办法,先后都编入了抗联第四军和第五军。伪满康德10年(1943年)3月,王亚东、冯淑艳夫妇二人在穆棱镇泉眼河屯建立一支 30多人的抗联小分队。(1945年10月将抗联小分队改编为穆棱县独立营)。

  二、抗日救国军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初春,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的抗日救国军从延吉转移到穆棱县,救国军参谋部设在兴源镇刘学山家,兵工厂设在兴源镇学校后侧,部队驻兴源学校,总司令王德林,副司令孔宪荣,参谋长李延禄,参谋孟泾清,秘书长曹品一,前方总指挥吴义成。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 4月,李延禄在满洲省委巡视员孙广英和中共穆棱县委的支持下,建立了我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第一、第二补充团和十七团。第一补充团团长李延禄(兼)第二补充团团长苏怀田,十七团团长李延青。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11月,李延禄在穆棱以第一、第二补充团为基础扩建为工农抗日游击大队,李延禄任大队长,孟泾清任政委,张建东任参谋长,下设3个团,1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1个游击大队,共800多人。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12月27日,李延禄、孟泾清率领工农抗日游击队从穆棱县兴源镇出发开往阻击日军进犯的战场——磨刀石。

  伪满大同2年(1933年)1月12日,李延禄将工农抗日游击大队改建为抗日救国游击总队,李

延禄任总队长,孟泾清任政委,张建东任游击队长,下设 4个团,一团长杨太和;二团长李凤

山;三团长史忠恒;四团长邹凤翔(崔庆寿)。伪满大同2年(1933年)2月下旬,李延禄联合王敏峰、冯守臣等部,在磨刀石寡妇屯将抗日救国游击总队扩编为“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李延禄任游击军司令,孟泾清任政治委员、孙建东任参谋长。下设3个团,一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一个游击支队。伪满大同 2年(1933年),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扩建为“东北人民革命第四军”。李延禄率队在穆棱河南驻扎。于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1O月,改编为“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于伪

满康德3年(1936年)3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伪满大同2年(1933年)5月,东北国民抗日救国军驻穆棱县大碱场沟,总司令员吴义成、总参谋长周保中、司令部秘书长陈翰章。伪满康德2年(1935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由副军长柴世荣率领驻穆棱县雷峰村。伪满康德2年(1935年)6月,陶净非带领五军一师二连和二师四连进驻八面通镇四合屯。伪满康德2年(1935年)夏,候国忠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四团驻穆棱县桦木林子。伪满康德5年(1938年)8月,抗联五军副军长柴世荣、政治部主任季青、副官长冯丕让率抗联部队在穆棱县六峰山建立了密营。抗日战争时期,在穆棱县境内还有抗联二军、抗联四军、抗联五军和抗联七军驻防,曾建立了根据地、密营和游击区。页码:569-571

 

第二节 人民军队

  1945年10月,牡丹江军分区副司令员陶雨峰把八面通地方武装编为绥东军分区穆棱县朝鲜

独立营。于1947年2月编为牡丹江军分区独立团三团第一营。1945年11月下旬,陶雨峰领导的绥东军分区12团进驻穆棱镇。1945年12月 4日,陶雨峰改编国民党穆棱县保安团,编为国民自卫军第29团,团长周国华、参谋长许宗萌、参谋长张玉芳。1946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三团进驻穆棱县,团内装备105毫米榴弹炮36门,主要任务是休整部队,支援解放战争。

 

第四章 兵役制度

 

第三节 志愿兵

  1945年“九·三”解放以后,人民武装实行志愿兵役制,广大青年踊跃报名,积极参军。

到1948年全县有2 806人参军。1951年有52名朝鲜族翻译志愿参军赴朝鲜作战。页码:572

 

第七章 战事

 

第二节 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争期间,穆棱县抗日游击队、抗日救国军与各族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40多次

战斗。现将主要战斗记载如下:

  一、磨刀石阻击战

  1932年12月28日,李延禄、孟泾清率领工农抗日游击大队 500余人从穆棱县兴源镇出发,

开往磨刀石,阻击日本侵略军进犯穆棱县。部队利用有利地形,分别埋伏在磨刀石车站东侧的

奔娄头山和老龙头上,待机夹击日本侵略军。1933年1月1日拂晓,工农抗日游击队与日本侵略军广懒第十师团第八旅团第三十九联队展开激战,一天内打退了敌人四次进攻,重创了日本侵略军两支部队的兵力,为保存实力,当晚我抗日游击队撤出战斗。

