중국전통산수화
청대권 3
中国传世山水画:明代卷(三) |
作者:佚名 来源:拙风文化网 |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玉洞仙缘图》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167厘米 横65.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远离尘埃的人间仙境。画面奇峰峻岭,苍松翠柏,琼楼水阁,溶洞流溪,云烟缥缈其间,山壑时隐时显。溪水潺溪的溶洞前,一士人临流抚琴,陶冶于自然美景之中, 瑰丽多姿的山川景色和乐在其中的生活情趣,展开出了士大夫理想的隐逸环境。此画取景宏阔,结构严整,数重山峦脉络清晰,楼阁树石布置有序,境界显得幽深又高远,复杂而不失明畅。笔墨、设色主要运用传统的青绿法,同时融以细密的皴法,并追求色调和谐,在宗南宋赵伯驹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在明代青绿山水方面是最具新意的。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桃村草堂图》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150厘米 横5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描绘的是一幅幽深静逸的隐居环境。草堂位于山坳。其后是桃林一片,溪流出其下,有一童子踞溪侧洗砚。更上则高岭白云,丛树列布,极幽深之致。整幅画意境如诗入仙,画法精细工瑾,细致入微。通幅大青绿着色,色彩艳丽深重。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说:“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色彩相合,合则神气生动。”这幅画是把滴翠的石绿、秀雅的淡赭、温润的墨色,自然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具有一种不媚不俗的艺术效果。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莲溪渔隐图》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126.5厘米 横66.3厘米 此画描绘的是青绿平远山水。前景是坡岸、湖水、人家。中段平水漫漫,对岸山前村舍,远山连连。在布局上,清新旷远,前景、中景、远景,错落有致。笔法工整不失仇英工细谨严的风致,但又有潇洒意趣,前景的工细浓丽与远景的润泽简淡,使这幅莲溪渔隐图景在清旷秀丽中闪现出文人画的妍雅温润的意趣。《莲溪渔隐图》有着其简淡率意的一面。从题款“仇英实父制”五字来看,这是一幅画家自娱作品。没受顾主限制,故整幅作品在工细中显现出潇洒意趣,实为仇英绘画作品中的精品之作。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桃源仙境图》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175厘米 横66.7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此画远处峰峦起伏,幽深高远,山间云蒸雾漫,远山深处庙台亭阁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若仙若幻。前景是流水木桥,奇松虬曲,景致幽雅。在艺术表现上,画家勾勒精工,似学宋赵伯驹一派。不论一草一木,一枝一叶,还是人物的动态和表情都描绘的细致入微,严谨工细。通幅青绿着色,色彩妍丽雅美。显示了仇英精深的人物和山水表现能力。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归汾图》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26.7厘米 横123.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山西汾河流域景色。主人公着红袍官服,策马行进在路上,沿途丘陵起伏,垂柳成行,城阙、校场、村舍、板桥隐现其间,境界透出归汾者返回家乡的亲切情思。此图作小青绿,画法较为疏简。山石简勾略皴,用笔细劲而块面分明,并以轻淡的石青和浅浅的赭石加以渲染;树叶的勾、点、染亦见疏放,敷色也清淡。