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 의미의 공간
  • 자연과 인간
중국음악

중국고대음악사

by 8866 2009. 10. 21.

 

중국고대음악사

중국어원문자료

 

中国古代音乐史 1

 

一 远古→先秦
黄→炎→尧→舜→禹→夏→商→周{东周:春秋,战国}→西周→秦;

1.乐器

已知现存最早的三件乐器:
1)骨笛(河南舞阳贾湖)
2)骨哨(浙江余姚河姆渡)
3)埙(西安半坡村仰韶,陶土制的)
特磬:单个磬;
离磬/编磬:多枚磬编在一起;
磬(qìng):石制打击乐器,也称“石”“鸣球”☆磬在古代最早是生活劳动用品,后发展为乐器
籥(yuè):用竹子或芦苇做的编管乐器,是“六代乐舞”《大夏》的伴奏乐器。
龢(hé):一种多管编排乐器,是小笙的前身。
缶(fǒu):一种陶制打击乐器,最初用于盛装饮料的工具,西周的著名乐器。
鼗(táo):古代鼓的一种,类似今天的拨浪鼓,一至四面不等,主要用于祭祀和庙宇。
柷(zhù),敔(yǔ):一对木制打击乐器,用于宫廷雅乐,是乐曲起止之用。
曾侯乙编钟:战国初期,曾国侯爵乙的墓出土的编钟,在湖北绥县发现的一套65枚的完整编钟,青铜制造。
特点:有64枚编钟可击出三度的两个音程,有一枚仅一个音。整个音域有5个八度,中心音区12个半音齐全。是已知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音律较准的一套编钟。
琴,瑟:春秋战国时期,两者搭配演奏,我国最早的弹弦乐器,记在《诗经》中。瑟为散音乐器,没有固定音色,已失传。
筑:击弦乐器,已失传。
秦筝:流传在秦国的筝,是一个以音响效果命名的乐器。
建鼓:在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一种鼓。
镈(bó)、铎(duó)、钲(zhēng):金属打击乐器。

2.乐舞

1)原始乐舞:在《吕氏春秋》记载的《朱襄氏之乐》《阳康氏之乐》《葛天氏之乐》;
2)古歌:
①东汉《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弹歌》,是狩猎歌;
②<吕氏春秋》中的《八阕》,最早的民歌,包括《载民》(写人类)、《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力》、《依地绕》、《总禽兽之极》。
3)六代乐舞:始于黄帝时期,是颂扬先秦不同时期各创业帝王的文功武德。西周时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的宴飨活动,是雅乐的先河。
①皇帝时期的《云门大卷》----祭天神的;
②唐尧时期的《大咸》或《咸池》----祭地神的;
③虞舜时期的《韶》或《韶乐》----最为著名,用排箫伴奏,用来祭四望----日、月、星、海;
④夏禹时期的《大夏》----祭祀山川;
⑤商汤时期的《大濩》----祭先妣à女娲;
⑥周武王时期的《大武》---祭先祖。

3.音乐家

1)夔(kuí):古代最早的音乐家,舜时的乐官,是氏族社会乐舞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具有高超的音乐演奏技能。
2)伯牙:楚国的琴师,流传下来的《高山流水》。
3)雍门周:齐国的琴师,擅长古琴;
4)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通晓北方的民间歌曲和乐器调律。
5)师襄:春秋时期鲁国的乐官,孔子的老师。
6)偃师:外国艺人,把傀儡戏带入中国。
7)瓠(hù)巴:楚国瑟的演奏家。
8)高渐离:燕国筑的演奏家。
9)韩娥:韩国歌唱家—〉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10)秦青:秦国歌唱家。

