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 의미의 공간
  • 자연과 인간
불교

불교역사연표 2

by 8866 2008. 5. 30.

 

佛教历史年表 二 
  

·582年(隋文帝开皇二年)  
改长安陟岵寺为大兴善寺,并立大兴善寺译场。  
隋兴佛道,召僧猛住大兴善寺为隋国大统。又以昙延为大昭玄统。
北天竺沙门那连提黎耶舍住大兴善寺草创译事,后移住广济寺为外国僧主。
山西吉县挂甲山石窟开凿。

·583年(隋文帝开皇三年)
诏令修复周朝废寺。
唐公李渊以长安宅施沙门昙嵩,隋文帝为制清禅寺名。
百济僧日罗赴日本弘法。

·584年(隋文帝开皇四年)  
帝敕凡北周已入官而未毁之佛像等,再行安置。一时佛寺得以重兴。
帝为灵藏律师建大兴善寺,命为寺主。
于洛阳为沙门昙延建永泰寺(一说延兴寺)。
为沙门法经建光明寺。 
山东济南佛峪寺摩崖造像开凿。
日本苏我马子在石川住宅造佛殿供佛。  
百济僧鹿深到日本。

·585年(隋文帝开皇五年)
隋文帝杨坚于大兴殿受菩萨戒,大赦天下。
帝应沙门昙延之请,遣使到突厥迎天竺犍陀罗沙门阇那崛多返华主译经之事,置十大德监掌译经。更召婆罗门僧达摩笈多,居士高天奴高和仁兄弟等,同传梵语。  
帝召杜顺和尚(传为华严宗初祖)入宫,奉之如佛。
新罗僧智明入陈。

·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  
建龙藏寺(即今河北正定龙兴寺),张公礼属文,刻立《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

·587年(隋文帝开皇七年)
命昙迁为大沙门统。
遣支侍朗李世师将天竺匠工造龙池寺。  
百济的丰国为日本穴穗部皇子说法。

·588年(隋文帝开皇八年)   
召沙门普安入京为皇储门师,长公主营建静法复延住寺。
昙延约于是年卒。  
百济王向日本献佛舍利,派画家白加率众僧人及建筑工匠到日本帮助建造佛寺。

·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
隋文帝平江南,下诏保护佛经、佛寺等,江南佛风继续盛昌。  
召三阶教僧信行入京,在真寂寺撰《对根起行三阶集录》、《山东所制众事诸法》。
李士谦论三教优劣,谓佛为日,道为月,儒为五星,并喻人佛教报应之义。
北天竺沙门那连提黎耶舍卒,所译经论凡15部。
隋文帝命裴矩、高颖收陈朝内库名画。
展子虔入隋。
新罗僧圆光入陈求法。

·590年(隋文帝开皇十年)  
南印度僧达摩笈多至长安,住兴善寺译经。   
晋王杨广与智顗谈佛甚洽,乃于扬州、洛阳兴建佛寺。  
山东益都云门山石窟约开凿于此时。

·591年(隋文帝开皇十一年)
诏令州县各立僧尼二寺。
晋王杨广迎沙门智顗在金城殿设千僧会,并受菩萨戒,赐号“智者大师”。为昙崇在长安建浮屠造露盘,14年方成,又为之造佛堂僧院等。  
潞州刺史辛延之崇信佛道,于城内立15层浮屠。

·592年(隋文帝开皇十二年)  
净影寺沙门慧远卒。生前著译有《大乘义章》、《法华经》、《维摩经》、《胜鬘经》、《十地经论》、《大乘起信论》等。

·593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
诏修复周武帝所毁之废像遗经,发露忏悔,参与者日达10万人。
令于诸州名山下各置僧寺一所,并赐庄田。  
禅宗二祖慧可卒(一说592年)
日本圣德太子奖励佛教,在难波荒陵建四天王寺。

·594年(隋文帝开皇十四年)  
敕沙门法经等撰成《众经目录》。
诏行牛弘等所定新乐。
智顗以“国师”之号在湖北荆州玉泉寺讲《摩诃止观》,听者达千人。
三阶教僧信行卒。  
日本推古天皇下诏兴隆三宝。