作品景色疏旷清远,线条尖劲简练,笔法工整中见简逸,色彩清丽中见明快。董其昌对他的青绿山水深为叹服。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归汾图》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26.7厘米 横123.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归汾图》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26.7厘米 横123.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仙山楼阁图》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31.7厘米 横2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即脱胎于南宋“院体”,又兼容文人画之长,具雅逸之致。画面青山白云,翠竹苍松,水阁临流,阁中二人对坐观望山景。特写的景致,劲遒的松枝,坚峭的山石,劲利的用笔,以及小斧劈皴等,都存“院体”遗规。而构图左右对称,趋于平衡,突破边角之景;用线细劲而含蓄秀润,少刻露之痕;皴法中夹以类似折带、乱柴皴的短斫,显得随意灵动;墨色轻淡融和,色调明快。如杨翰在《扫石轩画谈》中所评:“笔笔皆如铁丝,有起有止,有韵有情,亦多疏散之气,如唐人小楷、令人探索无尽。”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清明上河图》明 仇英 绢本设色 纵30.5厘米 横987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本幅《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明代江南社会的城乡人民生活实景。以仇英名款出现的《清明上河图》传世的目前所知原藏清内府的有两本,《石渠宝芨》初编著录一本原藏重华宫,落款“吴门仇英实父摹宋张择端笔”,本幅即为《石渠宝芨》所著录的。仇英与张择端一样,在他的《清明上河图》也表现了热闹纷扰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场面宏大,气势雄伟,虽然在艺术性和史料价值上难以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相提并论,却也构筑了一幅颇有声势和气魄的风俗画。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仿米山水图》明 陈淳 纸本水墨 纵107.8厘米 横67.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下方坡阜高树,一人站立树下远眺。隔湖上方云林列布,溪桥幽阗。用笔苍逸,已经出文门法度之外,陈淳早年的山水学黄公望、王蒙,具有深厚的笔墨功底,中年以后效法宋代的米友仁,元代的高克恭;其水墨淋漓,极高远之致,意境独造。此图绘远山苍润,山石树木皆受米友仁画风之影响,近树虬曲,用笔湿润苍逸。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仿米山水图》明 陈淳 纸本水墨 纵107.8厘米 横67.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仿米山水图》明 陈淳 纸本水墨 纵107.8厘米 横67.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仿米山水图》明 陈淳 纸本水墨 纵107.8厘米 横67.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仿米山水图》明 陈淳 纸本水墨 纵107.8厘米 横67.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仿米山水图》明 陈淳 纸本水墨 纵107.8厘米 横67.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竹林长夏图》明 陆治 绢本设色 纵177厘米 横75.5厘米 此图为描绘一老者坐于一奇峰下竹林边纳凉的青绿山水画。画面右上方一交错扭动的奇峰直插天空,峰上一幽深的石涧,一股清泉蜿蜒流出,在前方化为细瀑泻入山峪之中。奇峰下轻烟缭绕,远方隐约着几座山巅,开阔而幽深的竹林,远处小溪缓缓流淌。