4.音乐论著和音乐思想

l A音乐论著
1)《成相篇》:荀况著,出于《荀子》。“相”为一种劳动工具,跟说唱有渊源关系,唱词用文学形式记录下来,只有歌词和节奏。
2)《乐记》:春秋时期公孙尼子著,总共23篇,现存11篇,是我国古代最重要、最系统的音乐美学论著。论及音乐的本源、特征、美感、社会功能及“乐”与“礼”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古乐”与“新声”的关系。承认音乐能使人快乐,是为了能满足人们的感情需要而不可缺少的。主张把音乐当作成维护统治的一种有力工具。把音乐的功能夸大。
3)《乐论》:针对墨子的“非”乐思想写的,荀子写的,认为音乐可以感化人心,能够配合统治者的文治武功。
4)《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为“风、雅、颂”。“风”→是民间歌曲,160篇,收集了先秦15国民间歌曲,有孔子及其弟子编写。整个诗篇有305篇。
5)《楚辞》:南方民歌,以屈原为代表。《离骚》《九歌》。
6)《举大木歌》:春秋战国时期表现劳动号子的音乐,是现今劳动号子的最简单形式。
l B音乐思想
1) 儒家
①孔子: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改造社会风气,用音乐是最好的,强调了音乐的社会政治功能,肯定音乐对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改造社会风气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孔子从统治者的利益出发,提出了“治国平天下”的礼乐思想,在历史上第一次将“美”与“善”区别开,孔子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奠基人,也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奠基人。
②孟子:“王与民同乐”,强调音乐的人民性。
③荀子:《乐论》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
2)墨家
墨瞿:《非乐》《三辨》,音乐思想是“非乐”,反对与责难音乐,墨子没有注意到音乐的其他功能,忽视音乐对人,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3)道家
①老子:又名“李耳”“老聃(dān)”。是原始唯物主义者,著有《道德经》认为“道法自然”在音乐方面主张自然、无声的境界----“大音希声”,推崇自然的声音,重视民间音乐,有复古的思想。
②庄zi:“清静无为”著有《庄子》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人籁”崇尚“天籁之声”反对人的主观作用。“心斋”“坐忘”是说人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要有一种平静的心态。

5.乐律

1)八音分类法: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种乐器分类法,是根据乐器材质的不同,分为金、石、土、革、丝、竹、匏(páo)(葫芦做的)、革。八音分类法沿用至清代。
2)三分损益法: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种求律方法,以数学运算求律,按振动体的长度来进行计算,最早记在《管子.地员篇》中。通过弦长等分形成的无度相生率,也生成了五度调式音阶,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音律记法。
3)十二律(十二不平均律):按三分损益法把一个八度分成十二等分,每一个律位为:黄钟、大吕、大簇、夹钟、姑冼(xiǎn)、仲吕、蕤(ruí)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特征:半音有大小之分。
4)旋相为宫:在十二律上都可以为宫调。

6.宫廷音乐及音乐机构

1)雅乐: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用于祭祀、朝会、典礼、祭祖等场合的音乐。代表着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利,雅乐的音乐来自历代古乐,其音乐风格庄严,严肃,而活力不足。始于西周时期。先河是《六代乐舞》。
2)★大司乐:周代的宫廷音乐机构,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主要职能是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培养的对象是世子和国子、以及优秀青年。学会用音乐统治人;另一个力量是奴隶。奴隶的作用是表演。大司乐也是世界上出现的最早、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机构,主要学习两类音乐---“六代乐舞”和“小舞”。

7.其他

1)八 佾(yì):是最高规模表演队的阵容。佾是“行hang”的意思,一佾是8人的“行”,八佾是64人。
2)国风:指15国的北方民间歌曲,出自《诗经》
3)楚声:南方的民歌。
4)郑卫之音:郑国和卫国的民间音乐,被孔子认为是“靡靡之音”。
5)钟鼓之乐:泛指宫廷中有编钟、磬、鼓等组成的大型乐器表演音乐,阵容强大,在曾侯乙墓中出现。
 
中国古代音乐史 2

1.宫廷音乐

1)燕乐:又通“宴乐”,隋唐时期音乐的最高成就,也就是宴享之乐,来自民间音乐,是宴请群臣使者用的音乐,风格活泼,欢乐、富有生气。隋唐燕乐体制由隋炀帝时完成。
2)隋七部乐、九部乐:来自于汉族少数民族和外国乐舞。
①隋七部乐:①清商乐;②国伎;③龟兹(新疆库车一带);④安国;⑤天竺;⑥高丽;⑦文康;
②去“文康”加《西凉》《疏勒》《礼毕》。
3)◆唐九部乐:唐代延用隋制,废《礼毕》把汉乐舞组成一部取名《燕乐》列为首部。◆唐十部乐:在唐九部基础上加《高昌》(吐鲁番)★★隋七、九部;唐九、十部很好的保留了原有的音乐传统形式以及异国情调和乡土气息。
4)出自《新唐书·礼乐制》.
坐部伎(jì):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立部伎: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
5)歌舞大曲:隋唐时期宫廷燕乐中大型歌舞表演形式,综合器乐、歌唱、舞蹈和多段结构的大型歌舞,在隋唐宫廷燕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也代表着隋唐音乐文化的最高水平。分为三段:
①散序:一个自由的散板,由乐器演奏;
②中序:以歌为主的慢板,由器乐伴奏;
③曲破:结尾部,以舞为主、歌舞并作;
6)法曲:隋唐时期佛教寺院用于佛教法会的音乐,也是隋唐宫廷燕乐中一种重要的形式,也叫法乐,风格清淡优雅,具有浓郁的佛教音乐色彩。
7)霓裳羽衣舞》:唐代具有法曲风格的歌舞大曲,相传为唐玄宗所做,根据从印度传来的《婆罗门曲》改编而成,是一种极富浪漫色彩的音乐作品。
8)《秦王破阵乐》:唐代宫廷燕乐中一部著名乐舞,创作于唐初,内容为歌颂李世民的功绩,武则天时传入日本。

