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 의미의 공간
  • 자연과 인간
한국사

압록강의 역사

by 8866 2009. 12. 26.

 

압록강의 역사

 

 

 

 

 

 随着朝代的变迁,民族的更替,自古以来鸭绿江的名称曾经有过许多次变化。周秦以前已经难以考证,《汉书.地理志》菟郡西盖马县马訾水,西北人盐难水,西南至西安平人海。”“马水”即鸭绿江,“盐难水”,即今浑江。鸭绿江名“马訾水”始于此。“好大王碑文”:“惟昔始祖邹牟王之创基也,出自北扶余……天其衷,命驾巡车南下,路由扶余奄利大水………”“奄利水”,《后汉书.东夷传》作“淹水”;《三国志.魏志》作“施淹水”;《梁书》及《北史.百济云》作“淹滞水”;《隋书.百济传》作“淹水”。奄利水、淹水、施淹水、淹滞水,皆指称鸭绿江。到了晋武帝,来此临流观赏,因水流湍急,如箭离弦,改名为“箭川江”,后来又改“箭”为“剑”。《通鉴》:“隋大业八年(612年)伐高丽,分道并进,皆会于鸭绿江水西。”“鸭绿水”名始出现。唐初,太宗亲征高丽,返师路过鸭绿江,改称鸭绿江为“洗袍河”。贞观十九年(645),程名振拔卑沙城,遣将耀兵绿水。贾耽《道里记》云:“登州东北,海行至鸭绿江口”,“鸭绿江”名开始延续下来。何以叫《鸭绿江?《通典》解释说:“马訾水,一名鸭绿江,源出白山,水色似鸭头,故俗名之。”由此可见,“鸭绿江”之名始于唐中叶以后,因为“水色似鸭头”,才叫“鸭绿江”。这比之大女洗浴,染绿了天池水,形成鸭江的神话,已变成只具有比拟特征的美学命名了。

 鸭绿江发源于天池,这种误传由来已久,且列几则如下:《辽东志》:长白山“其巅有潭,周八十里,渊深莫测,南流为鸭绿江,北流为混同江。”《元一统志》:“其顶有潭,周八十里,南流于鸭绿江,北流于混同江,今呼为松阿哩江,东流为爱呼河。”《明一统志》:“其顶有潭,周八十里,渊深莫测,南流为鸭绿江。北流为混同江。”

《清太祖实录》:“长白山之上有潭,曰闼门,周八十里,源深流广,鸭绿、混同、爱滹三江出焉。鸭绿江自山南西流入辽东之南海。混同江自山北流入北海,爱滹江东流入于海。”

《盛京通志》:“东自宁古塔,西至奉天府,诸山皆发脉于此(按指长白山)。巅有天池曰图伦泊,一曰闼门,周约七十余里,呈斜方形。环池多奇峰,大小凡十有六。山之四周,百泉奔注,松花、图们、鸭绿三江之源出焉。”

《清史稿.地理志》:“鸭绿江导源天池,南曰暖江,南流至双岔口,葡萄河自东北来汇。此下为中韩界水,始名鸭绿江。”

《东北年鉴》:“鸭绿江源出长白山南麓之长白泊子(主峰南三十里),俗称为江掌者是也。两山之间悬瀑直下,深二丈许,南流二百余里,右岸为长白县境,左则朝鲜境之惠山镇,迄西流二百余里,右岸纳长白山迤西连山南麓之水二十余。

很明显,《辽东志》、《元一统志》、《明一统志》的记述语句有许多相同,有先后抄袭、以书传书的痕迹。《东北年鉴》讲得虽然煞有介事,虽未直说源于大池,却道出个悬瀑,诱人轻信。放下上述史籍不管,即与刘建封时间相距颇近的有些记载,也往往含混其辞,出现错误。

