중국전통산수화
원대권 1
중국어원문
中国传世山水画:元代卷(一) |
作者:佚名 来源:拙风文化网 |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赤壁图》金 武元直 纸本水墨 高50.8厘米 长136.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武元直, 字善夫, 生卒年不详。金明昌(1190—1196)名士。其作品散见于同代人和元明诸家诗文集题咏。武元直以山水画见长。《赤壁图》一画绘苏轼《赤壁怀古》之意境。画大江峭壁, 崖壁以劲利的斧劈皴法, 表现石块的嶙峋与坚实, 树木细小而茂密, 峰石只略加皴染。江水波浪激涌处, 一小舟顺流飘然而下, 舟上三人泰然而坐, 似在吟诗作赋, 指点江山, 人物虽小, 其精神面貌却可得其大略。按此图原定为宋人朱锐所画, 论画法略为接近南宋院体, 但不像朱锐之笔。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赤壁图》金 武元直 纸本水墨 高50.8厘米 长136.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赤壁图》金 武元直 纸本水墨 高50.8厘米 长136.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洞天山堂图》金 佚名 绢本设色 纵183.2厘米 横121.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图绘了白云吞吐漂浮于山间,山谷中松林茂密,清溪流淌,隐露楼观,境界清幽,表现了一派世外桃源般的仙境,画幅右上楷书“洞天山堂”四字,点明了全画的主题。诗堂有王铎跋语:“神理气韵,古秀灵通,入于口微,董源此图,当属玄化,丙戌端阳后二日题于琅华馆。”有人认为是董源手笔。但是此图笔墨苍劲,景色茂密,云朵以白粉染绘,与董源之淡墨轻岚风格迥异,更近于金代画家那种承袭董巨而有所变化的风格,所以认为是金代绘画更为符合此画的风格。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山居图》元 钱选 纸本设色 纵29.6厘米 横98.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钱选(1239—1301),字舜举,号玉潭,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景定三年乡贡进士。钱选与赵孟頫同乡并同享盛名。钱选善画花鸟、山水、人物,继承苏轼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士气说,倡导戾家画。他提倡绘画中的“士气”,在画上题写诗文或跋语, 萌芽了诗、书、画紧密结合的文人画的鲜明特色。《浮玉山居图》表现隐居情趣的家乡山水,以勾皴来表现山石的阴阳向背,墨青涂染,笔法取涩势,含而不露。树叶淡渲汁绿,呈现生拙的意趣,风格别致。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山居图》元 钱选 纸本设色 纵29.6厘米 横98.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山居图》元 钱选 纸本设色 纵29.6厘米 横98.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山居图》元 钱选 纸本设色 纵29.6厘米 横98.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山居图》元 钱选 纸本设色 纵29.6厘米 横98.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云横秀岭图》元 高克恭 绢本设色 纵182.3厘米 横106.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云横秀岭图》是高克恭山水画代表作,画云山烟树,溪桥亭屋,气韵流润,山顶作青绿横点;坡脚勾皴染赭色,用笔凝重苍浑,墨色淋漓酣畅。此画为合参米氏云山、董巨皴染画法的典型之作,别开生面。本幅无作者款印,上有元代邓文源等题及清高宗弘历题。此画经梁清标及清内府收藏,有梁氏和清内府诸藏印,曾入《大观录》和《石渠宝芨续编》等著录。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水村图》元 赵孟頫 纸本设色 纵24.9厘米 横12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在元代历受元世祖和元仁宗的宠遇, 仁宗尤其敬重他的才华, 将其与李白和苏轼相比。他博学多才, 工古文诗词, 通音韵, 精鉴赏。在书画方面造诣尤深, 篆、隶、行、草, 无一不精;山水、竹石、人马、花鸟, 无所不能。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 像他这样具有多方面成就、影响深远的人物, 实在是很罕见的。此画以董源披麻皴画山,墨色清淡,行笔多曲折变化,近乎解索皴。淡墨点苔,树木苍老,水致细密。