2.宫廷音乐机构

1)太常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管理礼乐的最高行政机构,下设两署:
①大乐署:掌管雅乐和燕乐;
②鼓吹署:掌管仪仗中的鼓吹乐;
2)教坊、梨园:是唐代为宫廷燕乐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宫廷音乐机构;
①教坊:是管理、培训、教习乐工的机构;
②梨园:是专门演习法曲的机构;

3.民间音乐

1)散乐:汉“百戏”民间艺术统称。(选择、填空)
2)变文:民间说唱音乐的前身,原本是僧人传授佛教经文,后用于民间艺人讲唱民间故事。
3)唐代曲子:唐代的艺术歌曲,是精通音律的词人,在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新曲子,在唐代被广泛使用。
4)民间歌舞戏:唐代民间有故事情节的歌舞,是后世歌舞剧的雏形。
5)《阳关三叠》:唐代王维词,所作的一首古琴琴歌。

4.音乐理论与记谱法

1)唐代燕乐半子谱:是以汉字的一半或偏旁部首等半字符号组成,是我国工尺谱的早期形式,分为管色谱或弦索谱两种。
2)减字谱:是由文字谱发展而来的,唐代古琴家曹柔等人发明的古琴专用谱,只记弹奏方法和音位。
※唐代重要记谱法(包括:唐代燕乐半子谱、减字谱)都只记音位没有节奏和音名。
3)五旦七调:随龟兹音乐家苏祇婆发明,五旦:指在十二律中任何一个音上建立一组音列为一旦;七调:指七声音阶的每一个音可作为主音。
4)隋八十四调:隋代万宝常,郑译发明,指七声音阶载十二律上旋转得八十四调,由五旦七调演变而来。
5)唐燕乐二十八调:指七声音阶在4个音位上旋转。
6)旋宫转调:旋宫指调性变换;转调指调式转换;既有调式,也有调性的转变。
7)犯调、移调:古代作曲常用手法之一。
①犯调:在同一作品中,调性调式同时发生变化;
②移调:把调性转移,调高变化。

5.音乐家

1)万宝常、郑译:隋八十四调。(常考)
2)李隆基:《霓裳羽衣舞》
3)李龟年:唐代乐官,善于演奏羯jie鼓。
4)段善本:唐代琵琶演奏家、作曲家。
5)音声人:是唐代“乐工”或“乐人”的总称。

6.音乐论著

1)《乐书要录》:唐代元万顷著,成书于公元700年,武则天召集人编写的一部通俗性的乐律理论专著,此书对了解唐代乐律宫调有重要价值。
2)《教坊记》:唐代崔令钦著,是一部记载唐代教坊制度和轶闻的著作,是近代研究唐教坊的一部重要史料。
3)《羯鼓录》:唐·南卓著。羯鼓是西域传入中原的一种打击乐器。《羯鼓录》是一本有关羯鼓的专门性著作,全书记述了羯鼓的由来,和唐代著名羯鼓演奏家的轶闻趣事,并且附有羯鼓独奏曲,该书是具有乐器专史性质的著作。
4)《乐府杂录》:唐·段安节著,是一部有关唐代音乐的见闻录。此书涉及内容很广,详细记载了唐代著名歌唱家、演奏家、作曲家的活动情况,为研究唐代音乐提供了重要依据。

7.音乐思想 {保守派:长孙无忌(了解);进步派:白居易\元稹}

1)白居易:肯定音乐是反映政治的,政治的好坏决定人民的情感,而人民的情感有决定了民间产生的音乐。他不赞成雅乐派那样形式主义的强调复兴古代的乐器、乐曲。他认为改善音乐在于改善政治,他注意到了人民的哀与乐。
2)元稹(zhěn):与白居易相近,既轻视雅乐,又反对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比较爱好民间音乐。