·595年(隋文帝开皇十五年)
隋文帝请沙门法纯入宫为皇后授戒。
隋文帝敕沙门法经等撰成《众经法式》,以加强对僧尼的管理。  
高句丽僧慧慈、慧聪到日本。

·596年(隋文帝开皇十六年)  
命童真为《涅槃》众主,法彦为《大论》众主,宝袭补大众论主。
颜之推撰成《颜氏家训》20篇,其《归心篇》赞释氏因果报应之说。
书法家褚遂良生(—658或659)。  
日本飞鸟寺(即法兴寺)建成。  
新罗僧昙育入隋求法。

·597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  
检括天下私度僧尼。立五众,以慧迁为《十地》众主。  
翻经学士费长房上《开皇三宝录》。
智顗卒。生前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观音玄义》等。

·598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
浙江天台创国清寺,以纪念上一年圆寂之名僧智顗。世称智顗流派为“天台宗”。


6世纪
印度阿旃陀石窟基本完成。
大乘、小乘佛教先后传入柬埔寨。
北齐画家曹仲达在世。  
书法家智永活动时期。

·600年
东印度法难时期。
陕西邠州大佛约创于此时。  
新疆吐鲁番高昌台藏塔建立。
新疆库木吐剌千佛洞46窟开凿。
福建晋江龙山寺创建。
日本遣隋使来华。  
百济王兴寺创建,30名僧人来华。

·601年(隋文帝仁寿元年)
隋文帝为感激尼姑智仙养育之恩,令天下舍利塔内各祀神尼智仙像。
诏各州营造舍利木塔,以践“我兴由佛法”之言。
画家阎立本生(—673)。
百济弥勒寺建立。

·602年(隋文帝仁寿二年)
彦琮据达摩笈多见闻,撰《大隋西国传》,以记中亚、南亚诸国文化。
中天竺僧阇提斯那到长安。
王舍城沙门谒帝,请《舍利瑞图经》及《国家祥瑞录》。敕彦琮翻为梵文。是为译华为梵之始。
百济僧人观勒携历书、天文、地理、方术等书籍贡给日本。圣德太子选派人员从其学习。

·604年(隋文帝仁寿四年)
隋文帝卒。文帝在位时凡度僧尼23万人,写佛经46藏13万卷,修治故经4百部,造佛像60余万躯,修故像150万零9千余躯,营造寺塔5千余所。
日本圣德太子制定17条宪法。四月八日和七月一日分别设立灌佛会、盂兰盆会。

·605(隋炀帝大业元年)
炀帝杨广改寺名为道场,道观名玄塔,各置监丞。
遣韦节、杜行满等出使古印度取经。
静琬在北京房山云居寺开始雕刻《大藏经》。
新罗僧昙育偕天竺沙门毗摩罗真谛等返回新罗。

·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
古印度戒日王护法。禁止杀生,奖励素食,依阿育王弘法之先例,建寺院、造石塔、筑旅舍,并且每5年设无遮大会等,佛教得以发展。
隋炀帝于东都洛阳上林园立翻译馆,以彦琮为学士,彦琮著《辩正论》以垂翻译之式,论古今翻传得失,译家须具“八备”。   
禅宗三祖僧璨卒。生前著有《信心铭》。

·607年(隋炀帝大业三年)
沙门昙迁卒。生前撰有《楞伽》、《起信》、《唯识》等疏行世。
日本遣使臣小野妹子至隋,并率僧人数十人来隋求学佛法,开日本留学僧入华之风。
日本圣德太子建奈良法隆寺。

·608年(隋炀帝大业四年)
沙门法济卒。
遣裴世清同小野妹子至日本报聘,小野妹子再送入隋使至中国,并携僧来学佛。


·610年(隋炀帝大业六年)
沙门彦琮卒。生前论著颇多,主要有《慈悲论》、《僧官论》、《默语论》、《通学论》、《通极论》、《辩圣论》、《鬼神录》、《善知录》等。
高句丽王派擅长儒教和绘画的僧人昙征、法定到日本,传授具有中国风格的绘画技术。

·611年(隋炀帝大业七年)  
山东历城建四门塔。  
日本圣德太子著《胜鬘经义疏》、《维摩经义疏》、《法华经义疏》等。

·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  
诏僧人静藏入鸿胪寺以教授外国人学佛。  
隋王世仪至新罗于皇龙寺设百座道场,请诸高德说经,圆光居上首。