按日人调查记云:江有二源,一建川沟,一佟佳江。韩人亦云:江有二源,一剑川江,一爱滹,查爱滹即暖江,剑川江即建川沟。日人以暖江为佟佳江则误甚,盖佟佳江即佟家江(因江边有佟姓居者名之),在鸭绿江西北(详水道提纲),今之名为浑江,即伶佳江也。这里,韩人是否以爱滹为佟佳江,刘建封没有讲,他只指出:韩国新出地图,对鸭绿江上游右岸自头道沟至十二道沟以及寺洞地方,左岸至惠山镇(即协山城)以上,均未注明,可见其认识也欠明确。

除上以外,对鸭绿江的发源还有一种错误看法,即以为发源于长白山西。《辽史》、《金史》、《元史》、《方舆纪要》、《大清一统志》、《开国方略》、《皇朝舆地全图》、《盛京通志》、《吉林外记》等都如此。这些著作大半都以书考水,习而安之,不以为误,盖“到者寥寥也”。为了彻底查清鸭绿江源,宣统元年(1909年),刘建封踏查长白山时,先后三次跋涉于三奇峰下。《长白山江冈志略》云:余此次寻鸭绿江源,系白上而下,分作三起。第一起,带兵一、仆一、引路人一,自白山三奇峰下大旱河,自南阜出水之暖江,约二十八里。越数日,率测绘员刘韵琴、队长谢鸿恩等,自暖江源下至两江口(与葡萄河合流处),约百三十里,均属步履,陡谷崎岖,并无鸟道,实为人力所难通,此第二起也。又数日,顺江而下,过二十四道沟以及十九道沟,约百八十里,此第三起也,宿两江口。

《白山纪咏》有云:“二水居然合而一,鸭江汩汩向南流。”作风物断(鸭绿江)自头道沟至二十四道沟,由此而上至两江口,西为暖江,东为剑川江,实鸭绿江之两大源,而到者寥寥也。

(鸭绿江)古马訾水也,为中朝界江,上游自暖江与剑川江汇流处,始命名焉。

一年之后,筹备长白设治委员张凤台,在《长白汇征录》中刘建封踏查的成就作出明晰的说明:鸭绿江,古马訾水,其上源有二:一爱滹江,一葡萄河。爱滹江即暖江,源出长白山南麓,距天池四十余里,由三奇峰腰向西南去,至南天门,水脉若伏若断,有沙石,无水线,土人名“旱沙河”。又南二十余里,细流涓涓,向东南流,土人名“爱滹河”,暖江之名始此。又南流九里许,有一水流入,曰“太平川”。又南偏东有一水流入,曰“白川”。又南流一百余里,有一大水自东北来汇,曰“建川沟”。上流即葡萄河,韩人则统名之曰“葡萄河”。发源南葡萄山(即韩界胞台山,山分南北两支)。上流与暖江合流处,名“大双岔口”。以上,无所谓鸭绿江也。自双岔口以下,始名鸭绿江……去年,勘界员刘建封由长白山分水岭东南旱河、木石河地方循流而南,历经双岔口,目睹建川沟与葡萄河自东北来,洪波巨浪与暖江相汇,而江水始大,水深色绿如鸭头,故名“鸭绿”。执此以论,则暖江为鸭江之源,建川亦鸭江之源也。葡萄河亦鸭江之源也。搽形度势,葡萄河较暖江尤大,且上流忽流忽断,并不直接长白,故谓鸭绿江发源长白山之西南则可,谓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之西则不可。就西南而论,其上源断自双岔口始。这里,张凤台把建川沟与其上流葡萄河分开说了,目的是证明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西南,实质上也证明刘建封“鸭绿江两大源…的发现。

鸭绿江的名字古老,鸭绿江流经的山丘与平原更古老。这些山丘与平原驯养着鸭绿江。

鸭绿江源长白山属于冷湿型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山地丘陵景观,海拔高度一般在500-1000米,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了该地形的基础。这次运动,长白山地除掉断袭并有花岗岩侵入外,还有中性和酸性的火山岩喷发。后来经过老第三纪的长期剥蚀和中生代运动,山地发生了广泛的扭曲、断裂和火山喷发,台地不断上升。第四纪之后,这种情景依然反复,这便打乱了山地地形正常发育过程,使之更趋于复杂化。长白山的余脉(连同千山山脉的东延部分),构成了鸭绿江中游地区。那里的山体多为北东向延伸。部分呈东西向和北西向展布,属辽东丘陵东部。它自北而南依次排列着侵蚀断块中低山区、剥蚀断块低山丘陵区和波状平原区三个次级地貌单元,地势北高南低。山区丘陵约占总面积的75%,平原道沟至十九道沟,再历长白县城前缘,皆有水来注。后转而西流,左岸虚川江水来汇,土人名两江口。又折向西北、北西、西北、转西,右岸有十八道沟至八道沟水会合,左岸有长津江水来注。八道沟立有长、临界碑。