  二、在泉眼河大战日军竹田部队

  1933提 1月下旬,日本侵略军开始大举进犯穆棱县。东北国民抗日救国军副司令孔宪荣率

队向泉眼河转移与日军竹田大佐部队接火,双方进行了遭遇战,救国军打死日本侵略军86人,

俘虏4人,缴获重机枪3挺,轻机枪6挺,掷弹筒3支,步枪10余支,汽车2 辆,电台1部。

  三、巧取王家大院伪机枪连

  1935年5月下旬,抗日联军第五军政治部主任胡仁、五军一师一团指导员陶净非领导 20多

名抗联战士,闯进敌人机枪连驻地福禄村(今福禄乡)胡家甸子王家大院,杀死敌卫兵,乘敌熟

睡之机,投进敌人住室一枚手榴弹,打死打伤敌人20多人,缴获重机枪2挺,步枪20余支。

  四、老黑山痛打靖安军

  1935年夏,候国忠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四团,在穆棱县桦树林子区老黑山同伪靖

安军展开了激战,消灭敌军一个连,生擒伪军21人,打死打伤50多人,缴获迫击炮1门,轻重

机枪各1挺,长短枪60余支,战马7匹。

  五、三道河子袭击日军列车

  1935年 9月,杨太和,冷寿山领导的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第一师第一团,在穆棱县三道

河子车站北侧山头袭击了日军军需物资列车,打死打伤日军 200多人,缴获了大量面粉、大米、

军衣和其它军用物资。

  六、苇子沟巧战日军讨伐队

  1936年 2月,候国忠率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师第四团主力部队在磨刀石苇子沟与日

军“讨伐”军相遇,日军倚仗多于我军十倍的兵力,妄图消灭我军。面对十分危急情况,候国

忠果断地指挥部队,避开了敌人正面攻击,巧妙地绕到敌人包围圈外,从敌人的背后突然发起

进攻,打死打伤日军40多人。

  七、全俘八面通金矿矿警队

  1936年 3月,陶净非带领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炸毁了八面通铁路大桥(25公里大桥),

袭击了日军列车。之后,又直奔八面通凉水泉子金矿局,准备消灭那里的矿警队。我军长驱直

入,在金矿局对面山上抢占两个制高点,布下两挺机枪,当敌人发现已被我军包围时,后路已

被我军切断,一枪未发,50多人矿警全部投降,自动交枪40余支。

  八、413公里截击日军列车

  1936年9月 12日,陈翰章率抗联二军二师四团、候国忠率五师四团,李荆朴率五军一师、

张中华率五军警卫营两个连共 500多人,在中共中东路职工部书记赵采青、中东路抗日会书记

潘寿延等密切配合下,在哈绥铁路413公里处,截击日军用列车,打死打伤日军100余名,击毙

日军中将1人,缴获大量粮食、被服和武器弹药。

  九、在泉眼河大战尾随日军

  1939年4月23日清晨,柴世荣指挥抗联五军先头部队在向泉眼河方向挺进途中,与跟踪而

来的下城子日军约300多人激战5个小时,打死日军官兵100多人,打伤40多人。

  十、金刚台之战

  1939年 7月,抗联五军在穆棱县桦木林子东侧金刚台一带与日军作战,打死打伤日军20多

人。

  十一、配合苏军打击日寇

  1945年8月9日,王亚东、冯淑艳领导的抗联小分队,在反日会、抗日儿童团和爱国群众的

配合下,处死了日本走狗、伪泉眼河屯警察分驻所宋警长。宽大了伪警士刘新堂;收缴了枪支

弹药,扩充小分队达 200多人。苏军进驻穆棱县后,王亚东、冯淑艳的抗联小分队转战大石头

河、小石头河,大碱场,牛心山、狮子桥、狮石沟、金场沟等泉眼河一带,配合苏军多次与日

军交战,消灭日军300多人,为取得抗日战争的全胜做出了重要贡献。页码:577-579

 