8.乐器

1)轧(zhá)筝:唐末出现,是一种拉弦乐器,但形制不够完善,演奏手法和技巧还处于低级状态,影响不大,但它的出现开辟了音乐界、乐器演奏的新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音色。
2)奚(xī)琴:唐末出现形制像四胡琴,中国的拉弦乐器就是由奚琴继而演变发展出来的。

 

二、宋元时期

1.民间音乐与音乐家

1)宋代曲子:是宋代精通音律的词人所创作的一种艺术格调高雅的歌曲,也叫做宋代艺术歌曲。
2)曲子:指歌曲旋律;曲子词:指歌词,创作手法有两种:
①以柳咏为代表,依乐填词的作曲手法;
②以南宋姜夔(kuí)为代表,“自度曲”创作手法。
3)宋代曲子代表人物:苏轼、柳咏、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姜夔、张炎。
4)元代散曲:是在宋代曲子的基础上,继承其传统,在金元时期兴起的一种歌曲形式,是元代的艺术歌曲。结构分为:
①小令:一只单曲,单独使用;
②过曲:小型连套,由两到三首曲子组成;
③散套:没有固定的套数;
5)姜夔(kuí):南宋一位精通音律的词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也被称为“姜白石”,著有《白石道人歌曲集》,流传至今,其中大部分为“自度曲”,用宋代的俗字谱记写在词的旁边,又被称为旁谱。
6)路歧人:宋元时期街头流浪卖艺的民间艺人。
7)赶趁人:宋元时期茶楼酒肆的民间艺人。

2.说唱

1)鼓子词:宋元说唱音乐曲种之一,因使用鼓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其机构特点为:在一个音乐中只重复使用一个曲牌,其表演形式为:a.有说有唱,说唱相间。b.只唱不说,用同一曲牌。(鼓子词是鼓词的来源)
2)诸宫调:是山西孔三传创造的大声说唱音乐形式,因使用多种宫调而得名,是一种说唱相间,以唱为主的表演故事情节复杂的长篇说唱音乐形式,每套必须有一个宫,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说唱音乐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陶真:宋元说唱音乐曲种之一,是流行于南方农村,由路岐人表演的一种自弹琵琶伴唱的说唱音乐形式,专讲一些家喻户晓的短小故事,是后世弹词的雏形。(弹词的来源)
4)涯词:宋元时期流传在文人雅士及官宦人家子弟中一种文辞典雅的说唱形式,宋元后不再流行,逐渐消失。
5)货郎儿:宋元时期说唱音乐曲种之一,它原本是街头小商贩的叫卖调,后发展成歌曲,再发展成说唱音乐形式,表演者手执拨浪鼓,边击边唱,元末被禁止,不再流行。
6)唱赚:在宋代曲子基础上发展成有笛、板、鼓伴奏的套曲形式,后用来讲唱故事,其曲式结构为:缠令,引子+A+B+A+C;缠达,引子+A+B+A+B。

3.戏曲

 

杂剧:

※角色行当分配:净(花脸,动作武打,正义)。末(老生)。孤(官吏)。旦(女子)金院本

元杂剧:

※元杂剧在表演时只有一个人唱其他人宾白,采用北方风格的音乐,唱腔结构是曲牌连缀体,用笛、板、鼓伴奏。南戏

5)元曲“六大家”:

五大传奇:

 

4.乐器

 

嵇琴\云 璈(áo)\三 弦\火不思\兴隆笙

 

5.音乐论著与乐律

 

乐书(yáng)

<乐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音乐百科全书,该书保存了极为丰富的音乐史料,具有重要的音乐价值,尤其是绘图和释文是研究古代乐器的珍贵资料。 《梦溪笔谈》

《琴论》

《碧鸡漫志》

《词源》

《唱论》

 

6.其他

 

瓦市

勾栏

乐棚

自度曲:

 

三、明清时期

 

1.音乐家:朱载堉、汤显祖、魏良辅

 

2.说唱

 

鼓词

弹词

琴书

 

3.戏曲与声腔

 

传统四大声腔

新四大声腔

乱弹腔

 

4.乐器与器乐曲(传统合乐)

 

丝竹乐

吹打乐

鼓吹乐

弦索乐

锣鼓乐

琵琶曲

 

5.音乐著作《神奇秘谱》谿(jī)山琴况》

 

6.乐律:新法密率
 

댓글