整个画面虽取竖直布局,但境界开阔,环境清幽,景物虽多,但主次分明,布置有序,可谓在构图及意境方面的精心之作。画中用笔细劲精严,浓墨勾皴,淡墨轻染,设色明艳,风格整秀。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幽居乐事图》明 陆治 绢本设色 共10页 每页纵29.2厘米 横51.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画法简逸,描绘的是渔父、放鸭、听雨、踏雪等村居乐事。其中“渔父”一图,画渔夫们在水上捕鱼,水波滟潋,细柳飘浮,芦苇摇荡,一幅优美的渔民生活图景。“放鸭”一幅也别有情致,河中的鸭子情态各具,画法简率,意境清美。“听雨”画大雨滂沱,狂风大作,雨中一人正撑伞而行,低头躬身,行步艰难,整幅作品将风雨大作的天气生动地表现出来。“踏雪”一幅也很有情趣,一长者正携书童顶雪在雪地行走,是一幅典型的文人生活趣图。画法粗简,皴染结合,背景晕染得体,画境高寒。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幽居乐事图》明 陆治 绢本设色 共10页 每页纵29.2厘米 横51.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幽居乐事图》明 陆治 绢本设色 共10页 每页纵29.2厘米 横51.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幽居乐事图》明 陆治 绢本设色 共10页 每页纵29.2厘米 横51.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三峰春色图》明 陆治 纸本设色 纵135.3厘米 横6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陆治(1496—1576),字叔平,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因为居住在太湖的包山,号包山子,后隐居在支硎山中。他是吴门派大家文徵明的重要门生,诗、文、书、画都有相当的造诣。“其于丹青之学,务出其胸中奇气,以与古人角,一时好称,几与文先生埒”。在花鸟画方面,与文徵明的另一个得意弟子陈淳同为明代大家;山水深受宋元人和文徵明影响而又能创立自己的风格。《三峰春色图》设色清淡,勾皴结合,山石树枝层层勾勒,层次井然,秀丽清雅。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水阁读书图》明 陈铎 纸本设色 纵174厘米 横76.8厘米 江苏常熟博物馆藏 此图青绿设色,颇多赵孟頫、文徵明影响而又自出机杼。整幅作品结构繁复而秀整,笔法尖峭,赋色雅丽,远峰则以意笔为之。画面既重视色彩的对比效果,有能通过清幽的环境描绘给人以音响的联想,因而成功地渲染出作者立像中那种摆脱尘嚣缰索、陶然世外的高人雅境。陈铎的作品带有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心理特征——追求和标榜清高的隐居不仕的生活,从《水阁读书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画家的这一特点。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万松小筑图》明 居节 纸本设色 纵61.5厘米 横29.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居节,生卒年无记载。字士贞,号商谷,西昌逸士,江苏吴(今苏州)人。少年时从文徵明习画,山水画分法简远,有宋人之风。晚年居虎丘平塘,萧然自适,吟咏、诗画自若,或绝粮,则旦起写《疏松远岫图》一幅,令童子易米以饮。著有《牧豕集》传世。约活动于嘉靖至万历年间。《万松小筑图》构图严谨,疏落有致,远处瀑布倾泻而来,山势高远平坦;近处树木劲虬,苍润秀泽,掩映在树阴中的山间房舍若隐若现,正在缓步过桥的人物清晰可辨,神态安然,似在双手抱拳行礼,房舍门口早有人前来迎候。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潮满春江图》明 居节 纸本水墨 纵47.5厘米 横26.2厘米 镇江市博物馆藏 《潮满春江图》是画家的传世作品,其中部空白,以虚带实,意为茫茫江水,下部坡坨断续,野树参差。小舟停靠。得江南江汊野趣。上部群峦叠嶂,云岚缥缈。山头用重墨点拈以外,远山近山均施淡墨,意境清旷。