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水村图》元 赵孟頫 纸本设色 纵24.9厘米 横12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洞庭东山图》元 赵孟頫 绢本设色 纵61.9厘米 横27.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赵孟頫画山水画喜画南方山村水乡, 多写文人隐逸的生活情趣。在笔墨技法上, 兼善工笔和写意, 呈多种面貌。《洞庭东山图》画太湖洞庭湖东山之景。东山山势非高,圆浑平缓,山径曲折,山居云雾迷蒙,岗峦隐约。湖面波光掠影,一叶轻舟,由左方驶向对岸,岸上一人待渡。近处坡石,杂草丛生。描绘了太湖中的幽美景色,境界寂静。画上自题:“洞庭波兮岌岌,川可济兮不可以涉。木兰为舟兮为楫,渺余怀兮风一叶。子昂。”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谢幼舆丘壑图》元 赵孟頫 绢本设色 纵20厘米 横116.8厘米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赵孟頫的艺术不仅蜚声当代,而且对后世影响很大。在他薰陶下,赵氏一门大都善画,同时代的画家受他指点和影响甚多,其中不乏成就突出者。其艺术主张和实践极大地推动了后世文人画的发展。谢幼舆即谢鲲,字幼舆,东晋儒臣、名士。《谢幼舆丘壑图》画江岸峰峦秀起, 雾霭微茫, 江面平静如镜。境界旷远。整个画面宛如宇宙万象被过滤提升成晶莹剔透般充满着音乐性的宁静世界。笔法秀润、清旷, 虽系学李成、郭熙画法而来, 但一变宋人工整刻划之体。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谢幼舆丘壑图》元 赵孟頫 绢本设色 纵20厘米 横116.8厘米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鹊华秋色图》元 赵孟頫 纸本设色 纵28.4厘米 长93.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鹊华秋色图卷》画济南郊外鹊、华不注两山的秋天景色。画面上鹊、华两山遥遥相对, 右边的华不注山, 自平地拔起, 峻峭有余; 左边的鹊山, 则峦头圆厚。平原上, 洲诸红树、芦荻、茅屋、鱼罾, 行人往来如蚁。此画初看甚是平淡、干淡之笔, 简率的墨色, 似乎是追求一种清润、秀美和朴拙的格调, 表现一种淡泊与平淡的意趣, 极富笔墨趣味。明董其昌评此画说:“兼右丞、北苑二家画法”。元人赞誉此画是“一洗工气”, “风尚古俊, 脱去凡近”。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鹊华秋色图》元 赵孟頫 纸本设色 纵28.4厘米 长93.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山水图》元 李士行 轴 绢本墨笔 纵106.2厘米 横52.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士行(1282-1328),字遵道,蓟丘(今北京)人,官至黄岩知州,善诗书画,曾从学赵孟頫、鲜于枢诸前辈。善画竹石及山水,山水师董巨,具平淡之趣。此《山水图》取境开阔,中间以一高峰为主体,四周群山相扶。雾气弥漫的、深远的山涧有一清流涌出,并化为平静的河水缓缓向前流淌。整个画面布局平稳,境界平淡天然。此画用笔温和秀润,多用披麻皴,墨色变化丰富,水色淋漓。其浓淡相间,以淡墨皴染,浓墨画近树和点苔,层次分明。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寒林图》元 曹知白 绢本水墨 纵27.3厘米 横26.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曹知白(1272—1355), 字又元, 号云西, 又字贞素, 人称贞素先生, 华亭(今上海松江县) 人。至元中任昆山教谕, 曾北上大都(今北京), 不久辞归, 隐居不仕, 饱览经书和研究道家之说。自写书斋匾额曰:“常清净”以示求闲适恬静意趣。《寒林图》画枯林一行于坡石之间, 树干劲挺, 疏落有致, 笔墨带有秀润气, 属中年之作。自题:“僧弟自闻以不得予画为根, 几闲有此不了者, 即了与之, 然末为佳。他时有得意者为易之。泰定乙丑九日, 云西兄作。”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疏松幽岫图》元 曹知白 纸本水墨 纵74.5厘米 横 27.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山水大家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之首说:“近日作画,多宗董源、李成二家笔法,树石各不相似,学者当尽心也。”曹知白在师法古人又避免过多地参照古人之法。《疏松幽岫图》前景树丛中有两棵高大的松树,远处圆润的山丘布满了画面上半部。主峰的结构既平面化又有起伏,吸收了董源、巨然山水画传统。此画用笔干涩、淡墨渲染,很有几分黄公望之风。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群山雪霁图》元 曹知白 纸本墨笔 纵129.7厘米 横56.