·614年(隋炀帝大业十年)  
玄奘出家。


·617年(隋炀帝大业十三年)  
隋亡。隋朝36年,度僧尼23万6千2百人,立寺3千8百余所,造像11万零430躯,译经82部,佛教在全国弘兴。

·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
唐高祖李渊继续弘法,于长安朱雀门外普建道场,设无遮大会,士女云集,并建会昌、慈悲、证果、兴圣寺。在并州立义兴寺,在太原立太原寺。
僧人法琳撰颂词歌颂李渊。
迦才著《净土论》,怀感著《释净土群疑论》。

·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
高祖依佛教仪规,定正、五、九月及月十斋日不得屠刑。立十大德以统摄僧众。

·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
秦王李世民以少林寺助平王世充有功,赐物千段,封沙门昙宗等为大将军。  
太史令傅奕反对崇佛,选魏晋以来反佛之说汇成《高识传》行世。

·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  
法琳著《破邪论》以驳傅奕废佛之言,李师政学士著《正邪论》相呼应,佛道之争再起。
僧人秦川胜赴日本为圣德太子于京都建大秦寺。

·623年(唐高祖武德六年)
三论宗创始人吉藏卒。曾著《中论疏》、《百论疏》、《十二年论疏》、《三论玄义》等,主张“诸法性空”,建立真俗二谛之说。  
日本遣隋学问僧惠济、惠光,学生药师惠日、福因等随新罗使返国,奏日皇,称唐为礼仪之国。
日本为纪念圣德太子在法隆寺建释迦牟尼佛铜像。

·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7_ \6M;q(e U S
唐高祖李渊调和三教之争,命释、道、儒士分别入宫讲《心经》、《老子》、《孝经》。
日本任命僧正、僧都,使检校僧尼。

·625年(唐高祖武德八年)  
唐高祖下诏,令国学三教皆讲,先道,后孔,末释。
高句丽僧人慧灌赴日本弘传“三论宗”教义(第一传)。

·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
中印度僧人波顿到长安弘法。
佛、道教徒论争,下诏询皇太子沙汰。  
新罗僧圆测到唐。

·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
唐太宗下诏不许私度僧尼,犯者处死。  
尉迟乙僧抵长安,以擅绘荐入宫廷。
召沙门玄琬为皇太子诸王授“菩萨戒”,造普光寺以居之。
唐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求经(一说为629年)。
北京香山卧佛寺兴建。
陕西长安华严寺创建,该寺为华严宗祖庭。

·628年(唐太宗贞观二年)  
湖南沅陵龙兴寺初创。

·629年(唐太宗贞观三年)  
唐太宗令高僧27人于天门街祈雨;又为太武皇帝祈求冥福,建龙田寺。
刻立《化度寺碑》。
阎立本作《王会图》。

·630年(唐太宗贞观四年)  
战地诸寺建成,命虞世南、李百药、褚遂良、颜师古、岑文本、许敬宗、朱子奢等为碑记铭功业。

·631年(唐太宗贞观五年)  
诏以庆善宫为穆太后建慈德寺,为太子承乾建普光寺,敕沙门法常为太子授“菩萨戒”。
隋时来华时之日来学僧会承返国。

·632年(唐太宗贞观六年)
天台宗五祖灌顶卒。生前著有《国清百录》、《涅槃玄义》、《涅槃经疏》等,以传智顗之学。
新罗僧人明朗入唐学习密宗。

·633年(唐太宗贞观七年)  
天竺沙门波颇卒于长安。
玄奘法师抵天竺王舍城。

·634年(唐太宗贞观八年)
命普光寺沙门法常入内为皇后授戒。  
太宗为穆太后建弘福寺,以求佛祐福。
高句丽等三国欲遣入到中国学佛法,从之。  
新罗的芬皇寺建立。

·636年(唐太宗贞观十年)
奘在天竺见戒日王。  
沙门玄琬卒。  
新罗僧人慈藏、僧宝入华求法。

·637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
唐太宗沉缅于道教,下诏先李后释,法琳等伏阙力争,不果。

·638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
书法家虞世南卒。

·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
法琳被道士秦世英诬陷,几被杀身。以善辩获释,流放蜀中。
华严大师智正卒。曾著有《华严疏》等。
沙门静琬(或作智苑)卒。所刊石经已满7室。  
日本学僧惠隐、惠云返国,弘讲中国佛教诸派教义。

