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 의미의 공간
  • 자연과 인간
음식문화

중국의 술문화 21

by 8866 2010. 12. 9.

 

 

중국의 술문화 21

중국어원문자료

 

1. 대시인 육유와 소흥주

2. 고대 서화와 술

3. 고대술의 도수와 향기

4. 시인과 술의 관계

 

1. 대시인 육유와 소흥주

大诗人陆游与绍兴酒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理事长 傅建伟
被梁启超誉为“亘古男儿一放翁”的陆放翁,名游,绍兴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是我国宋代著名爱国诗人。他的诗作9300多首,近千年来为人们传颂不绝。他对我国的文化事业、爱国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位伟大的人物与绍兴酒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身上闪耀着绍兴酒文化的光辉。陆游自小就生活在绍兴酒的产地——绍兴,受当地的风土人情的熏陶,陆游从小起就喜喝绍兴酒。所以他在晚年写的一首诗《疾哀》中,回顾自己80多年的生活说:“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成诗。”绍兴酒与诗构划成了陆游人生不可分离的有机体。
陆游钟爱绍兴酒。在诗人眼里绍兴酒是一种兴奋剂,使陆游发出气壮山河的呐喊,展开精鹜八极,神游四方,超越时空的想象。在《醉歌》一诗中,尽写其醉时情景:
“我欲江楼上,阑干四时空。手把白玉船,身游水晶宫。方我吸酒时,江山入心中。肺腑生崖嵬,吐出为长虹。欲吐辄复吞,颇畏惊儿童。乾坤大如许,无处著此翁。何当呼青鸾,更驾万里风。”
只有酒才使他心胸顿开,似可吞日月,身披双翼,遨游太空。在《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更写出他气吞云梦、胸涵万汇的气概:
世言九州外,复有大九州。
此言果不虚,仅可容吾愁。
许愁亦当有许酒,吾酒酿尽银河流。
酌之万斛玻璃舟,酣宴五城十二楼。
天为碧罗幕,月作白玉钩。
织女织庆云,裁成五色裘。
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
一饮五百年,一醉三千秋。
却驾白凤骖班虬,下于麻姑戏玄洲。
锦江吹笛余一念,再过剑南应小留。
真是醉人醉语醉态,上天入地无极。有时他还要乘着酒兴,手执宝剑,“北临黄河观禹功”,“南适苍悟吊虞舜”。一醉之下,壮志勃发,万千军马,直捣中原,故都于复,祖业重兴,诗人是在醉中抒发现实中不可实现的宏图大愿,足可见醉翁之意,其忠心爱国之志彪炳千古。“丈夫不虚生世间,本意灭虏收河山……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中原机会嗟屡失,明日茵席留余潸。益州官楼酒如海,我来解旗论日买。酒酣博塞为欢娱,信手枭卢唱成采……”以酒后的幻觉来表达理想,折射现实,抗金战士的高大形象屹立于众人之前。可谓酒后真言,大丈夫之铮铮铁语也!
在诗翁的心里,酒可解愁排忧,可表其情其志。他是一个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兼容者。他有爱有恨,爱憎分明;有血有肉,亘古男儿;陆游并不整日在沉醉之中,更不是以醉逃避斗争,只是以酒来排遣心中的烦恼,在醉中去寻求知音和伴侣。“平生嗜酒不为味,聊欲醉中迁万事。酒醒客散独惨然。枕上屡挥忧国泪。”他的饮酒与挥泪是在一起的。饮的是苦涩酒,挥的是忧国泪,人前是豪饮,枕上是暗泣。《前有樽酒行》诗更谴责了那些达官贵人荒淫无耻的生活,他们空谈抗敌,却荒唐宴饮不息。“丈夫可为酒色死?战场横尸升床第”,既怒斥那些醉生梦死之人,更表达自己碧血沙场之志。直到临终之际,他还渴望着抗金事业的胜利,嘱咐儿孙们要用酒向他报告江山一统的喜讯:“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足见陆游的饮酒与那些酒色之徒是完全不同的。