第三节 剿匪战斗

  一、夜袭兴源镇猴石沟

1946年 2月,陶雨峰、于忠友率驻穆棱的国民自卫军和穆棱县独立营,刘俊德率军分区县

大队 100人,组成清剿队伍,由李奎文、刘大嘴做向导,夜袭兴源镇猴石沟,打死匪首付老窝

(土匪代号),打死匪徒50多人,缴获步枪50余支,子弹700余发,小炮1门。

  二、穆棱镇激战

  1946年5月11日,惯匪傅老窝的小老婆,纠集残匪120多人,乘我军外出剿匪之际,于午后

2时分三路向县城穆棱镇进攻,李毅政委、尚景波副县长率 30余名战士与群匪激战,战斗到翌

日拂晓,始将匪击退,残匪弃尸30多具。这次战斗,我军牺牲4人,伤4人,缴获各种枪支 4支、

子弹3箱。

  三、马桥河之战

  1946年5月16日,来自绥阳三四百土匪进犯马桥河。5月17日国民自卫军对进犯马桥河的土

匪进行围剿,战斗拂晓打响,历时四个小时,击毙土匪100多人,伤100多人,缴获平射炮 1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4挺,长短枪100余支。

  四、激战双河村

  1946年11月 3日晚,炮三团团长宋承志在梨树镇调穆棱县独立营去梨树镇双河村剿匪,经

过激战,打死打伤土匪20多人。

  五、击毙九彪

  1952年7月 14日,县人民武装部、县公安局、县大队组成剿匪“九彪”残匪小分队,由县

武装部参谋王选武带队22人,组织两个班,15日夜晚进入磨刀石,在三新山林场西南方向潜伏,

17日清晨包围了匪穴,当场击毙匪首“九彪”,缴获短枪2支,冲锋枪1支,子弹30余发。页码:579

 

第二十一篇 教育

 

第一章 普通教育

 

第三节 小 学

  清光绪34年(1908年) 7月,设在宁古塔的绥芬厅将穆棱河(即上城子)私塾改良为穆棱河初

等小学堂,学生20人,教师 1人,学制四年。设国文、算术、修身、体操四门课程。宣统二年

(1910年)五月,穆棱县建县后,将初等小学堂改为穆棱县初等小学校。民国5年 (1916年)县城上城子小学改称第一国民学校,并设有高级班,在八面通设第二国民学校,九站(即穆棱镇)设第三国民学校,3所学校共有学生164人,均为男生,教员 6人。民国7年(1918年)马桥河设第四国民学校,民国10年(1921年)下城子设立第五国民学校,同年3月在县街关帝庙由范至刚成立私立国民学校 1所。民国13年(1924年)由谭守理在上城子成立女子小学校1所,是年秋季全县国民学校均改为初高等小学校。全县有公立两级小学校1所,公立初级小学5所、女子初级小学校 1所。在校学生高级38名,初级381名(其中女生60名),教员14人。民国15年(1926年),马桥河设立第二女子小学,下城子设第三女子小学、八面通设第四女子小学。民国16年(1927年),亮子河设第六初级小学,民国17年(1928年)梨树镇设第七初级小学。民国20年(1931年),全县小学校发展到12所(其中两级小学4所),在校学生1 589人(初小1 423人、高小146人),教员44人。民国时期初等教育学制四、二分段,初级四年设国语、算术、修身、图画、唱歌、体育;高级学制二年,增设历史、地理、自然、卫生。

  伪满大同 2年(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在穆棱县建立伪政权,推行奴化教育。1936年在八

面通、穆棱、梨树镇、兴源镇、下城子、马桥河设立两级小学 6所;实行男女合校,在向阳屯、

亮子河、奎山村、保安村设立初等小学 4所;在八面通、梨树镇、兴源镇、马桥河、穆棱、向

阳屯、亮子河、雷峰、三岔屯设立朝鲜族普通学校10所,在穆棱站、梨树镇有日本小学 2所,

在穆棱矿有私立两级小学1所,穆棱站有白俄私立小学1所。伪满康德 4年(1937年),实行“新学制”,将初级小学改为国民学校(四年制),高级小学改为国民优级学校(二年制),将乡村的私塾改为国民学舍,各学校均使用伪满民生部编的教材,把日语列为国语,把修身改为“建国精神”,以宣传“王道乐土”、“日满亲善”为主要内容。

 

第四节 中 学

  民国初期,高小毕业升中学的很少。20年代中期以后,全县每年都有几人到吉林或哈尔滨

等地就读。伪满时期考入“国民高等”(中学)、师道学校的要去宁安、牡丹江学习。民国19年(1930年)县长穆长瑞筹款,在八面通南街筹建 1所中学,建成校舍3栋8个教室。1933年校舍被日本守备队占用,中学未能招生开学。