自题七绝一首:“潮满春江澹不流,东风扇暖柳初柔,夕阳遥见青山色,吹破浮云落小舟。”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山水图》明 王问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问(1497—1576)字子裕,学者称仲山先生,江苏无锡人。善绘事,点染山水,极苍古。这是一幅细长条的山水画,纵横比例是3.5比1,在构图上有一定的难度。作品的右部是山溪水,上部和下部是山峦。上部的主峰画得挺拔劲秀,下部的山峦画得比较平坦,加之中间又被房舍和树木隔开,使此作品既有平远之态,又有高远之势。由于恰到好处地运用了黑白关系,此画显得生动无比。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设色山水图》明 文嘉 纸本设色 纵76.7厘米 横31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文嘉(1501—1583),字休丞,号文水,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吴门派代表画家文徵明的次子。《设色山水图》画树石屋宇,仍是家法。文嘉精于鉴古,临古之功也深,画风传乃父衣钵,惟所闻古人名迹至多,故下笔能脱去习俗,颇不易得。整幅作品,草木丰茂,秀润多姿,云雾显晦,峰峦出没,充满生意,用笔疏简秀润,意境清远,颇得董源之笔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江南春色图》明 文嘉 纸本设色 纵28厘米 横108厘米 文嘉继承家学,画得其父一体,精山水,疏秀似倪云林而有肉,着色山水有幽淡之致。此图画柳堤亭桥,春水淡荡,游人熙攘。勾皴染色,饰小圆苔点,十分工丽。画上自题七言诗一首,末署“茂苑文嘉画并题”,下钤“文水”印,卷尾钤“文休承”印。首尾钤“樵香阁书画印”、“永安沈氏藏书画印”、“贰虚堂祖氏珍藏书画印”、“求是斋珍藏印”、“琴山审定”等鉴藏印。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武当南岭霁雪图》明 谢时臣 纸本设色 纵296厘米 横100厘米 青岛市博物馆藏 谢时臣(1488—1567),号樗仙,吴(苏州)人。是沈周、文徵明以后的吴派名家。善山水,得石田意而有变化,笔势纵横,设色浅淡,人物点缀,极其潇洒。尤善画水,江河湖海,种种皆妙。此画描绘的是武当山南岭雪后的情景,为大章法淡着色的山水画。自识:“写乾坤名胜四景,景皆予曾亲览,历历在目者。”按其自识当为四幅,现仅见此幅作品。峰峦山石皆留白,天空用淡墨烘染,屋宇亭台均不见瓴,以示积雪之厚。栈道上,前呼后应的行旅,也极尽生动之致,于画面的活跃,增添色彩。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仿黄鹤山樵山水图》明 谢时臣 纸本墨笔 纵58.9厘米 横31.3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此画描绘的是高山峻岭的郁茂之景象。但见飞瀑百丈,落纸有声。笔法粗壮。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这幅作品取全景式构图,上方重峦叠嶂,奇峰突兀;中部云岚浮动,林木葱郁,画家着力描写了画面中部的数株大树,树干用笔苍劲,树叶点染结合,一派葱郁之景象。下部飞瀑倾泻,瀑布对面的山坡之上,用笔细劲。整幅作品巨嶂大轴,气势雄伟,笔致墨韵浑然天成。表现出了夏山飞瀑的气势和壮美。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溪山秋晚图》明 谢时臣 纸本墨笔 纵55厘米 横72.5l厘米 山东省博物馆藏 谢时臣兼浙派和吴派画风,一生最爱画山水,他的作品构图新颖,笔墨潇洒,纵横自如,他注意吸收了吴派画家清新秀润的特点,力求克服有些浙派画家剑拔弩张与刻露的弊病,具有自己独特的面貌。这幅作品,从山麓到山巅,重岗复岭,松木葱郁,崖岩峭壁,中留空隙,显出了山势的高远,中段的横桥,为对山往返的道路。自天而挂的瀑布真正是“疑如银河落九天”,在画家的笔下显得非常有气势。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太行晴雪图》明 谢时臣 绢本设色 纵231厘米 横165.6厘米 青岛市博物馆藏 谢时臣尤其善于画水,在表现瀑布上有上乘功力。之外,江河湖海,种种借妙。笔墨纵横自如,富有气势,介乎戴进和沈周之间。不过,谢时臣在刻画局部时,有时不够精微,缺少秀韵。