·640年(唐太宗贞观十四年)
华严宗初祖杜顺卒。曾著有《华严五教止观》、《华严法界观门》等,唐太宗赐其“帝心”之号,故称杜顺为“帝心尊者”。  
日本学问僧请安、学生高向玄理经新罗返日本。
阎立本作《步辇图》。

·641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  
唐太宗答应吐蕃松赞干布的请求,从宗室中选文成公主与之联姻。文成公主带入佛经、佛像等。
尼泊尔墀尊公主也约于此时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墀尊把尼泊尔佛像带入西藏。
魏王泰为长孙皇后造百佛巨像于洛阳伊阙。  
刻立《伊阙佛龛摩崖碑》,褚遂良书。
玄奘于古印度佛学研究中心那烂陀寺著《会宗论》,融会性、相二宗,为当地佛学名流所称道。  
善导到河西(今甘肃武威一带)观绰禅师讲经,后返京师,造《弥陀经》,画净土变相壁画于寺院,时人争相效仿。
天竺戒日王尸罗逸多数次遣使来唐,并赠郁金香和菩提树等。
书法家欧阳询卒。曾书《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碑》等。

·641-838年
西藏佛教前弘期。

·642年(唐太宗贞观十六年)
古印度戒日王在曲女城设大法会,请玄奘法师说法,有18国王及大小乘僧并婆罗门外道等数千人到会。称玄奘为“大乘天”。又请玄奘行无遮大会,道俗至者50余万。
刻立《孟法师碑》。

·643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
法融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牛头山幽栖寺创“牛头禅”,将人生譬为梦境。   
新罗僧慈藏携藏经一部回国弘法。  
新罗创建通度寺。

·644年(唐太宗贞观十八年)
玄奘法师自天竺回国,至于阗上表,太宗下敕迎劳。  
山东济南柳埠朗公谷千佛崖开凿。

·645年(唐太宗贞观十九年)
玄奘返回长安,携回佛经657部,安置于弘福寺,撰《西域记》,讲唯识之学,创“唯识宗”。
净土宗道绰卒。生前著有《安乐集》、《净土论》等。
北京法源寺初创。
日本大化革新后,天皇崇佛,下诏兴隆佛教。以后产生以寺院建筑与雕塑为中心的飞鸟、白凤之天平文化。
新罗云鹫山通度寺安置戒坛。

·646年(唐太宗贞观二十年)
玄奘将所译佛经五部及所撰《西域记》呈唐太宗。唐太宗为玄奘的弘佛精神所感动,亲作答书,重道轻佛之心有所改变。
西藏大昭寺破土兴建。

·648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
唐太宗下令建北恩寺,以礼请玄奘居之。
太宗至玉华宫召玄奘法师入宫,奘为所译《瑜伽师地论》请序,太宗乃亲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并允玄奘入请,席天下僧尼18000余人。
阎立本、尉迟乙僧等为佛寺作画。以后杨惠之又为佛寺塑像,佛教文化日渐兴盛。
西藏大昭寺落成(一说为653年)。   
松赞干布颁布16条人道伦理法。其中首条是敬信三宝(佛、法、僧);第二条为修行正法。

·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
唐太宗卒。临终前一日,召玄奘入宫居住,为之讲《瑜伽》、《金刚般若》,并以相见恨晚、“不得广兴佛事”为憾。

国诠书《善见律》卷,述释迦牟尼弘佛之事。  
沙门道生取道吐蕃至天竺,于那烂陀寺学法,后赍经像返国,行至泥婆罗病卒。  
玄应撰《一切经音义》。
新罗普耀禅师赍大藏经返国。

·650年(唐高宗永徽元年)  
沙门玄照经吐蕃由文成公主送往天竺,新罗僧玄恪慧轮等随往。
玄奘译《本事经》等。  
道宣撰《释迦方志》。
松赞干布卒,唐高宗致哀。
古印度法难。阿拉伯征服者联合土耳其游牧民族,侵入南亚,盛行于中亚细亚的佛教因之遭到蹂躏。

·651年(唐高宗永徽二年) 
废玉华宫为佛寺。
刺史杜正伦、李道裕、萧锐、贾敦颐等请玄奘为授“菩萨戒”。
禅宗四祖道信卒于湖北黄梅双峰山,徒众建塔以祀。

·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  
中印度僧人无极高携经籍入华,居慈恩寺助玄奘师徒译经,并于慧日寺译《陀罗尼集经》。
长安慈恩寺主持玄奘修建大雁塔,以贮从古印度带归之佛经。