  伪满康德10年(1943年) 4月10日,穆棱县在八面通建立国民高等学校,招收一年级一个班,学生70人,教职员 4人,由日本人服部淳二任校长。伪满康德12年(1945年),有一、二、三年级4个班,学生220人,教职员 8人。学校除招收本县学生外,还招收牡丹江、宁安、东宁、绥阳、林口和鸡西等县部分学生,学校类属农科。学制 4年,课程设有国民道德、日语、农业、

代数、几何、物理、化学、军体等科。日伪时期的奴化教育,不仅通过教材进行,而且通过学

校日常生活,各种典礼仪式,以及校外活动等方面进行渗透,长时间的“勤劳奉仕”、“军事训练”占用大部分学习时间;文化课所学无几。1945年 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解放穆棱县时,学校停课。是年9月由地方名流主持复课,部分学生回校上课,数月后停办。1946年 2月,八面通朝鲜族群众创立民办初级中学,校址设在朝鲜族小学院内,招收学生72人,聘请教师4人,1949年春改为公办。

  1949年 2月,在原“国民高等”学校校址,重新建立穆棱县初级中学,由松江省拨经费,

委派教师,秋季改为松江省立第十初级中学,学制 3年,学生毕业后有少数人考入宁安高中。

初级中学的课程设置:政治、语文、(后分为文学、汉语)、数学(代数、几何)、俄语、物理、

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植物、动物)、体育、音乐、美术。页码:619-623

 

第二十五篇 人口

 

第二章 人口迁移

 

第一节 移 民

  1941年2月,伪满洲国于福禄、马桥河两村辖区的太和、太安、新安(今战胜)、龙母(今幸

福)、永安 5屯开辟为移民屯,将两村有劳力的贫困户移居3处开荒种地,5个屯共迁入移民200

多户,1 000多口人。每户分给荒地 5垧,3年不纳“出荷粮”,每户贷给一头耕牛,按人口每

人贷给粮食400斤,限3年还清。1943年,伪满洲国政府逼迫中国农民向江北国境黑龙江边迁民,诱逼梨树镇、福禄村靠近日军兵营的成德、广太等地贫苦农民400多户、2 000多人,迁往当时的黑河省逊克县松树沟村,移民于该地新建兴安、兴亚两屯,从事开荒生产。当时伪政府给每屯开荒 200多垧,贷给一批耕畜,供给部分种籽、口粮。平均每人每天配给小米或稷子米8市两。1947年穆棱县土地改革结束之后,接收哈尔滨市城市无业人口700多户1 500多人,到县内

各边远山区参加农业生产。在这批移民中有部分是有文化者,迁来山区之后,对改造山区落后

面目起到一定作用,其中有的当教员、医生、木瓦匠,也有的到林区或矿山当了职工。部分过

不了农村艰苦生活,有的返回哈尔滨。

  1950年10月,穆棱县各区农村接收平原省迁来的移民237户、916人。主要分配福禄、河西

等区的边远村屯。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规定,每3户贷给耕畜 2匹,每6户贷给大车一辆,每12

户贷给一副洋犁。由当地村民腾出房屋40多间,让出熟地60多垧,并由当地解决当年口粮。移

民来穆棱已进冬季,县人民政府补助棉衣350套。1955年10月,穆棱县又接收4个大中城市移民 131户、380人,全部安置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页码:704-705

 

第二节 开拓团(队)

   一、日本开拓团

  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为了巩固其在东北的殖民地地位,从日本本土和琉球等地向中国东

北移民,称之谓“开拓团”。日本开拓团在政治上是殖民的基层组织,在经济上是农业生产组

织,在军事上则是日本关东军的后备队。日本侵略者从伪满康德6年(1939年)起,向穆棱县分期分批迁来开拓团,到伪满康德 8年5月共迁来 8个团,460户,1 090口人。日本侵略者在穆棱成立“满拓”,将部分肥沃耕地以低价收归为“满拓”所有,分给日本开拓团耕种。

 

 

日本开拓团在穆棱县分布情况

 

 

二、朝鲜开拓队

  伪满康德8年(1941年),日本侵略者强制从朝鲜半岛迁来朝鲜族开拓队589户,3 335人。

这批朝鲜开拓队来穆棱之后,分布于穆棱县管辖各地,共建立8个朝鲜族部落,其中大碱场建

两个部落,172户、908人。页码:705-706

 

第六章 民族

 