先生生于绍兴,卒于故乡,对故乡的山水特别钟情。绍兴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云兴霞蔚”的稽山山光水色。虽其山,没有秦岭之壮,泰山之雄,峨嵋之险,黄山之奇,庐山之妍;绍兴的水,也没有黄河之奔腾,长江之浩荡,洞庭之旷漾,大海之浩瀚。然而,故乡的山山水水,展示在放翁的面前,有美学家追求的表里澄澈,一片空明的最高意境;有画家所要的“草木蒙笼,云兴霞蔚”的最佳画境。体现在诗人笔下的是放飞心灵的最好媒介。先生笔下由《舟中作》“三百里新月时,放翁艇子出灵诗。城头唇阁烟将合,波面虹桥柳未衰。”,“晤语无人与遣愁,出门聊复弄轻舟。山穿烟雨参差出,水赴陂塘散慢流。”和《柯山道上作》的“道路如绳直,郊园似砥平。山为摧螺踊,桥作彩虹明。午酌金丸橘,晨炊玉粒粳。江村好时节,及我疾初平。”感叹出“沙路时晴雨,渔舟日往来。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炊黍孤烟晚,呼牛一笛哀。终身看不厌,岸帻兴悠哉!”无不折射出对吾家吾乡的眷恋和热爱。
在诗圣的真情中,绍兴酒还是陆游与乡人亲情交流的中介,处处流露和洋溢出喝碗美酒迎亲人的真情厚意。陆游晚年定居绍兴三山时,长去水乡山村,看望普通农民,所到之处,深受乡人欢迎。一年初冬之日,村人见陆游到来,男子停止了耕作,女子放下了机杼,齐来迎接他。没有好酒好菜,正巧有慈姑在旁,于是赶快煮熟,捧了热酒送去,并说天冷了,你年迈体衰,喝碗酒可御寒。“掘得韭姑炊正熟,一杯苦劝护寒归。”(《东村(其一)》)《游山西村》更写出诗人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血脉乡情:“莫笑农家腊酒混,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绍兴酒成了连接感情的纽带,交流感情的化合物。在《村饮示邻曲》中,写晚年与乡人聊聚之情。一日几杯酒下肚之后,他向大众讲述北伐抗金的主张,希望大家随时准备,枕戈待旦;持之以恒,传之子孙,一朝诏书下,都走上前线:“耳热我欲歌,四座且勿喧……吾挤虽益老,忠义传子孙。”绍兴酒又成了诗人与乡人同袍同仇,同唱《无衣》的响鼓重锤。
最脍炙人口的典故要数陆游与唐琬沈园巧遇了。绍兴酒还成了陆游宣泄自己对唐琬情感的工具,这已成了千古绝唱。或悲或爱、或喜或忧,或惊或叹,都统统的浓缩于这一美丽而悲凉的故事了。但此故事的主要媒介,是那形如水,性如火的绍兴酒,真乃谓一酒咏成千古词,数尽多少心酸事。陆游前妻唐琬,天生丽质,贤淑多才,两人本是姑表兄妹,青梅竹马,结婚后伉俪情深,志趣相投,和美恩爱。但陆母却不喜欢这个媳妇,勒令陆游休妻。在封建礼教的逼迫下,陆游只好忍痛遵命,与唐琬分手。以后陆游另娶,唐琬也改嫁了赵士程,但真挚的感情依然深深地埋在两人心里。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春,陆游31岁。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唐琬与其夫在沈园与陆游邂逅相遇,在征得赵士程同意后,唐琬送给陆游一壶绍兴酒。面对此情此景,陆游百感交集,苦不堪言。说不尽的别恨离情,诉不清的幽怨深通,十年岁月,天各一方,无限情愫,难解难分。于是在酒后微醉之
时,陆游就在沈园的墙壁上题词一首---传颂千古的《钗头》:
红酥手,黄滕酒,
满墙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沈园巧遇,是喜是悲?一杯黄酒,是苦是甜?不久,唐琬因思念过度,哀怨过极,抑郁得病,含恨死去。这是一杯情酒,更是一杯断魂酒,断送了陆唐的情和爱,从此阴阳二隔,相见何难!为此,笔者还专门填过一词《蝶恋花·沈园感怀》
断云曲进几重许?墙柳笼烟,春帘无重数。
孤鹤轩前残壁处,只见斑斑泪痕铸。
石桥碧波怨黄昏,花落尘沉无,谁留得春住?
可叹放翁醉成语,害得香坠黄泉去。
这杯由封建礼教酿成的苦酒造成了陆游的终身遗恨。一是报国无门,一是婚姻不幸,双重的悲痛,双重的苦闷,双重的不幸,降落在陆游的头上,其打击可谓大矣!不过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幸而有酒,也只有酒方可以排遣其万事万愁,使他历尽坎坷,仍豁达不已。“平生嗜酒不为味,聊欲醉中遣万事。”“放翁七十饮千盅,耳目未废头未童。”或许因为绍兴酒的滋润,他终于成了健康老人,活到85岁。可见绍兴酒的保健功能不可没。
绍兴是水乡、桥乡、酒乡,更是名士之乡。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初至绍兴,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士比鲫鱼多”。是绍兴的山、绍兴的水,绍兴的酒孕育、滋养了陆游这样伟大的爱国诗人;而陆游,使名士辈出的绍兴,底蕴深厚的绍兴酒,愈加走向辉煌、凝重和灿烂。