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的是高山大岭的雪霁景色。图中以前后高低排置的几座山峰为主体,山涧有一细瀑飞流直下。山下一宽阔而平静的河水似已封冻。右岸水边及岗峦之间隐没着数座房屋,房屋周围遍生松树寒木。整个山峦、房屋及寒树上覆满白雪,苍茫一片,素雅洁净。画中构景简洁,但充实饱满而平正。其笔墨精湛,造物具体,疏密有度。墨色则简淡清雅,极好地烘托了雪山的景色。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溪山泛艇图》元 曹知白 纸本水墨 纵86.3厘米 横51.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曹氏和昆山顾氏(瑛)、无锡倪氏(瓒)为元代江南著名的三大豪门旺族。他家有数处亭台池馆和园林花圃, 盛极一时。曹知白喜结宾客, 家藏书画古玩甚多, 四方文人多愿与之交游。曹知白善画山水, 远法李诚、郭熙,追求清疏简淡的画风, 其作画多用柔细之笔, 极少渲染, 早年笔墨秀润, 晚年趋于苍秀简逸。此图是曹知白变体后的佳作,上有倪瓒题诗“云气四时多似雨,涛声八月大如雷”,足以说明此画的意境。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松下鸣琴图》元 朱德润 绢本水墨 纵120.8厘米 横5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朱德润(1294—1365), 字泽民, 号睢阳山人, 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 25岁抵大都, 得赵孟頫推荐, 受之于仁宗、英宗两朝, 官国史院编修, 授镇东行中书省儒学提举。早年受高克恭、赵孟頫的影响。山水师法许道宁和郭熙, 树枝作“蟹爪”, 山石用卷云皴。构图或作溪山清远, 或作林木挺健、峰峦耸秀, 极富真实感。笔墨秀劲清雅。《松下鸣琴图》画高松下石坡上三人对坐, 一人操琴演奏。水中一鱼翁正划舟归来。近景苍松挺立, 远处峰峦起伏, 景物旷远。笔墨挺健秀润。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浑沦图》元 朱德润 纸本水墨 纵29.7厘米 横86.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浑沦,指浑然一体不可分的状态。《列子·天瑞》曰:“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浑沦图》画坡石古松斜立,势若虬龙,树上藤蔓牵绕,飘然向上。右有一圆盘,或日乎,或月乎。景物虽简而内含玄奥涵义深刻。此图似乎表现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及宇宙观,即如作者题画所言是:浑沦图,浑沦者不方而圆,不圆而方。先天地生者,无形而形存。后天地生者,有形而形亡。一翕一张是,岂有绳墨之可量哉。所画松石笔致密和精巧,墨韵温润雅秀。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秀野轩图》元 朱德润 纸本淡设色 纵28.3厘米 横21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为秀野轩主人周景安画。据此图作者在图所写的《秀野轩记》中云,秀野轩是元代文人周景安读书之所,地处浙江,轩旁幽溪曲涧,佳木秀卉映于其间,是一处理想的幽居之所,画家当时也在此地避居,离周氏秀野轩不远,此图即取材于秀野轩及周围实景。采用平远章法,以花青运墨写平林疏材,远山映苇,小屋临溪,二人轩对坐间话,三五行人往来溪桥边,境界清旷幽美,笔法秀雅苍润,设色清雅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秀野幽居的主题。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秀野轩图》元 朱德润 纸本淡设色 纵28.3厘米 横21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天池石壁图》元 黄公望 绢本设色 纵139.4厘米 横57.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画史上, 黄公望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家”, 被推为“元四家之冠”。对明、清山水画影响巨大, 许多作品被当作范本。 黄公望的画迹流传至今, 据说有50幅以上。 黄公望著有《写山水诀》一书, 对山水树石的笔墨、设色、布局、结构、意趣等都有精辟论述, 此书被认为是南宋山水画理论的真传。《天池石壁图》画层峦叠嶂, 杂木长松, 构图繁复而笔法简洁, 烟云流润, 气势雄浑, 是黄公望自创的浅绛山水的代表作。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天池石壁图》元 黄公望 绢本设色 纵139.4厘米 横57.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九峰雪霁图》元 黄公望 绢本水墨 纵116.4厘米 横54.