第二节 少数民族

  一、满 族

  满族是东北土著民族。清皇太极统一女真各部后,将东北各地诸申(女真)定族名曰“满洲”,

简称满族。满族是肃慎的后裔。清初,实行封禁政策,原居住于穆棱河流域的满族,青壮年多

被征为八旗军开赴关内,其族属几乎全部迁到富庶地方“依官度生,仰食恩饷”,满族已从穆

棱河流域大部迁出。唯有少数巴拉女真(满语:即不受拘管的狂人)逃进深山老林,坚不服归。

后于清康熙年间逐渐下山,编入旗籍,成为巴拉满洲人,移居于宁古塔一带,成为宁古塔土著

满人。从此穆棱河流域满洲人口已空绝。清光绪七年(1881年),穆棱再度开发以后,原居住于辽宁东部凤城、宽甸、岫岩、吉林中部永吉、开原、东丰以及宁安等地的土著满族,随大批垦荒移民迁来穆棱。他们自辛亥革命以后,因官饷无续而成为散居东北各地的一般旗民,早已独立谋生“习劳作,事农耕”,同汉族一道开发边疆。

  满族来穆棱后,因原乡里亲缘关系,多聚居于八面通、福禄和河西。福禄乡满族占全乡人

口的9.5%,尤以纯盛、巨丰更为集中。县内其它各乡镇均有满族分布,唯马桥河、共和两乡较

少。居于本县的满族姓氏多为关、那、陶、杨、孟、傅、胡、吴、朱、祖、刘、李、何等。满族初来时,还保有旗民的习俗,如妇女天足、盘髻、穿旗袍,注重礼节、跳家神等。由于与汉民族杂居,接受汉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长期熏陶影响,满汉通婚,因此满族在血统姓氏,衣着民俗上已与汉民族无甚差别。

  

      二、朝鲜族

  朝鲜族原住朝鲜半岛,古称高丽。19世纪末叶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朝鲜,许多朝鲜人不愿受

倭寇统治而流入东北。部分朝鲜难民相继来穆棱河流域,同汉族垦荒者一道,从事垦荒开发边

疆。宣统二年(1910年)向阳屯有朝鲜族 110户。《穆棱县事情》记载:“在县城西南相距五六

里,有一村共百余户,旧传为‘高丽营’,是鲜民入境垦荒之嚆也”。

  俄筑中东铁路之际,曾有朝鲜族工人从俄境或东北各地前来施工劳动,铁路竣工后,部分

朝鲜人留在马桥河、穆棱、兴源镇等地从事农业生产。朝鲜族迁徙性很大,且擅长栽培水稻,

逐渐向穆棱河两岸八面通、福禄、亮子河一带迁移,开垦水田。同汉族杂居在一起的朝鲜农民,

帮助汉族农民传授种植水稻技术,并被汉族农民聘请为水稻种植技术指导。长期以来本县朝鲜

族居民与汉族一起,披荆斩棘,开拓穆棱大地,在经济上、文化上形成不可分割的联系。

  民国期间朝鲜人入籍须办“归化证”,入籍后方能取得土地购买权。民国初年“高丽营”

朝鲜族居民联名申请入籍,入籍证每证缴纳大洋3元。民国7年(1918年)向阳屯百家长金真赫报

请百草沟朝鲜民36户志愿加入中国籍,每证增至大洋 12元。民国8年(1919年)官宪趁机勒索,

强征入籍“归化证”款,高达20多元。民国9年(1920年)6月 2日,土匪满天飞(即黄凤岐)突袭向阳屯,激战两小时,因寡不敌众,土匪进屯,烧毁房屋154间,打死居民14人,打伤6人,抢走大量精米和财产。以后各地朝鲜族居民多次遭到土匪袭扰,因此,部分朝鲜族居民为避难迁往别处。民国19年(1930年)春,苏联远东一带朝鲜族被排斥,有近 200户朝鲜族迁移到穆棱县,散

居于铁路沿线各站和平盛、大碱厂(现共和乡)等地定居。民国20年(1931年)11月末统计,全县有朝鲜人 511户,人口2 027人,其中男性1 139人,有365户从事农业生产,其余从事印刷、制米、照像、修表、经商、行医等业。民国期间居住于本县的朝鲜族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经济状况较好,有 2户拥有万元以上资金,千元以上者多达十几户。民国20年(1931年)有小学校6所,教员9人,学生371人。伪满时期,日伪实行对朝鲜族优于“满洲人”的政策,称朝鲜人为“半岛人”。此间朝鲜族人口有所增加,伪满康德6年(1938年)有876户,人口4 347人,其中男性2 397人。1941年迁来朝鲜开拓队3 335人。

  朝鲜族人民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民国17年(1928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日本