 

2. 고대 서화와 술

古代书画与酒


古代的画家、书法家,大多嗜酒,原因有二:一是他们的气质与性格特征鲜明,多愁善感,生活追求浪漫气息,希望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因而以酒浇愁,借酒兴来体味生活的趣味。二是酒能推助书画作品的产生。因酒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功效,它可使人精神亢奋,才思敏捷,从而激发出珍贵的灵感,这样,不但易于促成书画艺术品的诞生,而且可提高作品的质量。

酒,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初向卫夫人学书法,后去官,与东土士子日尽山水之游,饮钓自娱,书法更加精进。其著名代表作《兰亭集序》,便是他于绍兴兰亭和孙统、孙绰、王蕴等四十一人聚饮时写就。唐代“草圣”张旭作书,往往是酒后激情方起,醉后大呼狂走才索笔,有时甚至不用笔,而“以头濡墨,一甩而就”,“变化无穷,若有神助”,待酒醒后再写,竟“不可复得”(《唐书·张旭传》)。宋代书法家苏舜钦,官运不佳,被谪放到苏州时,常练草书,有时酒酣落笔,较之平时更洋洋洒洒,别具一格,人争传之。明朝遗臣朱耷,往往于醉后挥毫。人们知其嗜酒,闻字、画“皆得其醉后”,所以,为了得到他的作品,便“置酒招之”,将纸、墨置于席边,待酒兴大发,他便开始泼墨,或“攘笔搦管,狂叫大呼”,结果是“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而“醒时,欲觅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万镒于前夕顾也!”(见《清朝艺苑》)

不仅书法家创作借助于酒力,许多画家亦然。在美术史上,秦汉间的“千岁翁”安期生,曾“以醉墨洒石上,皆成桃花”(《酉阳杂俎》)。唐代吴道子,“每欲挥毫,必须酣饮”(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张志和“喜酒,常在酣醉后,或击鼓吹笛,舐笔成画”(同上)。宋代包鼎,为画虎专家,每当画虎之前,总是首先“洒扫一室,屏人声,塞门涂牖,穴屋取明,一饮斗酒”,然后“脱衣,据地卧、起、行、顾”,感到自己真像老虎时,又“复饮斗酒,取笔一挥尽意而去”(见《后山谈丛》)。元代画家钱选,“酒不醉,不能画”。明代画家吴伟好“剧饮”,人们欲得到他的画,需“载酒……往”。清代画家郑板桥,酷爱狗肉和饮酒,富商大贾虽“饵以金千”,也难得板桥字画,而不少人以狗肉或烧酒,便可轻而易举地得到。

我国古代借酒作画、作书者,远非上述诸人。可以说,大部分画家和书法家的许多艺术精品的产生,都与酒密切相关。当然,他们之所以能创造出精湛的艺术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的勤学苦练。但是,也绝不能忽视酒对书画作品的诞生的巨大推助作用。这是书画家饮食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3. 고대술의 도수와 향기

趣说古代酒的度数和味道


说起酿酒,最早的还是两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写在黏土板上的啤酒制作配方---这块土板现在应该还在芝加哥大学的Oriental Institute,那里囤积了不少两河流域的文物。而在中国,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应该是用蘖酿的酒,蘖就是发芽的谷粒,酿出的是黄酒。后来古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秦汉时虽然仍然用蘖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开始用酒曲,前阵子还在《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

南北朝时,制酒曲的工艺日益完善,当时的一部奇书《齐民要术》上记载了很多种制曲的方式,这些方式现在有不少还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时有了红曲,酿造出来了“红酒”,不知道古书里说的女儿红是不是就是这种就,不过绍兴的状元红应该不是,那酒俺喝过,其实不红,颜色是橙黄色的(也许俺喝的是假的?)