·653年(唐高宗永徽四年)  
陕西麟游慈善寺石窟开凿。
刻立《雁塔圣教序》碑,褚遂良书。

·655年(唐高宗永徽六年)  
中印度僧人那提三藏携1500余部佛典至长安,居慈恩寺助玄奘师徒译经。
玄奘译出《因明论》。
罽宾国沙门佛陀多罗于白马寺译《圆觉经》。


·656年(唐高宗显庆元年)
唐高宗李治应玄奘之请,撰《慈恩寺碑》,玄奘率佛徒列队30里,以古印度佛教仪仗相迎御碑。  
武后生皇子(中宗),依玄奘请赐号佛光王。玄奘于慈恩寺为之剃发受戒。
吴智敏奉唐高宗之命,为玄奘等高僧塑像。
在长安建西明寺,以庆贺李敬太子大病初愈。

·657年(唐高宗显庆二年)
高宗命王玄策送佛袈裟至天竺。
牛头山法融禅师卒。

·658年(唐高宗显庆三年)
唐《王居士砖塔铭》刻立。
书法家褚遂良卒。曾书《圣教序》、《孟法师碑》、《伊阙佛龛记》等书法名作。  
日本僧人智通、智达乘新罗船入唐,求大乘佛法(第二传)。
吴僧三论宗福亮到日本弘法。

·659年(唐高宗显庆四年)  
唐高宗遣智琮等礼陕西凤翔法门寺,以寺内贮有佛真身舍利,赐史会昌寺。  
玄奘法师译出法相宗(唯识宗)要典《成唯识论》,沈玄明为之作序。《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至此译成,凡200卷。
天竺入唐僧人智通译出密教经典《观音咒经》等。

·660年(唐高宗显庆五年)
高宗及武后巡幸并州至童子寺、开化寺瞻两大佛像。大舍珍宝财物衣服等。
高宗下诏迎法门寺佛骨至东都,入内供养。武后舍所寝衣帐直绢1000匹,为舍利造金棺银椁,雕镂穷奇。龙朔二年(662年)送还本塔。
天竺菩提寺主戒龙为汉使王玄策设大会,赠大真珠箱象牙佛塔、舍利宝塔、佛印等,饯别。
玄奘法师于玉华宫中译出《大般若经  
唐朝僧人道昭入日本传法相宗(第一传)。

·661年(唐高宗龙朔元年)
唐高宗令会昌寺僧会颐往五台山修理寺塔。
王玄策从天竺回到长安,进所得佛顶舍利。
京师西华观道士朝散大夫郭行真造金铜佛像5躯,十一面观音像2躯,并诸大乘经,改依佛教。
王名远向唐高宗进《西域图记》。
新罗僧义湘入唐,从终南智俨学法,后返国为新罗“华严宗”初祖。

·662年(唐高宗龙朔二年)
唐高宗诏慈恩寺沙门灵辨入宫讲《净名经》。  
唐高宗令中使送并州二寺大象袈裟,将五台县画师等十余人同往,并绘山寺诸图。
僧人道因撰《大道内典录》。
净土宗善导和尚入京化人,说法光明寺,是年卒。曾著《念佛镜》、《往生礼赞偈》、《观经疏》等,另写《弥陀经》数万卷。

·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  
中天竺沙门那提(福生)自昆仑返长安,译有《八曼荼罗经》,密教理论较系统地得以介绍。
欧阳通书《道因法师碑》,字体刚劲,为法书名品。

·664年(唐高宗麟德元年)  
唐高宗命沙门惠概等参覆量校所写一切经,3年内,共合新旧816部,4066卷入藏。  
玄奘法师卒。生前弘法《成唯识论》之说,论证破除“我执”、“法执”以“成佛”,被尊为“唯识宗”初祖。


·665年(唐高宗麟德二年)  
唐高宗命僧人玄照奉敕去古印度求法,新罗僧慧轮同往。
日本遣唐学问僧定慧返国。
新罗的惠通从唐归国。

·666年(唐高宗乾封元年)
唐高宗受道士煸动,倾向道教,封泰山,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限制佛徒剃度。
唐朝僧智由携指南车到日本。
新罗僧顺憬随使臣来长安,窥基颇赞其学识。