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封建压迫的斗争,连绵不断。“九·一八”事变后,八面通、向阳屯朝鲜族

居民组织反日会,不少青壮年参加抗日联军,新安屯女青年安顺福参加抗联后,成为“八女投

江”的一员,以顽强斗争精神,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有力打击。

  新中国成立后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同汉族和睦相处,一道建设社会主义,多年来未发生过

民族纠纷,民族干部茁壮成长,小学和初中教育基本普及,民族文化艺术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社会安定,朝鲜族人口自然增长加快,外地迁入也相应增多。到1982

年全县有朝鲜族3 212户,13 809人,此外还有朝鲜侨民 47人。于朝鲜族聚居的村屯,建立有

19个朝鲜族大队(村),38个生产队(屯)。全县设有朝鲜族完全中学1所,小学19所。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能歌善舞。妇女勤苦耐劳,早年习惯用头顶物,她们除负担

全部家务外,还要同男人一样下田劳动。妇女喜穿短袄长裙,老年人则喜穿白色肥大的服装。

习惯吃大米饭和冷面,逢年过节吃打糕,日常喜欢吃辣味菜汤,尤以狗肉汤最为上菜,秋季家

家户户用大缸腌制辣白菜,储备冬季食用。朝鲜族多聚居灌溉便利可植水稻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八面通、福禄、河西、共和、磨刀石等乡镇,唯马桥河只有9人。页码:711-714

 

第二十六篇 社会

 

第七章 传说轶事

 

第一节 民间传说

 

  金娃娃变成金川

 

  清朝同治年间,就有人在穆棱县凉水泉子、小金山一带采金。相传很早以前,在现今的向

阳村西沟里,采金伕娄老大发现过一个金娃娃。当时在向阳西沟住着一户姓娄的,家里有两个儿子,一家人忠厚老实。老娄头种地,大儿子以挖金为业,小儿子还小,经常跟着哥哥到西沟里玩。有一天早晨太阳刚冒红,小儿子看见一个小孩,戴着红兜兜,满身闪烁着金光,凑过来和他一起玩。有时在傍晚太阳下山时候,也能看到满身闪着金光的小孩,在沟里出入。人们猜测,这地方准有一个金娃娃,所以大家都想要挖到这个无价之宝。

  跟娄老大一块挖金的,还有一个绰号叫阴阳眼的人,他一只眼大,一只眼小,此人心术不

正,钻尖取巧,好贪便宜。有一天娄老大和阴阳眼在西沟竖井采金,阴阳眼在井上摇辘轳,老

大在井下挖金。当挖到白绿层下面就是含金层的时候,突然一道金光闪闪,露出个金娃娃。老

大放下采金锹,用手一摸,那金娃娃足有三尺多长,一搂多粗,有鼻子有眼,烁烁发光。他用

力搬挪,纹丝不动,看来一个人是掘不出来啦。他拽了三下铃绳,阴阳眼把娄老大用吊筐提了

上来。老大来到井上,把挖到金娃娃的事一说,阴阳眼高兴坏了,只见他那只小眼睛挤咕起来,

说:“我下去看看,咱们偷着来拿,千万别叫别人知道”。娄老大忙说:“不行,那金娃娃太

大,又太沉,光咱俩拿不上来,得多找几个人一齐抬”。阴阳眼把脑袋一拨楞,说:“你傻透

腔了,找那么多人,咱们能分多少”?阴阳眼不管娄家老大同意不同意,麻溜下到竖井里,一

看那金娃娃真不小,是件稀世珍宝,他心里不断打着主意,要全归我,我将是天下第一大财主。

上来说:“天黑了,咱们先回家吧,明天想办法再挖。”他俩回到家里后,阴阳眼打了二斤酒,买些下酒菜,把娄家仨口请来喝酒庆贺。阴阳眼在酒里暗下毒药,想把娄家爷仨害死,自己独吞那金娃娃。席间又斟又让,饭后赶紧把娄家爷仨送回家。阴阳眼琢磨好了,这事找谁也不行,非得自己亲手把金娃娃背回来,便一个人偷偷地奔向西沟竖井……。