前面说到曲酿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水再酿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可是不成,因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酒精成分达到10%左右时,酵母菌就停止繁殖,发酵过程也就随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强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会超过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发酵,也得不到度数更高的酒了。

到了元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得到度数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这和现在的酒比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个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两“两毛烧”,体会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两毛烧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过现在可能不止“两毛”那么便宜了吧:)说烧酒是元朝时才有的,是依照李时珍的纪录,不过在白居易等人的诗里已经有了“烧酒”一词,并且对山西汾酒历史的考证似乎说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时就有烧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过岗有可能是早期的烧酒吧,不然十几度的酒不会有那么大的力量。

总结一下,用蘖酿的酒度数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应星说“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传”;用曲酿造的酒度数大致在十几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因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药,不够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较类似现在的绍兴黄酒;蒸馏后的烧酒度数很高,大约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现在仍有烧酒,不妨一试。

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相当于是二斤56度的二锅头。


4. 시인과 술의 관계

诗人与酒之情

 

 

俗话说:"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对联云:"美酒千杯辞旧岁,梅花万朵报新春。" 戏词道:"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诗词曰:"一曲新词酒一杯。" 可见生活中人们情感的勃发与寄托常常离不开酒。酒能让人豪情万丈;酒还能让人灵气喷发。纵观中国文坛,与美酒结下不解之缘的文人不计其数,尤其是那些才思敏捷的诗人,他们诗兴的涌动、情感的抒发无不与美酒相伴。


曹操"对酒当歌",发出了"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叹,作者深感人生短暂,不能虚度年华,应当慷慨厉志,以成就大业。无奈大志未酬,遂成殷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见作者是借酒与诗以消忧。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世冷酷,只有与自然亲近。反映出作者高雅的情趣、横溢的才华。酒与诗人的忧乐相伴,诗人的悲喜与酒相依。纵观古代诗坛,诗人们高兴时,美酒是他们快乐的兴奋剂;诗人们痛苦时,美酒是他们悲伤的忘忧水。诗人们借助酒抒发的感情和抒写的生活丰富多彩,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酒写民俗风情: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充分展示了农村日常生活的乐趣,表现出农家的淳朴和好客。辛弃疾《汉宫曲·立春》"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叙述了立春时节农家酿酒献客、向亲友赠送韭菜堆盘的民风民俗。


二、酒写欢乐闲适:唐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叙述了当年与友人每次相逢都是尽醉而归的惬意情景。宋朝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其一"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归",通过醉酒形象的写出了生活的欢乐。"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热爱之情。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反映了作者早年闲适的闺阁生活。


三、以酒塑造人物:宋黄机"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一边饮酒,一边激愤吟诗的诗人。陆游"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写在花香四溢、春光烂漫的沈园,前妻唐婉用细腻红润的纤手,轻轻启开黄纸瓶封,殷勤地给他斟满了美酒。塑造了唐婉美丽动人的形象。清人毛先舒《吴宫词》"苏台月冷夜乌栖,饮罢吴王醉似泥。"生动的反映出吴王沉湎酒色烂醉如泥的荒淫形象。


四、以酒遥寄乡思: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欧阳修"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用酒表达了对万里之外的亲人的苦苦思念;而范仲淹"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则更夸张的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恋家愁绪。宋汪藻《点绛唇》"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用比喻写出了怀人思归的乡情。张元斡《兰陵王》"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抒发了对故国刻骨铭心的相思别恨。


五、以酒寄寓深情:唐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殷勤劝酒,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与关切,真挚动人。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写由于风雨交加,想起了寒冷中道士的凄冷,产生了送酒慰问道士的愿望:"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描写了邀请朋友来饮酒的真挚淳朴的情意。唐朝诗人温庭筠《送人东游》"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以无限关切的心情,倾诉了对友人的深挚情谊。宋陈与义《临江仙》"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以酹酒湘水,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悼念。


