중국복식변천사 2
진한시대
秦代、汉代
秦 代铠甲 秦代兵士铠甲展示图。这是秦兵俑中最为常见的铠甲样式,是普通战士的装束,这类铠甲有如下特点,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压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压上片, 以便于活动。从胸腹正中的中线来看,所有甲片都由中间向两侧叠压,肩部甲片的组合与腹部相同。在肩部、腹部和颈下周围的甲片都用连甲带连接,所有甲片上都 有甲钉,其数或二或三或四不等,最多者不超过六枚。甲衣的长度,前后相等。皆为64厘米,其下摆一般多呈圆形,周围不另施边缘。
汉代皇帝冕服(图) 秦 汉服饰 汉代皇帝冕服图、冕冠图、赤舄图(参考文字记载及山东济南汉墓出土陶俑、沂南汉墓出土画像石复原绘制)。本图根据文献记载及图案资料复原绘制,服装上的纹 样大多采用同时期的砖画、漆画、帛画及画像砖等。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 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 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 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 切忌听信谗言。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 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滿清,绵延两千多年。 汉代官吏袍服(图) 汉代官吏袍服 本图为汉代观看百戏的戴冕冠的官员(山东济南出土加彩陶俑)。汉代百戏中的杂技节目十分丰富,山东济南出土的加彩陶俑,是一个长67厘米,宽47。5厘米的陶盘上,展示了乐舞杂技的热闹场面。右侧观看演出的,为戴冕冠,穿袍服的官员。 汉代官吏袍服(图) 汉 代官吏袍服 灰地菱纹袍服图。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以袍为贵。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它们基本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有明显的收敛,领、袖都饰有花边。袍服的领子以袒领 为主,大多裁成鸡心式,穿时露出内衣。袍服下摆,常打一排密裥,有的还裁制成月牙弯曲状。这种袍服是汉代官吏的普通装束,不论文武职别都可穿着。从出土的 壁画、陶俑、石刻来看,这种服装只是一种外衣,凡穿这样的服装,里面一般还衬有白色的内衣。文吏穿着这种服装,头上必须裹以巾帻,并在帻上加戴进贤冠。按 汉代习俗,文冠奏事,一般都用毛笔将所奏之事写在竹简上,写完之后,即将笔杆插入耳边发际,以后形成一种制度,凡文官上朝,皆得插笔,笔尖不蘸墨汁,纯粹 用作装饰,史称“簪白笔”。 汉代长冠之一(图) 汉 代长冠 戴长冠、穿袍服的官员(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着衣木俑)。长冠,汉高祖刘邦先前戴之,用竹皮编制,故称刘氏冠,后定为公乘以上官员的祭服,又称斋冠,湖 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衣木俑所戴即为此冠。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以袍为贵。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它们基本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有明显的收敛,领、袖都 饰有花边。袍服的领子以袒领为主,大多裁成鸡心式,穿时露出内衣。这种袍服是汉代官吏的普通装束,不论文武职别都可穿着。本图为戴长冠,配黑色绛缘领袖的 袍服及绛色裤袜。 汉代长冠之二(图) 汉 代长冠 戴长冠、穿深衣的侍者(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着衣木俑)。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 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本图正是这种曲裾服饰。 秦汉服饰(图) 秦 汉服饰 汉代戴帽、穿曲裾的男子(陕西咸阳出彩绘陶俑)。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 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本图正是这种曲裾服饰。 汉代男子曲裾(图) 汉 代男子的曲裾深衣 左图为戴帽、穿曲裾服的男子(陕西咸阳出彩绘陶俑)。右图为穿曲裾身衣的男子(陕西出土西汉陶俑)。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 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本图正是这种曲 裾服饰。 汉代男子曲裾(图) 汉 代男子的曲裾深衣 曲裾深衣穿戴展示图(根据陕西咸阳出陶俑复原绘制)。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 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本图正是这种曲裾服饰。 秦汉妇女服饰实物(图) 秦 汉妇女服饰实物 上图素纱禅衣(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实物)。中图印花敷彩絳红纱曲裾绵袍(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实物),身长130公分,两袖通长236公 分。右图地“万事如意”锦女服(新疆民丰东汉墓出土实物),身长133公分,两袖通长189公分。服装的款式是典型的西域民族样式,但质料和纹样有汉族特 点,还织着富有吉祥如意的汉字,是东汉时期各民族人民相互交融的产物。