  娄家父子回到家里,个个昏迷不醒,老大在昏迷中梦见金娃娃告诉他说:“阴阳眼给你们

喝的是毒酒,他想药死你们,你赶快起来,锅台上有三碗凉水,每人喝上一碗就好了”。娄家

大小子一惊醒来,勉强撑起身子爬下地,喝上一碗凉水,然后把另外两碗水,给他爹和小弟弟

灌下去。然后躺下刚迷迷糊糊的睡着,又梦见金娃娃对他说:“老大!快起来,快到西沟竖井

来!阴阳眼已经来到这里了”。老大惊醒,他觉得头脑格外清,身体也有劲,赶忙穿好衣服,

直奔西沟而去。

  再说阴阳眼来到西沟竖井,下到井底,用绳索捆住金娃娃,他上来想用辘轳把金娃娃绞上

来。他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刚把金娃娃绞到半空,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天崩地裂,道

道金光从井下向空中四射,竖井塌陷了,阴阳眼陷落到井底,化为灰烬。等到娄老大赶来之后,

只见金娃娃已经粉身碎骨,化为无数金砂,撒落在百里山川。从此以后,人们都能在雷峰岐沟

里,采到砂金,而且“金经千人采,总采又总有”。一百多年来,砂金久采不衰,人们称这里

是“百里金川”。

 

  龙母庙

 

  现在的马桥河幸福村,原先叫“龙母屯”,屯西面的山岗上有一座龙王庙。龙王庙一般都

建在河岸附近,怎么龙母庙却修在周围没有河的大山岗上呢?这里有一段动人的传说。过去每年在五月十三前后,总要有一天,天空乌云滚滚,豆粒大的冰雹,随着狂风暴雨袭来,冰雹打坏地里的庄稼。各家各户赶忙敲铜盆,往院里扔菜刀。说是秃尾巴老李回家祭祖,经过哪里,哪里就是风雷冰雹,人们为了不让他久留,就效仿秃尾巴老李他爹,用菜刀砍下尾巴的办法,吓跑乌云,拯救庄稼。

  相传山东老家有一个姓李的老俩口,半辈子无儿无女,夫妻二人东烧香,西还愿,总算在

四十多岁有了身孕,怀胎三年生下个小黑龙。两丈多长,浑身黝黑,黑龙把尾巴盘在梁柁上,

脑袋爬在炕上吃龙母的奶,每吃一次就把龙母吓昏过去一次。一直吃了七七四十九天,老李头

回家来,见此情景,抡起菜刀把小黑龙的尾巴砍掉半截,疼的小黑龙大吼一声,撞开窗户,卷

起一阵狂风逃跑了。老李头窝囊死了,小黑龙的母亲,也成了无依无靠的老寡妇,多亏东邻右

舍的照顾,勉强生活。再说小黑龙从山东家漂洋过海来到东北,占领兴凯湖做为湖主,从此兴

凯湖一带风调雨顺,人们安生。可是霸占白龙江的小白龙,经常扰动江水泛滥,残害沿岸人民。

小黑龙在群众的帮助下,打败罪恶多端的小白龙,成了白龙江之主。从此江两岸年年丰收,人

们就把白龙江改称为黑龙江。小黑龙因为少了一段尾巴,他爹又姓李,从此人们爱称他秃尾巴

老李。秃尾巴老李当了黑龙江江主后,每年五月十三都要回家祭祖,报答龙母养育之恩。回家

时就象前面说的那样,一路乌云滚滚,霹雷冰雹,所到之处损害庄稼,小黑龙自己也觉得后悔,

总想把龙母接来东北。有一年龙母李妈妈病重临危,就拜托邻居闯关东放山挖参的孙玉久,等

龙母死后把尸骨带到黑龙江,以免小黑龙探家一路祸害人。龙母死后第三年,孙玉久背上龙母

尸骨,直奔东大山。披星戴月,风餐露宿,爬过长白山,到了老爷岭,翻过九十九座山,爬过

一百零八个顶。这一天来到一个去处只见古树参天,鲜花遍地,山奇石秀,碧空鸟啼。这儿真

是一块好风水地,像似有老山参的地方。他放下行李,搭起窝棚,准备挖参。第二天下晌,西

北面乌云翻滚,一场大雨就要来临,孙玉久急忙奔回窝棚。大雨下得犹如倾盆,这时,一位青

衣青帽的壮年闯进了窝棚,抱拳称谢。原来是秃尾巴老李接龙母来了。秃尾巴老李奉送一只夜

明珠,两苗老山参,三块红宝石。背起龙母尸骨就要走,孙玉久说:“这些宝物我不要,要靠

我双手挖宝致富,只求他保佑这一带风调雨顺,再不遭冰雹打大水冲,我就心满意足了”。秃

尾巴老李说:“你能在此修座龙母庙,替我焚香祭祀,保证叫这儿永远不会再有狂风骤雨,冰

雹水冲”。秃尾巴老李背着龙母的尸骨乘风远去。在天晴之后,孙玉久遇见几个放山的、种地

的,大家动手修建一座龙母庙,座落在行路通往的山岗,过往行人走到此,都来焚香叩祭。从

此,龙母庙一带,年年风调雨顺,冰雹再也降不到这儿了。

 