上江河流浅窄(最窄处仅三、五丈),水流湍急,石硝颇多。两江口以下,主要哨口有:小老虎哨、瓮圈砬子硝、石优硝、石墙硝。
三个腔硝、大门槛子硝、二门槛子硝、黑驴子硝、峡心子硝等。鸭绿江进入临江县,东自八道沟,西至错草沟,长约一百多公里,成一弓背形,再入辑安县一直西南流,长约一百七十多公里,有二十几条支流来注。上一世纪至本世纪初,中江木排漂流繁忙,可运木材的支流有嘉余河、七道沟河、四道沟河、三道沟河、二道沟河、头道沟河、红土崖河。

中江未端纳入的最大河流是浑江。浑江发源于临江县西北八十余公里的三岔子岭南山谷。初向东北又转向东南流,至城墙里砬子又西南岔。正岔、东南岔诸水皆入,复折向西南,至八道江镇,其水始大,艚船、木排全可通行。至五道江岭下,人通化境。复经
桓仁、辑安外岔沟西六公里,汇于鸭绿江,长约三百五十公里。
中江硝口较长白更多。如:黄石硝、大龟硝、二龟硝、小门槛硝、满天星硝、老母猪硝、跑马子硝、谷草垛硝、黑瞎子硝、小羊头硝、大白硝、四人把硝、白马浪硝、二马驹硝、王八脖子硝、猪油瓶硝、壁新子硝、锅坑硝、鞍子硝、南条硝、南头硝、喉喽子硝、五股流硝、耍孩子硝、妈妈硝、纺车硝、关门砬子硝、粉房硝、臭水硝、乌砬子硝等。至于上下同名的硝口,还有三四个。
鸭绿江下江为宽甸至大东沟人海段。在宽甸境内,鸭绿江西南流经大西岔、红石碰子、长甸、古楼子、虎山各地,流长二百十六点七公里。纳入的主要河流有:浑江、大蒲石河、大安平河。
河等。浑江流入县境属下游段,先后纳入小雅河、半拉河、新华河、下露河等十八条河,江身穿山越谷,婉蜒曲行,流域面积四百九十八点五二平方公里,最后于下露河(按为地名)汇人鸭绿江。浑江硝口颇多,著名的有:秋皮硝、高丽墙硝、五里长硝、老虎硝、地缸硝、锅青硝、满天星硝、纺车硝、二股流硝等。大蒲石河发源于大川头,向南流一百二十余公里,汇集支流五十六条,最后于古楼子流入鸭绿江。其上源为白石砬子,泥石流活动频繁,呈明显高滩化特征。门坎硝至玄羊砬子硝为中游,河槽下切,两岸为第四纪玄武岩阶地,多险滩峡谷,保留有侵蚀型古河道风貌。玄羊砬子以下为下游,河道稍显宽阔,沿岸有小块冲积台地。大安平河发源于杨木川大房身沟,汇集支流十九条,河道平均比降5%。,演化不定,最后亦于古楼子汇人鸭绿江。爱河古称“大虫江”,唐称“乌骨江”、“隆贺水”,清称“爱河”。“爱”系满语谐音,意为琉璃、清澈。爱河发源于双山子高力盘道岭南麓。灌水以上为上游,称“牛毛生河”,以下称爱河,自灌水出境向西流入凤城界,下游复折回宽甸县境与安东交界地带,最后由虎山人鸭绿江。