他的传世作品多为水墨立轴,《太行时晴图》是一幅构图饱满的山水画作品。画中山石林立,树木苍翠,层崖排列有序,的确是谢时臣的传世佳作。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仿卢鸿堂十景图》明 谢时臣 绢本墨笔 册页 每开23厘米 横36厘米 沈阳博物馆藏 谢时臣喜欢画屏障大幅,有气概而不无丝理之病,这也是外兼戴进、吴伟两派所致。凡长卷巨幛,出笔纵横自如,颇具魄力,风格介于“吴派”和“浙派”之间。其人物近学吴伟,远宗李公麟,线条劲细潇洒。《仿卢鸿堂十景图》为谢氏临写古本卢鸿草堂十景册,画法奇古,笔墨简练而朴茂,每开以篆书和隶书题写景名,末页署款,左上题“草堂”,下钤“谢思忠氏”,左右钤“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等宝玺。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樵谷图》明 文伯仁 纸本设色 纵79.2厘米 横46.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伯仁(1502—1575),字德承,号五峰山人,又号葆生,摄山老农,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侄子。山水、人物师王叔明,笔力清劲,岩峦郁茂。《樵谷图》描绘的是意境清幽的山水景色。画面上古松葱郁,枝干遒劲,生意昂然。溪水蜿蜒从山中而出,似闻淙淙水声。溪边有一院落茅舍,后山头草木回春,烟气苍茫。整幅作品富有山村生活气息。墨笔细润、松秀,构图自然,毫无矫造而得野趣。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万壑松风图》明 文伯仁 纸本设色 纵104.7厘米 横25.8厘米 画面上松竹茅堂,上方山峦层叠,全仿王叔明笔法。此图描绘的是山川高远之景象,近景高树挺直,枝叶婆娑多姿。树荫蔽处是山间茅堂。皴法细密秀润。小径蜿蜒出没于山间,山松飒立,随风飘摇有声。远山层峦起伏,巍峨宏伟,山石之披麻皴圆润细腻 ,松树的点、线组合有致。整幅画面气势雄伟,万壑松风,一派郁然深秀的山川图景。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湘潭云暮图》明 文伯仁 纸本设色 纵143.5厘米 横36.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伯仁的山水、人物师元代山水画四家之一王蒙。他的山水,纵逸婀娜,俊峭多姿,得意之作,往往写景稠密,布局繁复,路径迂回,皴用多家,能画得烟霭微茫,曲尽山林的幽致。此图描绘的是湘潭云暮之景,画家手法非常简洁,山峦用披麻皴柔和圆浑。树木的勾撇点染,笔力清新,墨色滋润,这与他平时常用的尖峭峻利的笔法稍异。全图画格清秀明润,与文徵明的风格相近。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溪仙馆图》明 文伯仁 纸本设色 纵71厘米 横39厘米 广州美术馆藏 观文伯仁的《溪仙馆图》,可以看出他确实已经参透王蒙的画法,但又具新意。总之,文伯仁是一个善于向前人学习的画家,其艺术功力深厚,山水画笔力清劲,岩峦郁茂。雄关高岭,道路两旁斜坡夹峙,成行的树木泛青,城背山峦高耸,写出行客登程跋行的情景。画家在这幅图中着意渲染金陵城仲春二月宜人的春色,草木葳蕤,柳色青青,从而传达出友人顾元祥“风烟迷故国,回首不胜情”的眷恋心绪。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竹亭对棋图》明 钱榖 纸本设色 纵62.1厘米 横32.3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本图题示:“小诗拙画问讯凤洲先生。经时不见王青州,养疴高卧林堂幽。竹寒松翠波渺渺,四檐天籁声飕飕。围棋招客赌胜负,劝酬交错挥金瓯。有时弄笔染缃素,句新调古人争收。城居六月如坐甑,思欲对面销烦忧。美人迢递不可即,东江目断沧波流。丙寅中秋四日,钱。”画家对于画中的松针、竹叶、细草都一一刻划交代,毫发不爽,但却细而不碎。具有很强的形式感染力,也使得画面的整体感更强。另外,茅亭中画有四个人物,着墨虽不多,但却情态各具。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虎丘小景图》明 钱榖 纸本设色 此画描绘的是苏州虎丘山前景物。凡千人石、剑池、双钓桶,上至虎丘寺塔,皆收入画幅之中。