·667年(唐高宗乾封二年)  
南山律宗初祖道宣卒。曾著有《广弘明集》、《续高僧传》等,于佛教发展史多所贡献。
日本沙门定慧来长安,入慧日道场从神泰学。
新罗僧人顺璟入华,学唯识之义。

·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  
沙门道世撰成《法苑珠林》100篇,兰台郎李俨为之序,又著《善恶业报信福论》及《诸经要集》等10部。
华严宗智俨卒。生前著有《华严经搜玄记》及《华严一乘十玄门》等,盖阐“六相”“十玄”之旨,并明立五教之义。

·669年(唐高宗总章二年)  
建长安兴都寺玄奘塔,以祀玄奘法师。828年重修之。

·670年(唐高宗咸亨元年)  
日本奈良法隆寺主要建筑被焚,重建工作到711年竣工,是日本现存最早的木结构佛寺。寺内金堂绘有佛教壁画。

·671年(唐高宗咸亨二年)
唐朝僧义净取道南海附波斯舶由海路赴天竺求经。在印度停留10年,带回佛经400多部,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
日本天武天皇为祈愿皇后病愈,在藤原宫创建药师寺。是为日本皇族出家的开始。  
日本沙门道久等返国弘佛。  
新罗学僧义湘返国弘法。

·672年(唐高宗咸亨三年)  
开凿河南洛阳龙门奉先寺石窟。  
怀仁集王羲之书迹而成《圣教序》,刻于长安宏福寺。

·673年(唐高宗咸亨四年)
阎立本卒。曾为佛寺绘《孔雀明王像》、《维摩像》、《观音感应像》、《延寿天尊像》等。

·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  
禅宗五祖弘忍卒。敕谥号大满禅师。弟子慧能继承衣钵在南方传顿悟之义,后被称为“南宗”,弟子神秀则赴北方倡渐悟之义,世称“北宗”。
龙门奉先寺石窟凿成,大卢舍那佛像宏伟壮观。  
日本天武天皇下诏禁止僧人杀生、食肉。

·676年(唐高宗仪凤元年)
中天竺沙门地婆诃罗(日照)来长安。后请译经,共译《大乘显识经》18部。  
罽宾沙门佛陀波利礼拜五台后,与地婆诃罗同译经论,请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刊布中外。
日本僧人来求《大藏经》。  
日本天武天皇遣使日本岛诸国说《金光明经》、《仁王经》等。  
新罗僧义湘创建浮石寺。

·677年(唐高宗仪凤二年)  
慧能禅师自南海归广东韶关曹溪宝林寺,弘传禅宗南宗,倡“众生即佛”、“毋外求佛”之旨。
建长安光宅寺,尉迟乙僧画其壁,所绘壁画有立体感,世称“凹凸画法”。

·678年
日本遣唐僧道光返国,传律宗

 

·679年
朝鲜四天王寺建立。

·680年(唐高宗永隆元年)
沙门智运禅师于洛阳龙门山刻石为15000佛,因名智运洞,又名万佛洞。  
河南浚县千佛洞石窟开凿。  
吐蕃文成公主卒。唐遣使往吊。  
日本开始在宫中和诸寺讲《金光明经》。

·681年(唐高宗开耀元年)  
净土三祖善导卒。生前著有《观经疏》、《往生礼赞》等。弟子、信徒在陕西长安建塔以祀。

·682年(唐高宗永淳元年)  
法相宗“百疏论主”窥基卒。他曾在慈恩寺从玄奘学法,弘传法相宗义,著有《成唯识论述记》、《枢要》、《大乘法苑义林章》、《因明入正理论疏》等。

·683年(唐高宗弘道元年)
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来长安,后译有《大宝积经》等。
日本天武天皇任命僧正、僧都、律师、使总领僧尼。日本僧纲制确立。

 

'불교'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불교역사연표 4  (0) 2008.05.30
불교역사연표 3  (0) 2008.05.30
불교역사연표 1  (0) 2008.05.30
[스크랩] 산속의 중놈들에게.... [한토마 펌]  (0) 2006.06.30
[스크랩] 佛經 즉 불교 서적은 허구(,조작) 투성이  (0) 2006.06.30

댓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