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实物资料异常丰富,尤其是服装,经历二千多年,质地仍然坚固,色 泽依然鲜艳,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术和高超水平。从一号墓出土的服饰有素纱禅衣、素绢丝绵袍、朱罗纱绵袍、绣花丝绵袍、黄地素缘绣花袍、絳绢裙、素 绢裙、素绢袜、丝履、丝巾、绢手套等几十种之多。颜色有茶色、絳红、灰、朱、黄棕、棕、浅黄、青、绿、白等。花纹的制作技术有织、绣、绘。纹样有各种动 物、云纹、卷草及几何纹等。其中最使人感到惊奇的是这种素纱禅衣,整件服装,薄如蝉翼,轻如烟雾,衣长128厘米,两袖通长190厘米,在领边和袖边还镶 着5.6厘米宽的夹层绢缘,但全部重量只有48克,还不到一两,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稀世之品。 汉代妇女服饰实物之一(图) 汉 代妇女服饰实物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实物中,服装的款式是典型的西域民族样式,但质料和纹样有汉族特点,还织着富有吉祥如意的汉字,是东汉时期各民族人民相互交 融的产物。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实物资料异常丰富,尤其是服装,经历二千多年,质地仍然坚固,色泽依然鲜艳,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术和高超水平。本图 为“信期绣”茶黄罗绮绵袍(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实物),身长132公分,两袖通长228公分。 汉代妇女服饰实物之二(图) 汉代妇女服饰实物 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实物中,服装的款式是典型的西域民族样式,但质料和纹样有汉族特点,还织着富有吉祥如意的汉字,是东汉时期各民族人民相互交融的产 物。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实物资料异常丰富,尤其是服装,经历二千多年,质地仍然坚固,色泽依然鲜艳,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术和高超水平。从一号墓出 土的服饰有素纱禅衣、素绢丝绵袍、朱罗纱绵袍、绣花丝绵袍、黄地素缘绣花袍、絳绢裙、素绢裙、素绢袜、丝履、丝巾、绢手套等几十种之多。颜色有茶色、絳 红、灰、朱、黄棕、棕、浅黄、青、绿、白等。花纹的制作技术有织、绣、绘。纹样有各种动物、云纹、卷草及几何纹等。其中最使人感到惊奇的是这种素纱禅衣, 整件服装,薄如蝉翼,轻如烟雾,衣长128厘米,两袖通长190厘米,在领边和袖边还镶着5.6厘米宽的夹层绢缘,但全部重量只有48克,还不到一两,是 一件极为罕见的稀世之品。本图为“信期绣”绢手套(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实物)及菱纹“阳”字锦袜(新疆民丰东汉墓出土实物)。 秦汉妇女曲裾(图) 秦 汉妇女的曲裾深衣 曲裾深衣图(根据西安、徐州等地出土陶俑服饰复原绘制)及穿曲裾深衣的妇女(江苏徐州铜山汉墓出土陶俑)。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 常见的一种服式,形象资料中有很多反映。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 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汉代妇女曲裾之一(图) 汉 代妇女的曲裾深衣 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形象资料中有很多反映。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 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本图为穿三重深衣的妇女(陕西西安红庆村出土加彩陶俑)。 汉代妇女曲裾之二(图) 汉 代妇女的曲裾深衣 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形象资料中有很多反映。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 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本图为梳分髾髻、穿深衣的妇女(河北满城一号汉墓出土镀金长信宫灯铜 人)。长信宫为刘胜母窦太后所住,此灯有“阳信家”铭文六处,因为阳信侯家所有,后归长信宫。宫女头发中分,垂脑后作髻,发尖垂梢,半臂襦,内衬领和袖镶 有宽边的大袖袍。 汉代妇女曲裾之三(图) 汉 代妇女的曲裾深衣 汉代妇女的绕襟深衣(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这张帛画中的妇女在脑后挽髻,鬓间插有首饰,老妇发上还明显地插有珠玉步摇。每人所穿的服装,尽管质 地、颜色不一,但基本样式相同,都是宽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老妇穿的服装,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具有浓郁的时代 特色。在衣服的领、袖及襟边都钉有相同质料制成的衣边,与同墓出土的服装实物基本一致。 |
'복식문화'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중국복식변천사 4 (수당 5대 1) (0) | 2009.06.15 |
---|---|
중국복식변천사 3 (위진남북조시대) (0) | 2009.06.15 |
중국복식 변천사 1 (선사시대 상주, 춘추전국) (0) | 2009.06.15 |
호복胡服 (0) | 2009.06.10 |
중국복식사 (0) | 2009.06.08 |
댓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