宽甸境内的鸭绿江干流硝口迭出,伏有凶险。为近江人们熟知的有:四股流硝、谷草垛硝、鱼硝、老人沟硝、大关平硝、二股流硝、大清沟硝、万宝盖硝、大排硝、裤裆硝、碧谷洞硝、大荒沟硝、小斜硝、半拉壁硝、白菜地硝、小西硝、兔子牙硝、老乌碰子硝、门槛子硝、大江口硝、三把葫芦硝、燕脖子硝、大斜硝、长甸硝、苏甸硝等。

由宽甸流入安东,鸭绿江面逐渐宽展,岸边多为阔野。注入之河在我岸有:大沙河、七道沟水、六道沟水、五道沟水。过三道浪头后,受挂网河水。再西南流,分二江口:南江,沿朝鲜境入海;北江,沿安东境西南流,经赵氏沟门南,右受赵氏沟水,再西南,受老东沟水(水之入江处即大东沟港),又西南,入海。江口位于北纬4941’,东经12410’06” ,东至朝鲜水运岛,西至大东沟窟窿山,北至朝鲜薪岛列岛,南界黄海,面积十三平方公里,中朝两国共管共用。

鸭绿江由安东以下,潮汐感应逐渐加强。迎接鸭绿江人海的黄海平面,由于日月相互吸引,一日升降二次。早晨水涨称潮,夜间水涨称汐,日夜概称日潮,涨潮达到极点日满潮,落潮达到极点日干潮。潮汐以江口为界,口门外属于非正规半日浅海潮,口门内属于不正规半日潮。日潮不等现象很显著,夏季日潮大,冬季则相反,夏秋潮则比冬春大。大潮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三和十八,小潮一般发生在初十与二十五。高潮时约逐日推迟四十八分钟。鸭绿江口属于强潮河口,潮差较大。位于口门的大东沟,平均潮差为四点六米。最大潮差为六点七米。

鸭绿江运,始于本世纪初。请看张凤台的叙述:现时,自十三道沟以下(对岸朝鲜新镇)至安东县,已能行驶浅水汽船;自十三道沟以上至长白县城以下之两江口,则仅能行驶旧式之民船(俗名江艚)。
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冬,包修大江艚两艘,小江艚四艘,于宣统元年五月同竣工,由通化运至安东,溯鸭绿江而上,至长白府。每大艚一艘配置巡兵十名;小艚一艘配置巡兵五名。共四十名,夏秋运货,冬春巡江,暇时则教以操法,并授以万国江河公例,以便应付外人。这里主要讲了上江水路的航行情况:水势险恶,仅能行驶大小江艚,“夏秋运货,冬春巡江”。在另一处,张凤台还说到这种木艚之制及其用途:按木艚之制,自通化、临江以至长白,凡渡江、渡河皆用之。小则以独木为之,可渡八九人;大则并两木艚,平面钉以木板,可渡车马,是因其利而变通者也。鸭绿江硝多水猛,舟揖难通,去年长郡仿造鸭哨船式,创造大小江艚六艘,试行无阻,再设法开修航路,筹备江防。
渡人、渡车马、运货,都在夏秋之季,至江道危险处,石砬危耸,下临绝涧,惊涛骇浪,如同猛兽,淹毙之案,时有所闻,光绪三十四年,陆军部筹备东边防务,拟有鸭绿江设水巡、通航路、修石硝三条,通航路以通行汽船,为此又必须先修硝石,硝石不除,非特汽船难通,即鸭嘴舢板、通常之木艚亦难畅行元阻,因工程浩大,悬置许久,并未解决。
上江每届冬令,雪大冰坚。由安东、通化、临江运货至长白,主要依靠爬犁,这种江上工具,驾马驾牛,利行冰雪。冬春之间最宜。尽一日之力可行七八十公里,运满载之货可装一千余公斤。