  艾蒿火绳的故事

 

  从前,穆棱这儿叫东大山,人烟稀少,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富饶地

方。一点也不玄乎,据老年人说,那时野鸡经常一群群落在院子里,成帮的狍子东窜西跑,打

住一只其余的还回头看,人们叫它“傻狍子”。山珍山果俯拾可得,汛期在有水的草甸子里,

就能捉到一尺多长的鱼。这里好是好,就是到了夏天,蚊子小咬太多,傍下晚儿这些小东西成

帮结伙从草棵里飞出来,把人的肉皮叮得疙瘩套疙瘩,直冒黄水,人们用青草点烟来熏,呛的

人红眼巴叉,鼻涕眼泪直咳嗽。

  早些年,穆棱红眼哈有十来户人家,住的一色小马架。夏天晚上,窗户没有遮挡,蚊子小

咬象唱戏似的,屋里屋外乱窜,叮的人们翻来复去睡不成觉。后来被屯里一个青年叫柱子的人,

用艾蒿火绳熏,打败了蚊子的威风,人们这才睡上安稳觉。提起柱子,他是屯里老李头救回来

的“路倒”,那年他十五六岁,在关里老家给地主抗活还债,受不了地主的打骂,逃荒跑来东

大山,走到穆棱境界,百八十里见不到人家,又饥又饿昏倒在沟里,正好被老李头遇上,把他

背回家,将他养好了,就在老李家住下。他聪明伶俐,又非常勤快,全家人都喜欢他,老俩口

把他当亲儿子对待。他住了一年多了,实在过意不去,总想报答这份恩情。见到全家人白天干

活很累,晚上又睡不好觉,他想找些毒药,制服蚊子和小咬。有一天他上甸子里,趴在地上看

蚊子都藏在哪里,他终于发现有一种草叫“狼毒”的叶子附近没有蚊子。他采了一大抱“狼毒”

捣成汁,洒在门口、窗台上,想药死蚊子。可是蚊子会飞,不往地上落,他又犯愁了。回头又

跑到山上想找点管用的药材,找啊,找啊,日头落山了,蚊子、小咬把柱子团团围住,他顺手

抓把艾蒿轰打,觉得手背有点发胀,低头一看,手肿的象小馒头似的,知道是“狼毒”药的,

赶紧一边用艾蒿扑打一边往回跑,跑到家一头倒在炕上,迷迷糊糊的睡着了。睡梦中他看见一

位美貌的姑娘向他走来,一身银袍闪闪发光。银姑娘来到柱子身边,用艾叶给他搓手背,柱子

觉得凉丝丝的,手一点也不疼了。姑娘又用艾蒿搓成一盘艾蒿绳,拿出“火连”打着火点燃,

艾烟在屋里飘开了,透鼻儿香,蚊子、小咬见到蒿烟,全都逃得无影无踪。柱子赶忙向姑娘道

谢,银姑娘告诉他:“明天是五月初五,在太阳出来以前,上山采回艾蒿,打成火绳,晒干盘

成盘,点着火不会灭,又能熏蚊子,又能当火种”。柱子高兴地坐了起来,睁眼一看,银姑娘

不见了,知道是做个梦,可是屋里还飘着艾烟的香味,他会意这是“艾蒿仙姑”给他托的梦。

他把梦里的事跟各家学了一遍,第二天人们一大早都去上山采艾蒿,回家搓成火绳熏蚊子。艾

烟又不呛人又有香味,家家从此点起艾蒿火绳,晚上睡觉再也没有蚊虫叮咬了。艾蒿火绳成了

山区一宝,做饭拿它一吹,干草沾火就着,抽烟拿它一点,烟袋锅里的黄烟就着。点完这盘接

那盘,人们再也不愁打“火连”费事了。直到如今,山里人还有使用艾蒿绳的。页码:782-784

'중국사'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벌리현지勃利縣志  (0) 2009.09.18
림구현지林口縣志  (0) 2009.09.17
동녕현지東寧縣志  (0) 2009.09.15
수분하시지绥芬河市志  (0) 2009.09.15
해림현지海林縣志  (0) 2009.09.14

댓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