画家的题诗将此图诠释得更加意趣清晰:“碧山高处结清游,孤阁虚明景最幽,秋色横空彩霞乱,岚光含暝雨声稠。青林掩映高低树,白水微茫远近洲。一段胜情吟不就,暮钟催客上归舟。细雨霏霏浥暵尘,空林落木景凄 清。登高聊适烟霞兴,把酒都忘离乱情。绝壑泉枯销剑气,四山人静少游行。萧然禅榻忘归去,况对汤林竺道生。上巳风光属近丘,追陪高盖结春游。暖风淡荡摇歌扇,新水澄鲜泛彩舟。舞燕蹙花停复举,游丝罥树堕还留。佳辰胜赏怀良友,独抚雕阑抱隐忧。隆庆改元仲冬,钱榖为东州兄作虎丘小景并录旧游之诗于上。” 《求志园图》明 钱榖 纸本设色 纵30厘米 横19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乔柯翠林图》明 陆师道 绢本设色 纵174.8厘米 横98.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陆师道(1517—?)字子传,号元洲,更号五湖,长洲(今苏州)人。嘉靖进士。官至尚宝少卿。师事文徵明,诗、文、书、画所谓文氏四绝,并能传之。山水淡远类倪云林,精丽者不减赵孟頫。尤工小楷、古篆,全得麻姑坛法,而以色彩傅之,遂为一时书家冠。《乔柯翠林图》是一幅传统的文人题材的山水画作品,画中山势兀立,树木葱茏苍翠,枝干虬劲,文人雅士赋诗观瀑,好不悠闲自得。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秋溪放艇图》明 蒋嵩 绢本水墨 此画描绘的是危岩欹树,下临溪水,溪中一舟,有一人独坐读书,舟尾一人摇橹。上方远山群雁,下方是巨石和水草。在表现方法上,比较粗健,用简练概括的手法表现远近溪山 ,轻舟横渡旷野之景。全图布势爽朗,在画法上受吴伟水墨协议一派的影响,并上承南宋马远、夏圭“院体”的传统,笔墨有所放纵,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主要特点是山石用大斧劈皴染,勾斫皴擦多以方笔,干湿并用,泼墨、破墨兼而有之,劲健粗放,墨气淋漓。 整幅作品富有节奏感,近处的山石和小舟的浓重笔墨和远处的一抹淡化之景相互映衬,形成了远近之势的鲜明对比。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庐州泛艇图》明 蒋嵩 绢本设色 纵189.6厘米 横104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蒋嵩号三松,金陵(今南京)人。工于山水、人物,上宗吴伟,用焦笔枯墨最入时人之眼,尺幅之中,寸山勺水,悉臻化境。然而行笔粗莽,漫无规矩,是浙派末流。被吴派视为狂态邪学。纵观蒋嵩的绘画实属写意山水。《庐州泛艇图》一画还是取浙派俗成之法,山势突兀却并非雄奇气魄,树枝翻卷盘曲极尽夸张之势,表现的虽然还是文人雅士的放舟清溪的儒雅清高,然而以文人画派自居的吴门画派及其他所谓画坛正统却并不买他们的账,称之为“张牙舞爪”而不屑一顾。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雨景山水图》明 孙克弘 纸本设色 纵171厘米 横72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此幅着色山水画表现的是雨后春山的景象。前景有小桥流水,农舍、草亭隐现于林荫之中。湖水宽阔辽远,占据了中景;远山挺秀,山间云蒸雾漫,也有楼阁、村舍隐现。画家自题云:“僧房十日掩柴关,闲看浮云自往还,无限天机心会得,起来磨墨写房山。”年款丙午(1606)。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这一作品构图布局,虽有平远之势,但远景又具高远的格局,仅由于远山四周的云蒸霞蔚而使整个画面呈平远之势。在用笔上,圆润潇洒,墨色湿润而浑厚,设色清丽而淡雅,恰当地表现了春天雨后景色。画家在技法运用上,熟练地运用了雨景山水的画法。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江上楼阁图》部分 明 宋旭 纸本墨笔 纵24.67厘米 横180厘米 沈阳博物馆藏 此图画峰峦奇险,丘壑幽深,江流开阔,舟艇竞发。将江山渺远之景表现得惟妙惟肖。画中所表现的险峻平夷极富变化,笔法深湛精妙。画的中部画家自题:“嘉靖丙寅秋暮,石门宋旭写于云间之圆通精舍。”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城南高隐图》明 宋旭 纸本墨笔 纵76.5厘米 横32.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隶书自题“城南高隐”,并题诗:“侩牛伊昔居墙东,何如南郭张家侬。