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雪中高岭、层崖、雪山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洁净、清幽,宛如神仙居住之所。画面采用了荆浩、关仝和李成遗意,并参从己法而成,用笔简练,皴染单纯,淡墨烘染的群山与浓重的底色相辉映,映衬在洁白如玉的雪地上分外突出。意境十分深远,恰当地表现出隆冬季节雪山寒林的萧索气氛,极具艺术感染力。是黄公望雪景山水的典型之作。画上自题:“至正九年春正月,为彦功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两三次直至毕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痴道人,时年八十有一,书此以记岁月云。”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丹崖云树图》元 黄公望 纸本设色 纵101.3厘米 横43.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的绘画曾受赵孟頫影响, 远宗董、巨, 间及荆浩、关仝、李成, 晚年大变其法, 自成一家。黄公望常携带笔墨, 寄身于深山大川之间, “领略山川之情韵”, 手摩心记。《丹崖云树图》画重峰叠岭,高松层崖,山石用董源、巨然之法,多作披麻皴和矾头石,兼旋洗色。笔法松秀、设色淡冶。“自有一种天机活泼隐现出没于其间”。本幅上有一题,无款印,又有元·张翥题诗中有云:“一峰居士精神健,此笔前生应画师。”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快雪时晴图》元 黄公望 纸本淡设色 纵29.7厘米 横104.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天资聪慧, 十二三岁便参加神童考试, 稍长更是博览群书, 逐渐文名显著, 曾充任“浙西宪吏”, 因受累入狱, 几乎丧命。 出狱后隐居不仕, 皈依道教全真派。工书法、诗词, 善散曲, 50岁左右才专心从事山水创作。《快雪时晴图》画面除一轮寒冬红日外,该画全以墨色画成,描绘雪霁后的山中之景。通幅用笔柔润如羽,令人称奇的是黄公望竟能运用这种极其柔润的线条建构如此宏大的山石结构,并且使之稳固清晰。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快雪时晴图》元 黄公望 纸本淡设色 纵29.7厘米 横104.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快雪时晴图》元 黄公望 纸本淡设色 纵29.7厘米 横104.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水阁清幽图》元 黄公望 纸本墨笔 纵104.7 厘米 横67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此图景物以云气间隔,可分为远近两部分。近景描绘一山间溪流从远处密林中涓涓而来。溪流两岸,坡石层叠,树木成林,葱郁茂盛。山谷之间,云气弥漫,其后远景中一主峰耸立,两旁低峰回护,前伸的山顶平台,使远近之景相互呼应。此画笔法与黄公望其它典型作品有所不同,除山石轮廓及屋树多以勾点法之外,山石纹理则多用拖擦的笔法,从而给画面增添了一种舒旷洒落的气质。此画布景简洁凝练,意境开阔大方,势态端庄浑穆,平淡天然之趣,由此可见一斑。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富春大岭图》元 黄公望 纸本墨笔 纵74.2 厘米 横36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富春,为黄公望最喜爱和多次表现的山水题材之一。图中描绘一座高耸兀立的富春大岭,山顶光洁明润,山腰石隙间树木茂盛。右侧绝壁幽涧,飞流直下,一桥悬空,连接左右两壁。左侧山腰上,一条山道在绝壁之间逶迤穿行,向山谷纵深方向延伸而去,路边山凹间树荫之下,数间客舍,掩映在山石之后。逶迤的山道,下临江面,江水平静,绕着绝壁缓缓流动。此作中山石画法简洁,枯笔淡墨,皴染有度。画面构景紧凑,疏密虚实,对比鲜明。山石虽突兀奇崛,但其意境平淡,此奇中有平,乃画法最高境界。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洞庭渔隐图》元 吴镇 纸本水墨 纵146.4厘米 横58.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此图画嘉兴东洞庭的湖山景色,秋峦葱郁,长松劲拔,渔舟细小如叶在水面飘浮。构图用阔远的二段式,突出了江南山重水复的自然之美,内容亦为画家长年活动的湖泽沙渚,黄芦短荻。山石作披麻皴,再加湿笔浓墨点苔,充分发挥了水墨氤氲的特性,抒发了幽闲澹远的情致。自识:“梅花道人戏墨”,“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白方印。幅上又自题词:“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搅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花新,只钓鲈鱼不钓石。