六、以酒尽显豪情: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将进酒》)显得极有气势,旷达豪迈。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更是意气风发,豪迈欢畅。韦应物"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显得旷达欢快,气度不凡。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谈笑赴死,充满豪情。苏轼"酒酣胸胆尚开张……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发了杀敌报国的雄心,显得激荡、雄豪。清朝女革命家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对酒》)千金买刀,貂裘换酒,何等豪放慷慨,真乃裙钗不让须眉,与热血男儿无异。


七、借酒写景: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 , , 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写出了江南山城水乡莺歌燕舞、酒旗迎风招展的如画美景。王安石《桂枝春》"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描绘了白帆在夕阳中缓行、酒旗在西风中高扬的美丽秋景。宋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写出了清明时节汴京开禁,人们陶醉春色,欢快出游的景象。蒋捷《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虽写了春愁,但更是一副景色:春天来到了江南,船儿在江面上起伏颠簸,逐浪前行,岸边林立的酒楼上,酒旗迎风招展,招徕过往的客人。


八、以酒写愁:通过酒来写愁的诗歌是所有与酒有关的诗歌中最多的。醉仙李白面对"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却愁得"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本想借酒消愁,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虽然如此,但他还是认为"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以至"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李商隐"心断新丰酒,消愁又几千。"写自己本欲断酒,但由于忧愁,又不断饮酒消愁,觉得唯一能使凄凉的心得到暂时温暖的只有酒。晏几道"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饮酒听歌是为了消除悲凉的情绪,但一听清歌却又怕断肠,表明始终无法排解悲凉。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十年夜雨灯。"用景语写出了意语,蕴涵着一种深沉人生感慨。宋词人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作者为春光流逝而发愁,为年华老去而发愁。


酒是人们生活的调味品,酒是文人创作的兴奋剂。人们爱酒、饮酒、写酒,其实是他们爱生活,爱品味生活,爱抒写生活。无论忧乐、喜怒,他们都可以用酒来寄托。高兴时请开怀畅饮,忧伤时请浅酌低唱,让美酒的芬芳熏香你的生活,让生活的美酒溢满你的幸福!

, 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写出了江南山城水乡莺歌燕舞、酒旗迎风招展的如画美景。王安石《桂枝春》"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描绘了白帆在夕阳中缓行、酒旗在西风中高扬的美丽秋景。宋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写出了清明时节汴京开禁,人们陶醉春色,欢快出游的景象。蒋捷《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虽写了春愁,但更是一副景色:春天来到了江南,船儿在江面上起伏颠簸,逐浪前行,岸边林立的酒楼上,酒旗迎风招展,招徕过往的客人。


八、以酒写愁:通过酒来写愁的诗歌是所有与酒有关的诗歌中最多的。醉仙李白面对"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却愁得"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本想借酒消愁,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虽然如此,但他还是认为"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以至"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李商隐"心断新丰酒,消愁又几千。"写自己本欲断酒,但由于忧愁,又不断饮酒消愁,觉得唯一能使凄凉的心得到暂时温暖的只有酒。晏几道"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饮酒听歌是为了消除悲凉的情绪,但一听清歌却又怕断肠,表明始终无法排解悲凉。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十年夜雨灯。"用景语写出了意语,蕴涵着一种深沉人生感慨。宋词人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作者为春光流逝而发愁,为年华老去而发愁。


酒是人们生活的调味品,酒是文人创作的兴奋剂。人们爱酒、饮酒、写酒,其实是他们爱生活,爱品味生活,爱抒写生活。无论忧乐、喜怒,他们都可以用酒来寄托。高兴时请开怀畅饮,忧伤时请浅酌低唱,让美酒的芬芳熏香你的生活,让生活的美酒溢满你的幸福!

 

 

'음식문화'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중국의 술문화 23  (0) 2010.12.10
중국의 술문화 22  (0) 2010.12.10
중국의 술문화 20  (0) 2010.12.09
중국의 술문화 19  (0) 2010.12.09
중국의 술문화 18  (0) 2010.12.08

댓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