“东道不通,利用此物,不文不饰,虽笨而坚”,水旱路咸宜。中江航道有鸭江、浑江之分。浑江在临江境内属上游,水流急浅,大船不能通行,下航者惟装六七十石之艚船与木筏而已,上航者;仅可至通化县城。与浑江相比,鸭绿江航运则异常繁忙。由于江面宽阔,本世纪初,每年上下艚船达二千余只。下运货物以大豆、豆饼为大宗,线麻、黄蘑、药材、皮张次之。上运以面粉、火油为大宗,布正次之。倘水势适宜,下行者四日可至安东;若上行风顺,二十余日可至,否则三四十日不等,光绪未年,日商为谋取私利,开始经营小汽船,三日一次,专载旅客,不装货物,乘者颇多。
由于航运繁茂,中江渡口渐渐增多。临江境内的主要渡口有:猫耳山前渡口(当中朝往来要冲,每日渡者数百人,两国合办)、苇沙河镇南渡口(亦为中朝往来要津,繁盛之状仅次于猫耳山前渡口)、石灰沟门渡口(该地设有警务分驻所)、六道沟门渡口(中朝合办)、南围子东南渡口(专渡越境军队,临江官宪亦可借渡)。
浑江渡口:八道江镇北渡口(系该镇商民赴江北必经要津,每日往来者甚夥);七道江镇西渡口(系临江、通化往来必经之渡口);六道江镇东渡口(地名弯弯江,亦为临江、通化往来所必经)。
其它可记载的河流交叉渡口尚有:六道沟河渡口、烨皮甸村渡口、蚂蚁河渡口、城墙碰子渡口、河口镇渡口、红土崖河渡口、秋皮梗渡口等。辑安境内渡口此从略。
由于地理条件优越,鸭绿江下游的航运较之上江与中江,开发既早,自然也更为繁盛。当长白一带还在行驶木艚时,安东、东尖头和大沙河己是帆船的停泊地。迨至日本侵入,自小沙河口鸭绿江横一直线起,至日本居留地西南界铁路止,则为轮船停泊地(光
绪三十三年海关布告)。嗣以港界狭隘,又有铁桥横江,出入不便。
日本于安东六道沟修筑沿江码头,以备商船停泊与货物起卸。又以满铁会社名义取得疏浚五道沟江渚权利。终以江水泛滥,沙拥浅濑,浚谍徒劳,未能达到目的,最后始定三道浪头为安东内港。其上冈峦突起、石壁峭立之江流至此折成大港湾,能容吃水量十五
六尺、一千三四百吨的汽船航驶出入。中外各种汽船多定期停泊于此。
鸭绿江下游以安东为中心,上下主要航路有三条:一、由三道浪头港湾起,沿鸭绿江下驶,经蚊子尖、挂网沟、赵氏沟,至大东沟口人海。潮水涨时,一千三百吨的汽船可以航行。其航路所至,为奉天、直隶、山东、江苏沿海各口岸,二、由三道浪头港湾起,溯鸭绿江上驶,经五道沟、六道沟、安东县、马市台至蜡子沟出境,二三百石的帆船可以航行。其航路所至,为宽甸、辑安、桓仁、通化、临江沿江各地。三、由燕窝爱河口起,上往老龙头、九连城、三道湾、石头城、梨树沟,至吴家河口出境,入凤城界,可以通行艚船。航行安东内港及鸭绿江上游各地,除少数中外大小汽船外,以各种水船为最多:沙船:船底平阔,沙面可行可泊,稍搁无碍,故名:大者载量七
八百石。多往来于江苏各口岸。