至正元年秋九月,梅花道人并书。”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双桧平远图》元 吴镇 绢本水墨 纵180.1厘米 横111.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镇年轻时从毗陵柳天骥学“天人性命之学”,一意韬晦,隐居终身。除研究儒家经典外,旁通佛、道学说。常往来于嘉兴、杭州一带,以占卜为主。《双桧平远图》画平地上并立古桧两株,参天耸立,气势雄伟挺秀,下临坡石溪流,远山层叠,具有平远之势,笔力坚实,笔墨圆润。此为吴镇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渔父图》元 吴镇 绢本水墨 纵84.7厘米 横29.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吴镇善写草书,师法怀素和五代的扬凝式,笔势宛转遒丽,自成一家。他常用草书写画跋。姜绍书《韵石斋笔谈》云:“梅道人画秀劲拓落,运斤成风,款侧墨沈淋漓,龙蛇飞动,即缀以篇计,亦摩空独运,旁无赘词。正如狮子跳踯,威震林壑,百兽敛迹,尤足称遵。”此幅作远山丛树, 流泉曲水, 平坡老树。坡旁水泽, 小舟闲泊。笔法圆润。境界迷蒙幽深。画上自题:“目断烟波青有无, 霜凋枫叶锦模糊, 千尺浪, 四腮鲈, 诗筒相对酒葫芦。至元二年秋八月, 梅花道人戏作渔父四幅并题。”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秋江渔隐图》元 吴镇 绢本水墨 纵189.1厘米 横88.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桐阴论画》称吴画墨汁淋漓,古厚之气,扑人眉宇”。吴镇的绘画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明代沈周、文徵明等人多以他为师。《秋江渔隐图》画高山平湖, 一叶轻舟随波荡漾。左方高岭斜耸, 一道清泉顺势而下, 注入平湖之水中。山脚林木郁然。前方乔松挺立, 松下楼阁, 州渚芦荻摇曳。笔墨湿润雄秀。境界深远。画上自题:“江上秋光薄, 枫林霜叶稀, 斜阳随树转, 去雁背人飞, 云影连江浒, 渔家并翠微, 沙涯如有约, 相伴钓船归”。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松泉图》元 吴镇 纸本水墨 纵105.3厘米 横31.7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此图用秃笔勾勒树石,干墨皴擦,描绘松针则用笔尖,可看出画家的特有风格。画上有画家的自题诗:“长松兮亭亭,流泉兮冷冷,漱白石兮散晴雪,午天风兮吟秋声。景幽佳兮足静赏,中有人兮眉长青。松兮泉兮何所拟,研池阴阴兮清澈底,挂高堂兮素壁间,夜半风雷兮忽升起。”署款“至元四年夏至日,奉为子渊戏作松泉梅花道人书。”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秋林高士图》元 盛懋 轴 绢本浅设色 纵135.3厘米 横5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盛懋,字子昭,生卒不详,约在至正年间(1341—1368),嘉兴(今属浙江)人。继其父业,初为民间画工,后受赵孟頫影响。擅作山水、人物及花鸟,笔力精劲,境界深奇。《秋林高士图》的景物分前后两层,前方画一碎石叠积的水岸,生长着几丛瘦劲的树木,枯枝挺立。其后一条平静而宽阔的河水,水边苇草丛生,在微风中轻荡。画家取景造物精细具体,其整体姿态又生动自然。前方丛树转折多姿,而其交错疏密,极有态势,有如秋寒之中,清劲萧疏。画中笔法精劲,细而不碎,墨色变化丰富微妙,迹简而意足。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秋江待渡图》元 盛懋 纸本墨笔 纵112.5厘米 横46.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盛懋与吴镇的墨竹、岳彦高的草书、章文茂的笔,共被誉为“武塘四绝”。其画风特点是结构严整,笔墨清润,在浓郁浑厚的气韵中具有潇洒隽逸的情趣。《秋江待渡图》用浓淡墨笔表现江山秋景。近处秋树芦荻,岸边两人对坐仰首眺望。远处峰峦叠嶂,烟霭弥漫,中间一大段空白,表现出江波浩荡,一望无际。画法略近董源,用笔较为疏简尖硬。款识:“至正辛卯岁三月十又六日,武塘盛懋为卤白作秋江待渡图”。 |
'중국미술'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중국전통산수화: 송대권 1 (0) | 2010.01.10 |
---|---|
중국전통산수화: 원대권 2 (0) | 2010.01.09 |
중국전통산수화: 명대권 4 (0) | 2010.01.08 |
중국전통산수화: 명대권 3 (0) | 2010.01.08 |
중국전통산수화: 명대권 2 (0) | 2010.01.08 |
댓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