泳歌恨不惊人句,行草妙比临池工。衡门柳色和烟碧,小院荷花映日红。浮云世事异朝夕,尔独高卧全真风。万历戊子之夏,偶遇仰泉兄,斋头相与高论,移日感而有赠。檇李友弟宋旭初甫志。”图中描写城郭内外初夏景色。此图以粗简的笔墨,精练的绘画语言,较生动地表现了近于风俗画题材的山水景物,表达了古代文人崇尚野逸、归隐的思想情态。画中以粗笔湿墨写树木村落,以干笔焦墨点叶,笔意苍率老到。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秋景山水图》明 丁云鹏 绢本设色 纵63.5厘米 横27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丁云鹏(1547—1628尚在),字南羽,号圣华居士,今安徽休宁人。白描师李公麟,似发之间,而眉睫意态具毕。设色学钱选,以精工见长。也工山水,风格略近文徵明和仇英。 丁云鹏的画法,早期细秀,晚年粗略,此幅已由工致趋向简劲,应是其中年所作。画中石法、树法浑厚拙重,别有一种韵味。整幅作品变化多样而基调统一,敷色轻淡冷峻,有一股活色生香的境气扑人眉宇,进一步加强了画面闲和严静幽雅的气氛。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山阴道上图》明 吴彬 纸本设色 纵31.8厘米 横86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层峦叠嶂,千峰万壑,岗岭逶迤,绵亘不绝;村舍古刹,亭台楼榭,掩映其间;山溪流远,河谷漫漫;溪谷间飞瀑如练,丛树繁密,依聚溪边涧畔;轻云薄雾,弥漫升腾,气势浩阔。实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在岩石间题以长篇跋语,有似山崖石刻,意也颇奇。这幅作品是为米万钟而作,米万钟是米芾的后裔,明代后期著名画家。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云峦秋色图》明 吴彬 纸本浅设色 纵126.5厘米 横28.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吴彬,明末画家,生卒不详,字文中,号枝庵发僧、枝隐庵主,蒲田(今属福建)人,流寓金陵,山水亦佳,工丽整秀,颇得神宗称赏。画面上部为一挺秀独立的主峰高高耸起,其下有侧峰支岭,层层叠起,碎石浅滩,出没山前。山间遍生丛树,细瀑清泉从山上跌宕而下,在山下汇为平静的河流。画中笔法温厚而松秀,山石树木造型整肃,秩序井然,程式严密,但稍有板滞之弊。其设色温雅清淡,更使画面境界奇秀,温和而雅致。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雪岳读书图》明 萧云从 纸本水墨 纵124厘米 横47.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萧云从(1596—1673)明末清初的画家。字尺木,号默思、无闷道人、于湖渔人等。明朝灭亡后始称钟山老人,寓意仰望钟山陵阕(明陵)。他自幼习诗文书画,明崇祯年间曾参加反对宦官魏忠贤的复社。入清后,他拒绝作官,遍游名山大川,或闭门读书,寄情诗文书画。画面的山石用笔勾画,无皴染,以突出雪景,富有版画的韵味。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石磴摊书图》清 萧云从 纸本水墨 纵132厘米 横66厘米 荣宝斋藏 萧云从画山水行笔方折枯瘦,结构繁复而不乏疏秀,气格高森苍润,人称他为姑熟派。此图上自题七绝一首,诗云:“摊书石磴意逍遥,松下时听燕语娇;山间不知昨夜雨,瀑飞如练出丹霄。”款署:“已酉初夏,七十四翁云从。”这幅画以全景式构图写高山峻岭,山中茅舍八栋,松树数株,飞瀑汇潭,石桥凌跨,二高士盘坐于石磴之上,高谈阔论;稍远处,一童子挥扇煮茗,以应高士陆羽之嗜。 |
'중국미술'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중국전통산수화: 명대권 1 (0) | 2010.01.08 |
---|---|
중국전통산수화: 청대권 4 (0) | 2010.01.07 |
중국전통산수화: 청대권 2 (0) | 2010.01.07 |
중국전통산수화: 청대권 1 (0) | 2010.01.07 |
중국회화 (송대) (0) | 2009.11.07 |
댓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