改橇:大者载量三四百石,多往来于天津间。
红头:大者载量三百余石,航行天津、山东各港。
瓜篓:大者载量二三百石,多往来于奉天沿海各港。
燕飞:大者载量二百余石,航行奉大沿海各岛。
艚子:大者载量二百余石,航行鸭、浑两江上下。
尖嘴船:大者载量五六十石,航行浑江以内。
对尾船:大者载量百余石。航行鸭江上游。两船相对,过硝时可分为二,以便畅行。
敞口船:大者载量五六十石,航行爱河以内,可上至草河口。
舢板:大者载量二三十石,多行驶安东附近。
独木船:刳木为之,锐其首尾,大者容十余人,小者二三,船夫
持浆或蒿,左右摧之,乱流而渡,多用于江河摆渡。
冰橇:能乘坐三四人,载量五百余斤,一人立其尾,以蒿持续撑
之,滑行甚速。自安东下行可至三道浪头,上行可至长甸河口,爱河内可上至石头城。
为了保护两江航运,民间自行组织有安东航业总会所和鸭、浑两江航业会临江事务分所,前者在安东,后者在临江县城内,皆面临鸭绿江,取其便于检点航船数目。总会所与分会所各设有会长。文牍、会计筹,分掌会内事务。分会所开支由安东总会所支领开销。遇有情事,招集临时会议商讨解决,以不失航商双方和睦为限。
除掉航业会,还有鸭、浑两江航险联保会之设,专办两江航险联保事宜。其联保宗旨,系由各船户共同出资,担保赔偿,糟船一旦遇险,遭受损失,遇险者既不至破产,出资者也不会有过大亏损,辗转资助,双方都会受益,实亦为自助的一种办法。
光绪二十九年(190 3年),中美签约,安东开为商埠。光绪三十三年(190 7年),安东海关设立。人员有税务司一员、副税务司一员、理船厅一员、头等帮办二、上等帮办一、四等帮办三、头等总巡一(由理船厅兼任)、三等总巡一、二等检货员三、三等检货员六、供事十五、头等铃子手四、二等铃子手六、三等铃子手二、四等铃子手三、试用铃子手一、汉英文案一、司书一、录事七。历届税务司皆由英、美等国人员担任。
安东海关的分关为大东沟分关,在大东沟口,距正关四十五公里,光绪三十三年十月设立。由于江水逐年淤浅,轮船货物均在三道浪头装卸,又因受大孤山影响,税收逐年跌落。安东海关设有七处分卡:
安东火车站分卡:在日本居留地,宣统三年(1911 年)十一月设立,江桥建成后,为火车站通往朝鲜新义州必要之地。
安东铁路分卡:在安东火车站,民国元年(1912年)设立,检查火车进出口客货。
安东大桥头分卡:在安东鸭绿江铁桥,宣统二年(1910年)设立,征收朝鲜往来客货税。
安东码头分卡:在安东鸭绿江桥下,宣统二年设立检查出口木料。
安东渡口分卡:在安东日界渡江口,宣统二年设立,堵防朝鲜船货登陆偷运。
东尖头分卡:在安东县东尖头江沿,宣统三年设立。检查进出口粮食。
三道浪头分卡:在安东县三道浪头,宣统二年十月设立,据鸭绿江之总汇,进出口轮船皆由其检查。

鸭绿江(Yalu River,Amnok River[朝鲜]),位于吉林省、辽宁省东部边境,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发源于长白山南麓,流经长白、临江市、宽甸、丹东等地,沿中朝边界向西南流,汇集浑江、虚川江、秃鲁江等支流,在辽宁丹东的东港市附近向南注入黄海。鸭绿江干流全长795公里,流域面积6.4万多平方公里。沿岸有临江、集安等旅游城市。丹东、新义州等工业城市。
[编辑本段]【地质特征】
  鸭绿江上游沿岸有小片地区为玄武岩外,整个河床由前寒武纪岩石构成,流至河口湾处冲积层开始向外扩展。河流流过的大远眺朝鲜三江里风光(集安)部分河谷很深,与峡谷相似;两岸山峦叠起,海拔高600-1200米。 临江以上的河段水流湍急,到处是瀑布和暗礁。十三道沟以下可通航,并用以流送木材。在临江至楚山的中段,河床有大量冲积土淤积,冬季水浅,有的地方甚至连顺流而下的木筏也无法通过。集安以下沿岸平原较开阔。流量大,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建有水丰、云峰等电站。下游水流缓慢,淤积的冲积土愈来愈多,形成一个有许多岛屿的巨大三角洲。近数十年来河流淤塞现象日益严重,1910年1,000吨的轮船可轻易地溯江而上,驶抵新义州,而现在500吨的轮船也很难办到。
 11-13世纪高丽疆域鸭绿江古称坝水,汉代称为訾水,唐朝始称鸭绿江,因其水色青绿,恰似鸭头而得名。
  鸭绿江本为中国内河。735年,唐玄宗诏旨以大同江为界,南属新罗,北属大唐,是为《开元乙亥界约文书》。993 年,辽圣宗“取女真鸭绿江东数百里之地”赐于王氏高丽,高丽在鸭绿江南岸的女真聚居地筑城始于此,高丽的领土推至清川江中上游至鸭绿江下游一线。明初,李氏朝鲜通过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不断向北扩张领土,至1443年在鸭绿江中上游设置了“西北四郡”,控制了鸭绿江东岸地区,鸭绿江随之成为中朝两国的界河。
  明朝初年,1388年初,明朝户部以边界问题移咨高丽,“以铁岭北、东、西之地,旧属开元,其土著女直(女真)、鞑靼、高丽人等,辽东统之;铁岭之南,旧属高丽,人民悉听本国管属。疆境既正,各安其守,不得复有所侵越”。而这一地区(即元朝双城总管府),在1356年已经被高丽乘元朝内乱的机会收复了。明朝提出铁岭划界的要求后,又命辽东都司派兵设站,“招抚鸭绿江以东夷民”,准备建立铁岭卫。此举激起了高丽强烈的反对,表奏“铁岭迤北,历文、高、和、定、咸等诸州以至公崄镇,自来悉是本国之地”。高丽国王辛禑甚至在大臣的怂恿下,准备铤而走险,先发制人进攻辽东,后来被持反对意见的征明大将李成桂(朝鲜李朝太祖)夺了位。朱元璋在高丽的极力反对下,打消了恢复元朝边界的念头,将铁岭卫移置辽东,默认了高丽对此地区的统属。
  明朝虽招抚了鸭绿江图们江流域的女真部落,却不保护女真人利益,满足于朝鲜的“事大至诚”,同时忙于安抚周边,任凭朝鲜将图们江南岸鸭绿江东岸的女真领地尽收囊中。
  继承高丽的李氏朝鲜抓住机会,大力向北扩张领土。朝鲜北部的女真人上奏明廷,说“咸州(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迤北,古为辽、金之地”,明成祖因而降敕与朝鲜,索要这一带的“十处人民”(主要为女真人)。朝鲜则以明太祖已默许铁岭之地归本国为辞,并称此间女真人“来居本国地面,年代已久,……且与本国人民交相婚嫁,生长子孙”,请求“令本国管辖如旧”。李朝使臣利用明朝“不分化外,一视同仁”的天朝大国妄自尊大的心理,阳奉阴违,以柔克刚,致使明成祖表示“朝鲜之地,亦朕度内,朕何争焉”,同意将铁岭以北,公崄镇(今朝鲜咸镜北道吉州)以南的“十处人民”还归朝鲜。
  朝鲜与明朝初期几次边界争执,均以公崄镇作为划界要求。实际上从公崄镇以北直至图们江的地区,都逐渐为朝鲜所控制。在朝鲜半岛东北部,朝鲜通过对这一地区女真人的剿杀招抚,控制了图们江的东南沿岸。朝鲜从1431年至1449年在图们江流域设置了钟城、会宁、庆源、庆兴、稳城、富宁军事镇戍点,合称“东北六镇”,使领土扩展到现今的图们江沿岸。
  在朝鲜半岛西北部,朝鲜由作为两国传统边界的鸭绿江口沿江上溯到鸭绿江中上游,控制了江的东、南岸。朝鲜从1416年到1443年在鸭绿江中上游先后设立了闾延、慈城、茂昌、虞芮“西北四郡”,使领土扩展到现今的鸭绿江沿岸。
  朝鲜在鸭绿江中上游南岸先后设置了西北四郡,即:闾延郡(1416年)、慈城郡(1433年,闾延郡西南)、茂昌郡(1440年,闾延郡东南)、虞芮郡(1443年,闾延郡西南、今江界和楚山之间) 。并在以上地区也修筑了城堡,总计16座大城,25个小堡,从朝鲜南方强制迁徙大量居民在该地区定居,逐步实施对北部地区的有效控制。至1443年,朝鲜将鸭绿江南岸地区纳入了版图,鸭绿江随之成为中、朝两国西段边界的界河。

 

 

 


中国东北地区与朝鲜的界河。中国的吉林省和辽宁省均隔河与朝鲜接壤。河长约790公里(491哩),流域面积约31,751平方公里(12,259平方哩)。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向西南流入黄海为一重要水电资源,可用于运输(特别是运输从两岸丰富的森林中砍伐的木材),并为滨河人民提供渔业资源。
  鸭绿江不仅是一条政治边界,而且也是中、朝文化的分界线。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人以栖息在江上一种绿色家鸭比喻蓝色的江水,因此命名为鸭绿江。在14世纪高丽王朝末年中-朝国界确定前,鸭绿江不是一条政治边界。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发挥重要的政治作用。
  鸭绿江发源于中国-朝鲜边界白头山顶上深不可测的天池,海拔高2,700公尺(9,000呎),蜿蜒南流至朝鲜的惠山,然後折向西北,经130公里(80哩)至吉林省临江,此後向西南直洩320公里(200哩)注入朝鲜湾。
  除河道东端沿岸有小片地区为玄武岩外,整个河床由前寒武纪岩石构成,流至河口湾处冲积层开始向外扩展。河流流过的大部分河谷很深,与峡谷相似;两岸山峦叠起,海拔高600∼1,200公尺(1,900∼3,800呎); 主要支流有虚川江、长津江和秃鲁江等。
  临江以上的河段水流湍急,到处是瀑布和暗礁。在临江至楚山的中段,河床有大量冲积土淤积,冬季水浅,有的地方甚至连顺流而下的木筏也无法通过。下游水流缓慢,淤积的冲积土愈来愈多,形成一个有许多岛屿的巨大三角洲。近数十年来河流淤塞现象日益严重,1910年1,000吨的轮船可轻易地溯江而上,驶抵新义州,而现在500吨的轮船也很难办到。
  沿江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冬季有4个月(11月至2月)河水结冰,不能通航。由於位在丛山之中且离海洋不远,因此雨量充沛;降雨集中在6∼9月,充足的雨水使针叶树和落叶树生长茂盛。森林为野生动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地,兽类有野猪、狼、虎、豹、熊和狐狸,鸟类有雷鸟、雉鸡等,河中鲤鱼和鳗鱼甚多。
  值得注意的是︰支流虚川江和长津江的鱼类与中国黑龙江上游的鱼类相似,而与鸭绿江的不同。这些支流过去可能与黑龙江的支流松花江相通,第四纪期间白头山喷发玄武岩熔岩後,才与松花江分离,而与鸭绿江相连接。
  自从16世纪称为约谨人(Yojin)的部落被驱逐到满洲後,鸭绿江高丽一侧全部由高丽人居住,西北岸中国一侧由满人和汉人居住。沿江可耕地不足8.9万公顷(22万亩),下游的主要作物为水稻,在中、上游山区种植玉蜀黍、小米、大豆、大麦和甘薯。
  在惠山江面宽约140公尺(460呎),水深1公尺(3呎);在中江宽200∼250公尺(640∼800呎),深1.4公尺(4.5呎); 位於水丰湖水电站大水库处宽390公尺(1,280呎);河口湾的水面宽5公里(3哩),水深2.5公尺(8呎)。
  鸭绿江的重要性主要在於水电资源丰富,最大的水坝是位於新义州上游56公里(35哩)的朝鲜水丰湖大坝,坝鸭绿江风光身高100公尺(320呎),长880公尺(2,880呎),水库面积345平方公里(133平方哩),发电能力约700万瓩。它是亚洲东部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之一,为朝鲜北部广大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工业发展和电气化铁路提供电源。它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於1950年当联合国军队向北挺进鸭绿江时加入朝战的主要原因之一。
 

'한국사'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조독수호조약朝德修好條約  (0) 2010.01.25
한일의정서  (0) 2010.01.25
고구려의 공간에 대하여   (0) 2009.10.25
일본관동군특설부대  (0) 2009.08.31
하바로프스크88국제여단 일부 장병들-오래된 사진   (0) 2009.07.29

댓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